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7-09-14 08:10赵微微于湘春顾泽鑫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阻塞性呼吸机

赵微微 于湘春 顾泽鑫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一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赵微微 于湘春 顾泽鑫

(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一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平喘、化痰、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检测治疗14 d的肺功能和外周血炎症因子。结果两组治疗前各项肺功能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治疗组的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每分钟最大通气(MVV),均改善明显,血清CRP、PCT、TNF-α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 (P<0.001)。结论NIPPV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肺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

无创呼吸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肺功能;炎症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常合并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喘息和痰量增多。临床常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在纠正呼吸衰竭和防止病情进展具有明显的优势〔1〕。本课题拟考察NIPPV在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对肺功能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同意,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2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男38例,女25例,年龄(62.5±10.1)岁,体重指数(BMI)(23.6±0.9)kg/m2,病栓(10.1±2.6)年;治疗组男40例,女23例,年龄(63.8±9.4)岁,BMI(23.9±0.8)kg/m2,病程(11.4±1.9)年,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及2011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1/FVC)<70%,FEV1≥80%;存在无创呼吸机的禁忌证;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或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呼吸衰竭;存在工业粉尘接触史;合并严重的心、肝和肾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系统疾病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哺乳或妊娠妇女。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平喘、化痰、补液和对症支持。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 PAP经面罩或鼻罩行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设置模式:S/T,吸气相正压(IPAP):8 cmH2O,呼气未正压(EPAP):3 cmH2O,呼吸频率:18次/min,氧浓度:95%血氧饱和度,2 h/次,6次/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给予呼吸兴奋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4 d。

1.4检测指标

1.4.1肺功能检查 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和每分钟最大通气(MVV)。使用德国耶格公司Care Fusion肺功能仪检查肺功能,肺功能检测前2 h内患者不宜做激烈运动,若有则休息 15 min 后进行检测。操作人员具备操作资质,操作过程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1.4.2炎症因子检测 治疗前后,分别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的外周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依照试剂盒要求检测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17表达。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检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PCT、TNF-α和IL-17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CRP、PCT、TNF-α和IL-17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降低,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01)。见表2。

2.3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两组治疗期间无1例死亡。治疗组的住院天数〔(9.6±3.4)d〕明显短于对照组〔(13.5±4.6)d〕(t=5.412,P<0.000)。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1)P<0.05;下表同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RP、PCT、TNF-α和IL-17水平比较

3 讨 论

NIPPV的动力来源于患者的自主呼吸,每次吸气给予压力支持,呼气时经较低的压力呼出气体,使气道保持正压,使氧气在正压下进入肺泡,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增加,改善患者通气/血流状况,在不加重呼吸机负荷的前提下纠正患者呼吸衰竭症状,维持整个呼吸周期维持肺泡的通畅,避免CO2潴留〔2~4〕。本研究结果提示NIPPV对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与文献结果相似〔5〕。临床研究认为,COPD急性加重的机制主要为气道高反应、炎症反应以及氧化应激反应,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增加,从而导致 IL-6、TNF-α、CRP 等炎性物质的大量产生,引起支气管化脓炎症,造成管腔堵塞、黏膜充血以及气道重塑〔6〕。致使患者的肺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并发低氧血症、CO2潴留,严重的会出现呼吸衰竭。因此,临床针对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需要积极减轻患者的局部炎症反应,防止低氧血症与 CO2潴留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7,8〕,与CRP相似,PCT在COPD 病程中检测也有重要价值,当感染发生,PCT水平迅速增高,由单个核细胞、T细胞、B细胞和粒细胞产生的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17产生,升高程度依赖于病原体,可见PCT能够反映炎症的程度。与CRP比,PCT被炎症因子刺激后,短时间可显著增高,与炎症因子一同促进PCT mRNA的表达,当机体炎症控制后,炎症因子消退,PCT水平也可迅速降低〔9,10〕。本课题结果显示,给予NIPPV治疗后,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外周血的CRP、PCT、TNF-α和IL-17明显降低,可见NIPPV在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肺功能的基础上还可明显降低炎症反应。

但NIPPV也有应用局限:①患者如若佩戴假牙,需要将假牙去除,以免影响面罩通气;②要求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因此对有痰的患者还需配套鼻导管吸痰后再行NIPPV治疗;③部分面罩漏气,无法充分湿化,反会造成患者分泌物较多,阻塞呼吸道影响肺功能;④对于病情危重期的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一切牵拉呼吸管道的不必要活动,容易发生压力性溃疡;⑤不适用于鼻咽部异常,极度肥胖和严重的胃肠胀气的患者。

1Amri-Maleh V,Monadi M,Heidari B,etal.Efficiency and outcome of non-invasive versus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therapy in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aspian J Intern Med,2016;7(2):99-104.

2Freymond N,Perrot E,Regal O,etal.Patient′s course requiring NIPPV in Centre Hospitalier Lyon-Sud〔J〕.Rev Pneumol Clin,2016;72(1):35-40.

3Zhang J,Wang Y,Cao J,etal.Noninvasive ventilation with complex critical care ventilator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J Int Med Res,2014;42(5):1102-9.

4Komatsu DF,Diniz EM,Ferraro AA,etal.Ram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comparing nasal 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nd 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in premature infants after tracheal extubation〔J〕.Rev Assoc Med Bras,2016;62(6):568-74.

5Lima FV,Yen TY,Patel JK.Trends in in-hospital outcomes among adults hospitalized with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OPD,2015;12(6):636-42.

6唐 宁,张 敏,王玉梅,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同时期气道炎症反应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7):1-6.

7Abd El-Kader SM,Al-Jiffri OH,Al-Shreef FM.Plasma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response to aerobic versus resisted exercise trainin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J〕.Afr Health Sci,2016;16(2):507-15.

8Kentson M,Tödt K,Skargren E,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xperience of fatigue,and functional limitations due to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J〕.Ther Adv Respir Dis,2016;10(5):410-24.

9Picart J,Moiton MP,Gaüzère BA,etal.Introduction of a PCT-based algorithm to guide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in COPD exacerbation〔J〕.Med Mal Infect,2016;46(8):429-35.

10Ergan B,ahin AA,Topeli A.Serum procalcitonin as a biomarker for the prediction of bacterial exacerbation and mortality in severe COPD exacerbations requi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J〕.Respiration,2016;91(4):316-24.

〔2016-10-11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于湘春(1963-),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研究。

赵微微(1982-),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研究。

R563.9

A

1005-9202(2017)17-4329-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77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阻塞性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浅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症状与CAT评分的相关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