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

2017-09-14 08:10李林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填充物楔形患牙

李林光 江 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口腔综合科,上海 200011)

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

李林光 江 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口腔综合科,上海 200011)

目的分析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的临床效果。方法接受充填修复治疗的老年牙体楔状缺损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98颗患牙(排龈处理+充填治疗)及对照组50例100颗患牙(充填治疗)。比较两组术后1个月牙沟液中炎症介质水平和术后1年填充物脱落及悬突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牙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填充物保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28)。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1)。结论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疗效确切。

排龈线技术;牙体楔状缺损;炎症;悬突

牙体楔状缺损常发生于牙齿唇颊侧颈部,由于缺损常呈现为楔状而称为楔状缺损〔1〕。该病为临床常见的牙科疾病,多由刷牙方式不科学或喜食酸性食物导致。该病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病率显著上升,因而临床上老年牙体楔状缺损患者较为常见。如不积极治疗,缺损可向下延伸到牙髓腔,从而导致牙齿脱落〔2〕。填充治疗是临床上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在治疗后出现局部炎症及悬突等。这可能导致治疗失败,甚至是牙齿脱落。本研究分析排龈线技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填充修复后炎症及悬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充填修复治疗的老年牙体楔状缺损患者,均明确诊断为牙体楔状缺损且患牙数量≥2颗,年龄≥60岁。排除标准:牙周组织受损或急慢性炎症;合并严重代谢性疾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活动性感染;既往施行过牙齿充填修复治疗。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9例98颗患牙(排龈处理+充填治疗)及对照组50例100颗患牙(充填治疗)。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

1.2治疗方法及检测 两组均在同一组医师指导下接受治疗。观察组首先接受排龈处理,清洗患牙后进行隔湿、干燥处理;待患牙牙体与周围口腔液隔离并保持干燥后,将排龈线放置于患牙牙龈沟5 min,排龈不满意可再次尝试;同时处理可能存在的龋齿;清洁、隔湿及干燥需填充的牙齿缺损部位,采用固化树脂进行填充;填充完成后对牙体进行抛光处理。对照组不进行排龈处理,仅进行充填治疗,方法同观察组。

1.3观察指标 记录术后1年楔状缺损填充体的保留情况,有1处填充物脱落则认定为填充物脱落。记录术后1年楔状缺损充填悬突发生情况,有1处发生悬突则认定为悬突。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采集患者患牙牙沟液,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试剂盒购置于Santa Cruz公司(USA)。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χ2检验、Log-rank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牙沟液中炎症指标比较 两组术前各项指标未见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牙沟液中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前(P<0.05),IL-1β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牙沟液中IL-6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两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5例(10.2%)〕显著低于对照组〔13例(26.0%)〕(P=0.041)。见图1。

表2 两组术前后牙沟液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与组内术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图1 两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充填后悬突累积发生率比较

2.3两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填充物保留情况 观察组术后1年牙体楔形缺损填充物保留率〔47例(95.9%)〕显著高于对照组〔41例(82.0%)〕(χ2=4.854,P=0.028)。

3 讨 论

导致牙体楔状缺损的原因较多,包括酸腐蚀、磨损及不良刷牙习惯等。牙齿的损伤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而此类疾病多见于老年患者〔3,4〕。牙体缺损如不积极治疗,可影响患者正常咀嚼功能,部分患者甚至可导致严重疼痛、牙齿断裂或脱落。缺损一般发生于牙颈部,容易在龈缘或龈下形成悬突,这是导致反复出血和炎症的主要原因之一。缺损充填修复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术后仍然存在炎症和悬突的问题〔5〕。因而,炎症和悬突也是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指标。发生此类并发症除了与治疗医师的操作水平等有关外,牙龈侧壁在术中可见度低影响填充物准确放置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6〕。排龈线可促使游离龈与牙体表面分离,对暴露缺损的边缘具有明显作用,有利于填充物充分与缺损部位结合〔7,8〕。IL-6及TNF-α均为促炎介质,其在组织损伤及急慢性炎症过程中均可表达升高,因而可以用于评估炎症程度〔9〕。填充物属于异物,在填充后与局部组织修复相容过程中难以避免产生炎症反应〔10〕。局部炎症的减轻有利于填充物的保留。术后悬突可显著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甚至导致治疗失败。本文结果表明,排龈线技术可预防老年牙体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后炎症及悬突。

1Yang J,Wang SK,Choi M,etal.Taurodontism,variations in tooth number,and misshapened crowns in Wnt10a null mice and human kindreds〔J〕.Mol Genet Genomic Med,2015;3(1):40-58.

2马宏伟,王 青,刘政君,等.侧向(牙合)力对楔状缺损充填材料应力分布的影响〔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5):550-4.

3谭纪萍,刘 瑛,王 鑫,等.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与老年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9):4335-7.

4侯 豫.贵阳市成年人楔状缺损的病因调查〔J〕.贵州医药,2016;40(7):780.

5陈 明,陈秀丽.不同材料充填老年楔状缺损的体外微渗漏研究〔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5;13(5):271-4.

6李 劲.楔状缺损充填治疗失败的原因及预防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6;13(24):89-92.

7赵晶帆,安云翔.排龈线在后牙邻面吻合龋修复中的应用〔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5):709-11.

8张衍军.编织排龈线在牙体修复中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25):4721-6.

9Bilgin IA,Hatipoglu E,Aghayeva A,etal.Predicting value of serum procalcitonin,C-reactive protein,drain fluid culture,drain fluid interleukin-6,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levels in anastomotic leakage after rectal resection〔J〕.Surg Infect(Larchmt),2017;18(3):350-6.

10李文静,陈惠珍,牛家慧,等.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后黏接力的对比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3):344-7.

〔2016-07-23修回〕

(编辑 苑云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81300867)

江 龙(1979-),男,博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牙髓细胞修复、牙体缺损修复研究。

李林光(1985-),男,硕士,医师,主要从事牙髓细胞修复、牙体缺损修复研究。

R45

A

1005-9202(2017)17-4351-02;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88

猜你喜欢
填充物楔形患牙
楔形接头在HS875HD钢丝绳抓斗上的应用
注射填充物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医用直线加速器外挂物理楔形板的楔形角测量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History of the Alphabet
Eight Surprising Foods You’er Never Tried to Grill Before
祛火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