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17-09-14 08:11陈小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亲子

陈小萍 赵 正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亲子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陈小萍 赵 正1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讨亲子支持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MUNSH)和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对陕西省266名≥6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7.773±11.475)分,显著低于中国老人常模(P<0.001);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与接受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给予支持相关不显著,多元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子女提供的情感支持能有效地预测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结论为了提高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子女应更多地给予老人情感方面的关照。

亲子支持;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

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较低〔1〕。人格因素、应对方式、健康状况、社会支持、经济收入影响农村留守老年人主观幸福感〔2~4〕。亲子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系统中的最重要部分,对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影响很大。研究表明〔5〕,老年人接受子女提供的支持和帮助可以提高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而老年人给予子女支持和帮助是影响其晚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对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研究也表明〔6〕,子女的支持在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排遣老年人的孤独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拟探讨亲子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66名陕西省各地农村留守老人,其中男121人,女145人;年龄60~90岁。有配偶老人包括有原配或再婚老人,无配偶老人包括离婚、丧偶和单身老人

1.2研究工具 ①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量、居住情况、对子女外出的态度、与子女的关系等。②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表(MUNSH)〔7〕。测量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分为正情感、正体验、负情感、负体验4个维度,由24个项目组成。项目采用“是-不知道-否”评分,分数为0~2分。幸福度=正情感+正体验-负情感-负体验,得分越高表明主观幸福感越强。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18。③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8〕。测量农村留守老人接受支持和给予支持情况。问卷由老年人接受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和老年人给予成年子女社会支持问卷2个分问卷组成。老人接受成年子女支持分为物质支持、服务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4个维度,共23个项目;老人给予成年子女支持分为物质支持、服务支持、情感支持3个维度,共23个项目。项目按照老年人接受或给予成年子女的社会支持的频次评分,“从未”、“很少”、“有时”、“经常”分别对应1~4分,得分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老人接受支持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3,老人给予支持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80。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检验、相关分析、分层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与常模比较 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得分(7.773±11.475)分,显著低于全国老人常模〔(10.53±9.23)分〔3〕,t=-3.910,P<0.001〕。

2.2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 男性老人主观幸福感(10.16±10.37)分显著高于女性〔(5.80±11.99)分,t=3.172,P=0.002〕。有配偶老人主观幸福感〔n=175,(10.34±10.10)分〕显著高于无配偶老人〔n=91,(1.64±12.43)分,t=5.366,P=0.000〕。这表明婚姻对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与子女关系亲近的老人主观幸福感〔n=73,(13.88±8.30)分〕,高于与子女关系没有变化的〔n=136,(8.97±9.57)分〕和与子女关系疏远、断绝〔n=57,(-3.33±12.04)分,F=50.256,P=0.000〕。与子女联系1 w 1次的老人主观幸福感〔n=131,(10.09±10.05)分〕显著高于1个月1次〔n=95,(7.20±11.35)分〕和3个月以上1次〔n=40,(1.39±13.76)分,F=6.578,P=0.02〕。

2.3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与亲子支持的相关分析 接受服务支持与给予情感支持、接受情感支持与给予情感支持、接受信息支持与给予情感和物质支持显著相关(P<0.01)。接受物质支持与给予物质支持显著负相关(P<0.01)。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接受支持各维度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接受情感支持、服务支持、信息支持与正情感、正体验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负体验、负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接受子女情感支持,服务支持、信息支持越多幸福感越高。接受物质支持与正情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正体验呈显著正相关(P<0.05)。接受物质支持与负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负体验呈负相关(P<0.05)。给予情感支持与正情感、正体验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负体验、负情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给予子女情感支持越多幸福感越高。而给予服务支持与正体验呈正相关(P<0.05),与主观幸福感其他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给予物质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相关均不显著。综上,农村留守老人接受子女的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要大于给予子女的支持。见表1。

2.4亲子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的分层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中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婚姻状况上有显著差异,因此回归分析中第一层进入性别和婚姻状况两项人口学变量,第二层进入亲子支持的5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构建分层回归方程。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之后,接受情感支持与接受服务支持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接受子女情感支持极显著正向预测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接受子女服务支持显著正向预测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控制性别和婚姻状况两个人口学变量后,老人接受情感支持和服务支持的联合解释变量为0.249,亦即老人接受情感支持、接受服务支持这两个变量能预测主观幸福感24.9%的变异量。第一层进入性别和婚姻状况两项人口学变量,第二层进入亲子支持的5个维度,与主观幸福感4个维度构建分层回归方程。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对主观幸福感4个维度的作用之后,老人接受子女情感支持极显著正向预测正情感、正体验,极显著负向预测负情感、负体验;老人接受服务支持能显著正向预测正情感、正体验。子女给予的物质支持对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无明显预测作用。见表2。

1)P<0.05,2)P<0.01

表2 亲子支持对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各维度的分层回归分析结果

1)P<0.05,2)P<0.01,3)P<0.001

3 讨 论

本研究提示,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常模,与其他学者〔8,9〕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农村留守老人与子女长期分离,缺少来自子女有力的情感和物质上的支持,其心理压力较其他非留守老人而言异常的沉重,这是造成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常模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中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和婚姻状况上的。研究结果与国内的相关研究〔10~12〕结论一致。分析原因,本研究认为除了女性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除了与男性留守老人一样承受精神上的孤独、繁重的农活外,在我国农村,传统上家务和照看孙辈的责任主要由女性留守老人负责。她们承受着精神和身体上的双重压力,农村女性老年人在精神生活方面成为最弱势的群体。在农村留守老人婚姻方面,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补偿老人精神上的失落、孤独。与以往研究结论〔13〕不同的是本次研究没有发现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在年龄和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这可能与抽样有关,本次抽样的农村留守老人的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文盲和小学阶段,年龄主要集中在60~75岁,数据分布较为集中。

有关研究表明〔5〕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最大。农村留守老人相比其他老人,子女缺少了日常的生活照顾,相应地容易引发老人的孤独、寂寞等不健康情绪。根据留守老人接受支持与给予支持维度之间的相关及回归研究显示,子女能够给老人提供的情感、服务、信息和物质支持越多,老人正向的情感体验就越强,老人给予子女的帮助和支持会更多,由此形成一个亲子之间支持的良性循环。本研究结果说明老年人接受子女的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要大于给予子女的支持,这与王大华等〔5〕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本研究结果说明来自子女的情感支持和服务支持对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农村留守老人更加注重子女对其内心世界的温暖和关爱。即情感支持比经济支持更能促进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这与国内外的研究结论〔14,15〕一致。

1李献红,张 莉,陈 默.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5):950-3.

2吴 菁,黄慧敏.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1):24-6.

3冯雅楠,王玉环,侯蔚蔚.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371-4.

4梁 渊,曾尔亢,吴植恩,等.农村高龄老人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4;24(2):97-8.

5王大华,佟 雁,周丽清.亲子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J〕.心理学报,2004;36(1): 78-82.

6吴 捷.老年人社会支持、孤独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8;31(4):984-6.

7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31-7.

8胡军生,肖 健,白素英.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314-7

9催文香,杨丽慧,徐大成,等.延边地区留守人口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对策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1):409-10

10孙鹃娟.北京市老年人精神生活和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3):308-10.

11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女性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8):778-80.

12刘亚芳.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证分析〔J〕.人口与社会,2011;27(2):35-40.

13郑志宏.社会支持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5):83-5.

14Krause N,Liang J.Stress,social support,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the Chinese elderly〔J〕.J Gerontol,1993;48(6):282.

15崔丽娟,李 虹.城市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与生活满意度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7;20(2):123-7.

〔2016-04-2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No.15JK1781);咸阳师范学院科研基金项目(No.XSYK17032)

赵 正(1979-),男,编辑,硕士,主要从事编辑心理研究。

陈小萍(1979-),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人格与心理健康研究。

R395.6

A

1005-9202(2017)17-4392-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110

1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亲子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对立与存在
幸福感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