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华宫”铜炉年代考*

2017-09-14 03:33吴小平
考古与文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考工香炉铭文

吴小平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奇华宫铜炉因其口沿下侧铭刻“奇华宫”而得名,最早记录于上世纪60年代陈直的《三辅黄图校正》[1],90年代开始王长启、王仁波、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孙机、徐正考、林通雁、林梅村纷纷对其记载和叙述[2],均据铭文“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考证为西汉武帝刘彻时期遗物。但是,该器的器物造型和装饰与汉代风格迥异,所刻铭文也存在较大疑问,何况其来源也存在不确定性[3],将此器归属汉武帝时期不妥,为此下文拟从器形、装饰和铭文三个方面进行考证。

一、器形

“奇华宫“铜炉器身似盆,口微敞,平折沿,直腹,平底。外腹施四道凸弦纹,五枚狮首衔环绕腹一周。下置五足,各足面饰狮首,巨目张口,长舌伸出,爪为四趾。口径20、高14厘米。据其深直腹特征推测应是香炉(图一)。

“奇华宫”铜炉若属汉武帝时期遗物,应大致与考古所出汉代器形接近。笔者收集了较为典型的汉代盆形炉[4],大致如下。

1.河南洛阳金谷园M1出土1件[5],圆炉。侈口,折沿,弧腹,圜底,腹壁有六条竖向镂孔,底为炉箅,腹部有一对铺首,三蹄状足。下置承灰盘。炉身口径20.2厘米。时代为西汉晚期(图二,1)。

2.河南郑州刘胡垌窖藏出土1件[6],圆炉。侈口,折沿,口沿上有三个短支撑,斜弧腹,腹壁有条形和弧形镂孔,平底亦施镂孔,三短蹄足。口径23.2、高13.8厘米。时代为东汉(图二,2)。

3.河南禹县朱坡村所出炉身与郑州所出基本一致[7],仅上腹置对称圆钮。口径30、高14.4厘米。时代为东汉晚期(图二,3)。

4.江苏邗江姚庄M102出土1件[8],圆炉。侈口、斜弧腹,平底,三蹄足,上腹置对称半环形耳。口径24、高12.5厘 米。年代为西汉末期(图二,4)。

5.河北石家庄东岗头所出[9],方炉。敞口,斜折腹,平底,四蹄足。长42、宽21.3、高15厘米。年代为东汉(图二,5)。

6.江苏徐州东甸子M3出土1件[10],方炉。侈口,斜直腹,平底,四蹄足,口沿下有圆钮挂环。长60、宽44、高17厘米。时代为西汉早期(图二,6)。

以上炉均为铁质,从器壁或底镂空、下置承灰盆可知,多属烤火炉或炭盆,并非香炉。圆炉口沿均为侈口,弧腹,圜底,蹄状足,方炉则多为斜腹,平底。“奇华宫”铜炉与之相差甚远。

六朝时期盆形炉为炭盆,多与鐎斗同出,器形均为平折沿,浅弧腹,圜底,三矮兽蹄足,如马鞍山朱然墓、南京长岗村M5、浙江平阳晋墓所出即是[11](图三)。其质地多铜,部分为铁质。除了腹部施铺首衔环相同外,“奇华宫”铜炉与之相比在腹部、器底、足、用途方面亦存在较大差异。

唐宋时期的盆形炉形制如何呢?如下所示。

图一 “奇华宫”铜炉

图二 汉代铁炉

1.法门寺地宫出土五足银香炉[12]。由炉盖和炉身组成。炉盖宽沿下折,与炉身扣合,沿面錾饰忍冬纹,盖面底缘饰莲瓣纹一周,面上有五朵莲花,每朵莲花上卧一龟。宝珠形盖钮。炉身直口,平折沿,深腹,平底。腹壁施五圆钮,菊花形钮座。底铆接五只独角兽足,爪分四趾。通高29.5、口径24.8、腹深7厘米(图四,1)。

2.法门寺地宫出土五足铜香炉[13]。由炉盖、炉体组成。盖顶呈球形,其下为两节球台。盖钮为象首人身金刚,跪在四层莲瓣上。盖面镂孔蔓草、团花图案。炉身直口,宽平沿,浅直腹,平底。腹壁施双角兽衔环,底铆接双角兽蹄足,爪分四趾。高42、口径24.5、深8厘米(图四,2)。

3.天佑四年鎏金铜狮子香炉[14]。福建博物院藏,盖作头盔状,蹲狮纽。炉直口,平唇外折,边沿呈五葵瓣形,直腹平底,下承五狮面蹄足,腹足交界处铆钉。唇面环刻楷书“弟子盐铁出使巡官主福建院事检校尚书礼部郎中赐紫金鱼袋王延翰奉为大王及国大人铸造师子香炉壹口舍入保福院永充供养天佑四年九月四日题”铭文一周。通高40.1、宽21厘米(图四,3)。

图三 六朝时期炭炉

图四 唐宋时期香炉

4.临潼庆山寺地宫所出兽面衔环鎏银铜香炉。由盖和炉体组成。炉盖呈三级覆钵形,顶沿镂孔为梅花和桃形图案。炉身直腹,平底,六兽足上部饰虎头形,下部为爪,其间施兽面衔环。口径13.5、高13厘米[15]。 时代为唐开元二十九年(图四,4)。

类似器形还有西安市何家村唐代窖藏所出透雕五足三层银香炉、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唐代四足铜香炉、杭州临安水邱氏墓出土青瓷褐彩香炉、定州北宋定州静志寺塔地宫出土白釉香炉(图四,5)、故宫博物馆馆藏青釉六狮面足香炉[16](图四,6)等等。

以上这些器物均为香炉,时代为中唐至北宋。器形特征也接近:平沿,直腹,腹壁或饰兽面衔环、部分有狮,多五足、足面饰狮、虎、独角兽,爪分四趾。

从上可知,“奇华宫”铜炉与唐宋时期香炉较为接近,时代也应相同,当属中晚唐至北宋时期遗物。

二、装饰图案

除了器形不符合汉代风格外,“奇华宫”铜炉足面和腹部出现的狮子图案同样令人生疑。

众所周知,狮子乃外来物种,其最初是以“翼狮”形象传入中国,如有陕西咸阳汉元帝渭陵出土的玉翼狮即是。东汉时期,带翼狮开始定型,或以墓前石刻、或以插器器座的形式形成固定形象的天禄、辟邪。六朝时期出土更多,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出土大量的狮形插器、六朝陵墓前的辟邪等等[17]。它们均以圆雕的形式完整地被刻画,尚未发现以狮首作为装饰的现象。

但是,唐代开始,以狮首为装饰的器物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除了上述几件外,还有四川大学博物馆藏独脚兽[18](图五,1)和宁夏固原北门外砖厂墓葬出土的皈依罐[19](图五,2)等。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狮首装饰器物绝大部分为香炉,这种现象应当是与六朝开始佛教艺术的传入有关。在佛教造像的基座上,常见香炉两侧各一狮的现象,而香炉腹壁和足面饰以狮首的做法应对佛教造像基座狮子、香炉图像的模仿有关。

在佛教尚未传入我国的汉武帝时期,就出现以狮子为装饰的香炉,明显不合逻辑。

三、铭文

古代官营手工业作坊制作的器物上往往勒记工官和工匠之名以明其责,汉代铜器也不例外。据研究汉代铜器的“物勒工名”制度大致可分为三级制、二级制、一级制三种[20]。举例如下。

《建昭行灯》:建昭三年,考工=宪造铜行灯,重二斤一两。护建、啬夫福、掾光主,右丞宫、令相省。《永始高灯》:永始三年,考工=谊为内者造铜高灯,重十九斤四两。啬夫康、掾孝主,右丞苍、守令放省。铭文中有某机构某工造,护、啬夫、掾主,承、令(守令)省,属三级制工官体系。

《临虞宫高灯》二:临虞宫铜锭,高一尺,重五斤八两。元延二年,考工灶造,护昌、守宫、令相省。《临虞宫高灯》一:临虞宫铜灯,重五斤二两。元延二年,工冯贤造,掾武、令史甫省。铭文中有“某工造,护、掾、守、令某省”,属二级制工官体系。

“奇华宫”铜炉铭文为“奇华宫铜蔀炉,容一斗二升、重十斤四两,天汉二年工赵博造,护守、丞贤省”[21],反映出其工官体系属二级制。

图五 狮首装饰器物

西汉时期何时出现如上述器物中所反映的二、三级“物勒工名”制度?汉武帝时期是否出现二级制的工官体系?下面将目前所见西汉时期二、三级制的铜器铭文资料按年代先后归纳如下(年代相同、工官相同者仅举一件)[22]。

宣帝时期如下:

《元康高灯》:元康元年,考工=贤友缮,作府啬夫建、护万年、般长当时主,令长平、右丞义省。

《元康二年铜熏炉》:元康二年,供工=广汉造,啬夫安国、佐可、护广汉主,令广都、右丞林省。

《昭台宫扁》:元康三年,考工=贤友缮,作府啬夫建、护□、长当时、令贺省。

《承安宫鼎》:二甘露二年,安长丞福、掾禄、守令史宣、工世造。

《承安宫铜灯》:甘露二年,安长丞福、掾禄、守令史宣、工世造。

《池阳宫行灯》:甘露四年,工虞德造,守属阳、徵邑丞圣、佐博临。

属元帝时期的如下:

《永光四年灯》:永光四年,寺工弘作,护张建省。

《林光宫行灯》:建昭元年,工庄光造,护工卒史尊临。

《中宫雁足灯》:竟宁元年,考工辅为内者造,护建、佐博、啬夫福、掾光主,右丞宫、令相省。

属成帝的如下:

《河平元年鋞》:河平元年,供工昌造……。护武、啬夫昌主,右丞谭、令潭省。

《阳朔四年锺》:阳朔四年,考工为汤官造卅炼铜锺……。工敞,护章、佐谭、啬夫谭、掾彭祖主,右丞贺、令护省。

《考工为掖庭造铜锺》:阳朔□年,考工为掖庭造铜锺……。考工□谯敞,佐宋、右啬夫临、掾室主,守右丞受、令护省。

《杜陵东园壶》:永始元年,供工=长造,护昌、守啬夫宗、掾通主,守左丞博、守令并省。

《永始乘舆鼎》:永始二年,考工=林造,护臣博、守佐臣褒、啬夫臣康、掾臣开主,守右丞臣闳、守令臣立省。

《永始三年乘舆鼎》:永始三年,考工=蒲造,佐臣立、守啬夫臣彭、掾臣开主,守右丞臣光、令臣禁省。

《寿成室鼎》:元延二年,少府真为内者造,守啬夫福、掾建、令相省。

《元延钫》元延二年,供工=长缮锢、佐普、守啬夫建主,守左丞赛、令修宗省。

《元延乘舆鼎》一:元延三年,供工=强造,护臣武、啬夫臣彭、兼掾臣丰主,守右丞臣放、守令臣赛省。

《元延乘舆鼎》二:元延三年,考工=方为中私官造,佐臣彭、守啬夫臣褒、掾臣孝主,右丞臣谭、守令臣广世省。

《万岁宫高灯》:元延四年,工马宽造,掾武、守令史赛主,解右尉贤省。

《绥和雁足灯》:绥和元年,供工=谭为内者造雁足灯,护相、守啬夫博、掾并主,右丞扬、令贺省。

属哀帝的如下:

《建平钟》:建平二年,供工=揮造,啬夫合、守令史循、掾贰主,左丞辅、守令丰省。

《元寿二年灯》:元寿二年,供工长造,啬夫忝、掾荆主,守左丞当、令就省。

属平帝的如下:

《元始钫》:元始四年,考工=礼造,守佐众、守令史由、兼掾荆主,右丞平、守令禁省。

以上铭文资料提供了两个重要现象:

1.西汉时期铜器“物勒工名”三级制的始于汉宣帝时期,并一直流行于西汉晚期至末期,汉武帝、昭帝时期未发现。

2.二级制的工官制度元帝时期才出现,并流行于西汉晚期至末期。

汉武帝时期铜器工官制度如何呢?目前仅见三例确切的铭文,如下:

《洛阳武库锺》元封二年,洛阳武库丞□、啬夫菅□、令史乐时、工置造。

《骀荡宫铜登》太初四年造,少府中尚方令相省。

《天梁宫高灯》太初四年,工毕方造。

可见,武帝时期工官制度与宣帝及以后时期不同,应属一级制,即仅有“某某造”或者“某某省”。虽然《洛阳武库锺》出现工、令、啬夫、丞等官员,但缺乏明确的“主”或“省”。“奇华宫”铜炉出现的“天汉二年工赵博造,护守丞贤省”,应是汉元帝时期及以后才出现的二级工官制度铭刻方式,这种成熟的二级物勒工名制度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

综上所述,“奇华宫”铜炉器形与与唐宋时期的香炉十分接近,与汉六朝时期的炉相差甚远;铜炉腹部和足面装饰狮子图案也仅发现于唐宋时期;铭文所记二级工官制度目前仅出现于汉元帝及以后时期,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出现。据此推断“奇华宫”铜炉所刻铭文乃后期伪造。

[1]陈直.三辅黄图校正[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0:65.

[2]a.王长启.西安市文物中心藏战国秦汉时期的青铜器[J].考古与文物,1994(4).b.王仁波.秦汉文化[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165.c.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文物精粹(青铜器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81.d.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增订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02.e.徐正考.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408.f.林通雁.西都——汉长安城美术史迹的发现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429.g.林梅村.古道西风——考古新发现所见中西文化交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10.

[3]目前据公布的材料来看,此器的来源存在不同说法。陈直、王长启未提及此物的来源;王仁波提到其乃1967年西安市三桥镇西出土,孙机对此附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林通雁则为征集所得。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作为接收该器物的主事单位,其说法应当具有权威性。

[4]汉六朝时期的炉(尤其是熏炉)多为豆形,与“奇华宫”炉器形相差太大,故文中仅收集盆形炉。

[5]洛阳区考古发掘队.洛阳烧沟汉墓[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196.

[6]郑州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市郊区刘胡垌发现窖藏铜铁器[J].中原文物,1986(4).

[7]河南省文物局文物工作队.河南禹县出土一批汉代文物[J].考古,1965(12).

[8]扬州博物馆.江苏邗江姚庄102号汉墓[J].考古,2000(4).

[9]王海航.石家庄市东岗头村发现汉墓[J].考古,1965(12).

[10]徐州博物馆.徐州东甸子西汉墓[J].文物,1999(12).

[11]笔者曾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收集,见吴小平.六朝青铜容器的考古学研究[J].考古学报,2009(2).

[12]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法门寺考古发掘报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120.

[13]同[12]:208.

[14]黎毓馨.吴越胜览——唐宋之间的东南乐国[M].北京:中国书店,2011:207.

[15]临潼县博物馆.临潼唐庆山寺舍利塔基精室清理记[J].文博,1985(5).

[16]a.陕西省文物局,上海博物馆.周秦汉唐文明[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4:112.b.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文物精粹(青铜器卷)[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180.c.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临安市文物馆.晚唐钱宽夫妇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61.d.浙江省博物馆、定州市博物馆.心放俗外——定州静志、净众佛塔地宫文物[M].北京:中国书店,2014:218.e.李辉柄.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晋唐瓷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

[17]李零.入山与出塞[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97-110.

[18]四川华阳琉璃厂窑作品,砖红胎,面部施米黄色化妆土。狮面,蹄足,分五趾。高18厘米。时代为宋。见四川大学博物馆.四川大学博物馆藏品集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84.

[19]底座为八个狮面形蹄足环绕一周,分五趾。时代为宋。见宁夏博物馆.朔色长天——宁夏博物馆藏历史文物集萃[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3:239.

[20]徐正考.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23.另外,本文所引铭文资料均来自徐正考.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附录二:汉代铜器铭文汇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308-424.

[21]此铭文据徐正考先生一说,见徐正考.汉代铜器铭文综合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408.

[22]为节约篇幅,铭文仅列举年号和工官部分,其他省略。

猜你喜欢
考工香炉铭文
程家玉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墙-壁”小考——《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墙壁部的评述与考证
勇闯通天塔第一层
君有远行镜铭文释解
一个铜香炉
考工动态人脸识别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新书介绍:《考工司南:中国古代科技名物论集》
夔膚簠铭文读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