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校歌特点分析

2017-09-14 10:06石玥玥
魅力中国 2017年27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校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校歌之于学校,就如同国歌之于国家,是一所高校的有声旗帜。我国的高校校歌有其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历史发展的纵向脉络和中西对比的横向角度对我国高校校歌的特点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发挥大学校歌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校歌;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音乐是一种不可言喻的力量,它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一路沉淀,传承。作为高校音乐文化主导力的校歌,是一所高校的有声旗帜。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曾在《关于加强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大学应该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要确定校训、校歌、校徽、校标,提倡大学生牢记校训、学唱校歌、配戴校徽、使用校标,激励大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1]校歌与校徽、校训等校园符号共同打造了一所高校的品牌与形象。诗以咏志,歌以传情,高校校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校歌。

在《汉语大词典》中对校歌有此释义:“校歌为学校规定的代表本校的歌曲。”国有国歌,军有军歌,校有校歌。究其本质,任何一个有共同利益、目标以及愿景的社会群体和集团都会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其理想诉求和精神风尚,以起到集体认同和自我激励的作用。校歌的每一字词,每一旋律,成为无形的情感纽带:对内而言,赋予师生高度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对外而言,充分展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个性特征。

(二)高校校歌。

大学是国家高等教育的学府,综合性的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大学相对于其他阶段的教育,与时代需求和社会环境具有独一无二的契合性。可以说,高校教育的成果反映了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教育的最高水平。]同理,作为高校生活精神图腾的校歌,一串音符,一组歌词,都已被赋予更深厚的内涵——高校校歌不仅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高等教育的时代寄托,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的校歌,它能从更深刻的层面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时代进步的脉络。

二、我国高校校歌的特点

英国学者阿什比认为,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校歌作为大学教育的手段之一,必然不仅仅是头脑思考的产物,或是完全由个别办学者的理念左右。它是由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状况所决定的。我国高校必然具有世界上所有高校办学的共性,我国高校的校歌也自然体现世界所有国家高校校歌共有的精神理念。然而,由于我国特有的历史脉络与社会环境,决定了我国高校校歌有其他民族和国家不具备的特点。

(一)从不同历史阶段对比分析。

从纵向看,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高校校歌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我国高校校歌特点的变化同样依附于社会历史的阶段性前进和螺旋式上升。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校歌的发展脉络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高校校歌的起源时期。两千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中国古代教育“学在官府”的局面,而儒家思想中“礼乐教化”的教育理念便传承了下来,“弦歌不辍”就成为形容学校生活的一句传统用语,诗与乐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自近代新式学校出现以后,便有了创作校歌的传统。19世纪末,严格意义上的高校校歌出现了。

第二阶段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下半叶,我国高校校歌的历变时期。近代以来,校歌延续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风格,继而又在内容、形式和意义上有所创新突破,从学堂乐歌中分离出来。在时局动荡、军阀混战以及外敌入侵的民国时期,许多内涵隽永、曲调昂扬的高校校歌应运而生。虽然不是每一首校歌都可流传至今,但即使稍纵即逝,每一首校歌的問世也有其非凡的历史价值。拂去历史的尘埃,根据已有的资料重新整理并审视高校校歌的历变,主要经历了五四时期、抗战时期与建国以来和平时期几个阶段。

第三阶段为1978年至21世纪,我国高校校歌的兴盛时期。新中国成立年以来,中国内地高等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苦卓绝、曲折前进的拓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而“反右”斗争、“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我国法制和教育受到了彻底的破坏,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国的高等教育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校歌文化随之凋零也自不待言。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整顿,教育工作也逐渐走出阴霾。直到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恢复,中国大学教育开始步入正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高等教育也进入发展新时期,高校校歌开始盛行。

(二)从中西方校歌对比分析。

1.中西方高校校歌的共同特点。

高校教育的首要意义在于对学术的追求、对知识的传授和对真理的探索。高校校歌也自然具有崇真求是、以学为先的特点。这一特点是全世界大学校歌的共性。

西方公认的存在主义大师、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真正的教育应先获得自身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他进一步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诚是一切教育的本质。”从1810年德国洪堡大学创立开始,大学便是追求真理之所在。

在世界著名高校中,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的校训中都包含有“真理”,以真理为友的校歌也不在少数,比如康奈尔大学校歌:“Fault and error clear revealing, blazing forth the right.”(清楚揭示谬误,闪耀真理之光。)匹兹堡大学校歌:“Alma Mater, wise and glorious, Child of Light and Bride of Truth.”(母校,明智的和荣耀;你是孩子的光明和真理的新娘。)

对真理的尊崇不但在西方的大学教育中有着悠久的传统,在中国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国内地很多大学的教育理念也都体现了这层意思,有的大学以“求是”一词作为校训,并以校歌强化这一理念。比如武汉大学校歌:“德业并进,求是拓新,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原国立中央大学校歌:“诚朴雄伟见学风,雍容肃穆在修养。器识为先,真理是尚。完成民族复兴大业,增加人类知识总量。”浙江大学校歌:“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江苏大学校歌:“博学奠基石,求是谱华章,明德育栋梁,红烛耀星光。”所谓的“是”,便是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即可理解为“真理”。在上文中,笔者概括了我国大学校歌中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中便涵盖了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治学之道,事实上,这与西方大学教育强调的追求真理是完全一致的。endprint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很多大学在崇真求是、以学为先的教育理念上,加入了更适应时代发展的教育元素——创新理念。许多高校校歌在歌词表达上,也有许多关于创新的思想内容。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明廓翠屏,拥南航,博大精深;风行远,团结俭朴,唯实创新。”国防科技大学校歌:“我们向科学高峰攀登,拥抱崭新的世界,我们勇于开拓创新,立足发展,放眼未来。”华北电力大学校歌更是反复吟唱“求实创新铸辉煌”这一句,还以“团结勤奋,求实创新”作为了大学校训。

无论时代怎样变化,崇尚学术依然是大学教育的本质。中外大学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屡屡受到强权或社会环境的影响,但真理之光始终是大学追寻的终极目标。高校校歌也将永远是崇真求是、以学为先的赞歌。无论是中西方大学哪所大学的校歌,都有崇真求是以学为先的共同特点。

2.我国高校校歌的特点。

一首校歌的创作和传承,与一贯继承的思想传统必然密不可分,在我国这样具有悠久历史和不曾文化断裂的民族,校歌具有极其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除了具备世界上大学校歌共有的特点外,我国大学校歌也具备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大学校歌所没有的特征。

(1)传统文化底蕴浓厚。

校歌是一所学校的精神体现,它本身便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必然带有鲜明的文化特质。上文笔者已从不同历史时期的纵向维度概述了校歌的起源、历变、兴盛的发展历程,不同时代的校歌带有各自的时代烙印,加之每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学科特色不同,每首校歌自然都具有各自鲜明的个性。但是,所有的这一切又根植于深厚的民族土壤之中,共生与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上。我国高校校歌担负着厚重的国粹,它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均流露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儒”、“雅”风韵,具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色。

从校歌形式来说,很多大学校歌以文言文见长,对仗工整,朗朗上口,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我国古典诗词的传承和创新,部分校歌直接讽古纳今,引经据典,表达了高等教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之情。

从校歌内容来说,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是大多数校歌的首选题材。高校校歌通常涉及的四个方面的主题:自然人文环境、专业学科特色、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历史使命。仔细斟酌,校歌的这些内容都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展现:第一,自然环境中的人文历史环境,是许多具有悠久校史的高校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沉淀;第二,专业学科特色中对专业人才的教育理念和培育思路,具有极强的儒家教育观念的渊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根基;第三,民族传统文化,更是将优秀的民族精神加以直接陈述,弘扬了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第四,社会历史使命,也是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国精神的时代传承。

传统文化的积淀使校歌的内蕴愈发深厚。可见,高校校歌与生俱来的浓厚文化底蕴,是弘扬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信的天然扬声器。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导致了不同文化和文明的摩擦、碰撞。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众所周知,我国传统文化也要不断的实现扬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大学,是保存、研究和传播知识与科技的高地,高校校歌既要继续保持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又应在某些契机下实现创新。

(2)政治教育目的明确。

从校歌自身角度讲,校歌教育所涉及的思想政治内容相当广泛,学唱一首校歌本质上就可以理解为一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课程。再加之大学是培养国家和党所需人才的阵地,大学校歌的政治教育目的颇为明确。上文笔者概述了大学校歌的发展历程,将其分为了清末民初、五四时期、抗战时期、建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世纪几个阶段,无论在哪一个时期,校歌都极强地反映和突显了社会的治乱状况。纵观近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高校一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由此可见,高校校歌的创作初衷,便自带政治熏陶和教育的目的。

毫无疑问,世界各国的大学校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我国大学校歌政治教育的目的却更为显著和明确,这是有深层次的原因的。

从历史沿袭角度讲,音乐作品被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从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便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乐教理念。一直以来,我们传承了儒家思想中“礼乐教化”精髓,不仅将其作为君子修炼的基本方式,也将其视为治国治学的有效途径。进入近现代时期,纵观我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用音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教育传统之一。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还是改革开放的和平时期,我国高校校歌与政治始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从现实社会背景讲,在多元价值的冲击下,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不可懈怠,但教育的方式必须有所改善和创新,使思想政治工作更有亲和性和针对性。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腾飞,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更加迫切,大学教育浓烈的政治性和高度的一统性有所弱化,百花齐放学术自由,使得高等教育立体起来,丰满起来,高校校歌也随之多元而精彩。但是,即使高校校歌的表現形式和实现方式有所改变,它的政治教育目的始终是明确的。在2016年12月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高校校歌作为沁人心脾的文化载体,更承担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2004(12)。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http://www.ccdi.gov.cn/xwtt/201612/t20161208_90861.html 2016-12。

作者简介:石玥玥(1990-),女,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我区高校8项校园文化建设成果获国家级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