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实践教学体系 从社会实践走向工程实践

2017-09-14 08:40姜海霞季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9期
关键词:项目化管理工程实践社会实践

姜海霞+季超

摘要:创新创业的大众普及化,对工程类本科教育提出更高要求,高校需通过强化实践教育来满足社会需要。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一脉相承,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可以更早地开展创新实践教学,激发学生能动性、提升创新素质和能力、促进学生理解社会。同时,围绕专业组织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与工程实践存在着较多的联系和交集,二者之间具有相互对接、共同促进的可能性。未来,由社会实践走向工程实践,高校可将暑期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同时利用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参照社会实践模式对工程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

关键词:工程实践;项目化管理;社会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9-0055-02

从上世纪60年代起,我国高校内工程类学生除了需接受相应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还需到企业接受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专业实习等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以确保工程类学生工程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热潮也已由少数精英化向大众普及化转变,社会对工程类本科教育的要求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对应这些变化,高校需通过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和不断完善社会工程实践环境,强化工程实践教育来解决。

一、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一脉相承

在工程实践教育中开展创新实践教学并不是追求立竿见影的创造发明,而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消除对创新的神秘感、帮助养成创新的习惯,以收获真正的创新实践能力。大学生活的宽松气氛,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多能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增强其独立学习、独立思维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以便其进入社会后可以独立地应对更为复杂的情况,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部分大学生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误以为大学宽松的管理可以用于娱乐等活动,以至荒废学业。为此,需尽早开展创新实践教学,为新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开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亲身经历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得创新体验、增强创新热情、养成创新习惯。社会实践教学包括:普通劳动实践、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调研实践,其所具有的开放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是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载体,也应成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社会实践是强化工程实践教育的有效路径

社会实践教学是促使学生能动性实践的试验场。社会实践教学,不需要学生掌握深厚的专业知识,可以提供给每一位新生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种实践能力的锻炼,可以进一步激发新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与学习的动力,从而达到拓展丰富知识、增长提升能力和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激发学生创新素质与能力的课堂。学生社会实践中所遇见的诸多问题,大部分是不能单靠专业知识解决的,而是需要运用大量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知识进行交叉综合运用。这迫使学生学习利用书刊资料、网络资源以及跨年级的信息交流等多种渠道,借助多学科知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能更好地运用创新思维去开展工作。社会实践教学是增进学生理解社会的桥梁。学生通過加入各类学生组织、参与班级管理、组建工作团队等活动,实际上模拟了将来在社会各类单位中真实发生场地和境况,从而让学生深刻体验如何在社会组织内部进行交流沟通,配合团队共同完成任务。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深入社会,还能了解关于本专业、行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激发深入思考,将专业认知实习向前推进,更早地介入工程实践教学中。

三、社会实践走向工程实践的路径选择

1.暑期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教学结合,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学生工程意识和素质培养不单是几门实践课程的任务,而是所有实践环节都应当为之作出贡献。通常情况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与设计三大类。实验是工科专业学生对工程微观的理解,通常开设较早。而实习与设计环节,是学生了解岗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工程知识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主要依托,但一般都放在高年级乃至临毕业开设。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科学设计社会实践环节,将专业认知更早地引入社会实践教育,把原来枯燥、微观的理论知识,更早地与学生感性认知连接起来,对培养学生的大工程观,提高学生今后的工程训练起着支撑作用。

2.统筹校内校外资源,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社会实践与工程实践都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生产实际,学习和巩固书本知识的有效途径。由于现代企业大型化和连续性生产的特性,加上严格的企业管理与保密规定等,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能够动手体验的机会越来越少,走马观花的参观难以直接体悟工程实践全过程。在校内开展的社会实践(如劳动实践、参加社会工作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有条件时,也可以在高校中建立起与工程运行、生产、维护、开发等和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校内社会实践基地,模拟真实的工程环境。同时,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经常会建立起社会实践基地,及时有效地管理好这些新增校外基地,加强相互联系,对提升高校工程实践基地的建设水平也至关重要。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第二课堂教学所具有的开放性、灵活性、实践性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功能,但第一课堂的教学也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现在已有不少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一定的素质拓展学分,以引导学生自觉参加社会实践,但社会实践的目的性、方向性并不是很明确,个别情况是由学生找个单位盖章完成的“实践”。为把这一工作落到实处,高校应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以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和工程创新思维为出发点,切实加强社会实践管理,并做好社会实践的组织工作。除了引导学校积极参与实践外,还应增设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素质拓展课、选修课、报告会等,提升学生参与专业性社会实践的知识和能力。

4.参照社会实践模式,对工程实践进行项目化管理。当今社会,企业的项目管理已经形成十分完整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体系构成了项目管理普遍适用的理论框架,指导着各类单位的项目管理实践。而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经过暑期社会实践的立项调研后,对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流程也有了一定了解。而传统的工程实践管理还存在指导思想落后,管理模式单一,学校、企业、学生三方沟通不畅通,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等弊病,同时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职能管理部门的日常运作范围内无法得以解决,例如面对跨专业、跨地域性的工程实践活动,统一的职能管理部门往往力不从心。新的工程实践活动需建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新的组织架构来解决。

参考文献:

[1]皮益霞.创新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实施途径[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2]李炎清.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

[3]彭洋,王昆,朱琦.教学实习与暑期社会实践对接的可行性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108-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化管理工程实践社会实践
项目化管理引入教研组建设的实践
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基于职业标准的三维数字建模技术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