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助推三江跃

2017-09-15 08:52何杨波,黄薇,杨涛源
今日民族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社区

民族团结助推三江跃

七个民族的八十一

八十一社区有点特别。名字特别,该地为剑兰公路81公里处,因路而得名;交通位置特别,在交通扶贫以前,此地为山路和平路的交界处,是进出兰坪的中转站;地理位置特别,它与剑川县老君山镇接壤,属于兰坪的东大门,是重要的形象窗口。但最为特别的是,在这个仅有870人的小社区内,竟有普米族、白族、纳西族、彝族、傈僳族、汉族、怒族7个民族共居于此。

原本的八十一可不是这样,变化始于1999年。“各个山头,都是迁移过来的,特别是泥石流地带来的多。”时任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菊昌回忆,通甸乡地貌以山地居多,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对当地居民影响颇大,要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搬迁是当时能想到的最好办法。

“要搬迁了!通甸山上人要迁到坝子去!政府不仅给安排住房,还给土地!”三个感叹号组成的消息在兰坪县开始传播,一拨人透过这个消息看到了八十一未来的发展契机。

不同民族的房屋各有特色

“我带着人来八十一考察过三次。”和继保,现任八十一社区主任,他并非通甸乡本地居民,早年定居于河西乡联合村。1999年,当他听说邻乡通甸要在八十一开展易地搬迁工作,他的兴奋劲就来了。他考察一番后发现,八十一交通优势明显,政策扶持力度大,后发力量足,是定居的不错选择。

可他属于河西乡,不在移民搬迁优惠政策的覆盖范围内,搬下去就等于从头开始。“媳妇当时就说老家多好啊,亲戚朋友都在,地也大,什么都熟悉。”不仅妻子不理解,孩子们也一致反对,但和继保力排众议,把家从联合的山沟里迁出来,搬到了八十一。

跟和继保一样,除了通甸覆盖的易地搬迁群众外,还有部分兰坪县其他乡镇的老百姓也选择搬迁到八十一。八十一成为兰坪县容纳搬迁居民的一个重点,也成为兰坪县多民族杂居的一个新地点。

“院子和房子360平米,5分地,属于宅基地。这个房子盖得是一模一样,都是统一规划。”记者跟随和继保走入社区,社区整体干净、整洁,随机接受采访的大姐谈话时总是面露微笑,“我们家九个人一起住,舒服嘞。”

房间内部和外部则大有不同,“房子都一样,普米族摆设和白族很不同。”“你看这户普米族家,最重要的就是烤火房、三脚架。”不同的民族遵循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惯,各自安排布置房屋内部。“晚上广场上跳锅庄都是跳大圈,你也会跳我的,我也会跳你的,一起跳,歌都录在一盒磁带里。”在这个小社区,7个民族之间相处得其乐融融。

移民来源广,“碰上红白二事,8个乡镇的亲戚朋友都会来我们这里。”来的人看一看走一走,往往都不禁感慨:“你们几个民族怎么这么和谐?”记者也向和继保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我们社区民族很和谐,因为都比较艰难,”他补充道,“只有紧紧团结在一起,相互依靠,才能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在和继保看来,因为移民,社区居民原有的血缘、地缘联系被不同程度地打破,在新的环境里要更好地生存,就需要和同是移民的其他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像我们傈僳话会讲,白族话也会讲。”

和继保家的酿酒坊

2008年,这股团结的力量拧在一起,向兰坪县委政府提出了要实行自我管理、建立社区居委会的请求。“从搬迁到2008年,我们没有自己的阵地,有些问题很难协调,那几年都没有稳定的饮用水供应,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和继保是申请组建居委会的核心成员,申请组中还有不同民族的代表,大家对组建自己的社区都热情高涨。

“一年零七个月”,和继保清晰地记得从申请到批准成立居委会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他来说印象太深刻了。“跑上跑下,到处汇报、到处开会。”一群人努力得到了最让人满意的回报,“现在,社区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管。”

从社区成立至今,7个民族有了能够为自己发声、谋福利的阵地,社区状况大大改变:社区便民服务站、文化活动室、村民运动球场相继建设完工,村道实现户户通水泥路、家家门前有照明路灯,社区幼儿园、医院纷纷落地……

“人畜饮水问题也彻底解决了!”2004年,八十一社区饮水工程被列入重点工程,由县委、政府安排建设资金65万元,八十一社区居民自愿投工投劳976个工,完成10500米的饮水管道铺设。

随着八十一的变化,和继保家人也在发生变化。“现在您的妻子还想回去吗?”“不想了,现在请她和孩子回老家都不愿意。我在联合村还有一些农活,一年让他们回去几天他们都不想回去了。哈哈哈……”各族移民随着八十一的发展,不少人脑袋灵了、思路活了、想法也多了,从务农逐步转向务工和经商,有的进入辖区内矿产企业打工,有的沿街开起了小杂货铺,有的在三尺见方的摊位上售卖蔬菜……生活天天向上。

当然,现在仍有让社区居民困扰的地方,“总体都好,就是八十一成立社区属于农村社区,但户口是城镇。现在碰上政策性制约,纳入不了国家辅助的政策里面。”目前兰坪县针对少数民族的帮扶政策大多是以农村为扶助对象,“三峡集团的普米族帮扶,涉及8个村子,就只有我们和另外一个社区享受不到。可我们普米族人口比例最高,380人,差不多一半。”谈到户口导致的无法享受优惠政策问题,和继保表示社区委员会正在和上级部门进行沟通,为各族移民争取更大福利。

2016年12月,兰坪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机场距离八十一仅两公里,对此,八十一社区居民都感觉到另一个因交通发展带来的新契机正摆在他们面前。“机场通了,我们就成了怒江的大门。”在社区发展的规划里,和继保和社区委员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机场建设带来的旅游优势,“保持我们多个民族的文化,做好旅游小镇。借着机场,好好发展旅游业。”谈及未来,和继保变得如最初搬迁至八十一时一般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 黄薇)

(部分图片由云南天邦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鹏、兰坪县文体广电旅游局李松发及受访者提供)

【记者手记】

“兰坪县的民族工作不好总结。”这是记者到兰坪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确实,在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如此之高的兰坪,无论做什么好像都与少数民族相关,但又不很确切。其实,看似千头万绪难捉摸,实则润物无声似春雨。

在金顶镇福坪村,实惠民生、贴近民心的绿色产业进村入户;在金顶镇官坪村,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在兰坪县民族文化工作队,下乡演出的道路上洒满了欢笑与汗水;在兰坪普米族博物馆,现代科技融入历史文化展览中实现跨越;在八十一社区,7个民族紧紧团结在一起,等待机遇,蓄势待发。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在一朝一夕,而是需要落实在每一件小事、每一寸土地、每一颗人心上。

走进兰坪,看到的,是演绎民族团结的歌舞;听到的,是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各族群众在这里和谐共处,守望相助。兰坪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挥民族地区比较优势,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通过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开发、民族文化公共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了民族文化软实力,使各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成为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过程,成为民族团结的润滑剂、催化剂、黏合剂;通过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民族团结好氛围、聚集民族团结正能量,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这个关于民族工作的题目,兰坪给出了足够充分的回答。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社区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民族团结之歌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MINORITY REPORT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传承 民族 文化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