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夯实中国智造底蕴

2017-09-15 03:35宋清辉
中国商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底蕴智造双创

文/宋清辉

“双创”夯实中国智造底蕴

文/宋清辉

宋清辉

从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提“双创”,到2017年的今天,已有将近三年时间了。在“双创”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下,我国经济仍处于新常态的发展中,而“双创”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正潜移默化的进行着。

“双创”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与“双创”的起步期相比,如今创新创业已显得更为成熟,更有想法。“双创”的意义,是希望将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而实现藏富于民。同时,双创还能让我国人才资源在市场经济中主动配置到优势领域,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尤其是对制造业发挥积极的作用。

制造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撑以及实体经济的主体,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息息相关。制造业要发展就必须源源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断转型升级以推动其健康增长,而墨守成规就会拖宏观经济发展的后腿。在改革开放前30年的时间里,我国制造业凭借着低成本的优势成为了“世界加工厂”,在“三来一补”的经济模式下不断发展着。但随着机器智能的普及,尤其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我国传统的密集型产业、低成本优势正在不断缩小并接近消失,因此需要通过创造新的模式以再度推动我国制造业的积极发展。

从历史进程来看,制造业升级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创新驱动。而如何创新则有很多种方法,我国选择了能够快速见效的“双创”。创新和创业在字面意义上并没有多少升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今天的新产品在明天定然会被市场淘汰,明天的高新产品又会在后天被更高新的产品所取代,因此创新创业永远没有休止符。

大众和万众所进行的创新创业是驱动经济发展的源泉。“双创”并没有对人们所涉及的行业进行限制,反而是放开了多方面资源,鼓励人们通过多途径去探索、实践创新,实现各行业、各产业创新、创业的遍地开花,并连接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极广的创新生态链。“双创”浪潮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种激发,对于国家而言是发展的底蕴,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其创新模式和创新成果是单独起作用的。但从我国宏观的发展来看,这种产品是制造业驱动的重要基石。

简而言之,对于制造业的创新我们可以从机械生产方面入手。比如,将传统的电锯切割改变为激光切割,这不仅能够提高加工效率,还能增加切割的精准度。专注于主营业务的制造型企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人力去生产这些材料、去研究这些技术,他们所依靠的是不断涌现、具有创新型精神及能力的企业。

中国制造2025是生产模式的重要质变,生产将从曾经的自动化大规模转变为智能化,这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还需要先进的理念,而从根本上来说则是需要这方面的创新型人才。人才如何培养?谁都不知道,我国并没有在这方面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摸石头过河”的阶段需要由社会不断探索,而“双创”便是这种探索的先行者。

“双创”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国务院2016年5月13日印发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将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该意见中多处涉及到了“双创”,展现出国家对“双创”的高度重视。虽然“双创”不是实现智造的唯一方法,但其是为我国长远发展夯实底蕴的重要举措。

制造转变为智造,要解决很多问题。在智能制造中包含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充实知识库,具有自学的功能,还有搜集与理解环境信息及自身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和规划自身行为的能力。以智能制造为导向,才能将当前传统的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智能化系统将通过信息化实现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进一步辅助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通过分工延伸区域的优势产业链以加快产业的集聚与联合,并省去冗长的中间环节,加快工业发展进程,实现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转变,智能化需要通过互联网来引导制造型企业走向技术革新与升级。

实践证明,“双创”已经让制造业技术及信息技术实现了融合,并将会继续深度融合下去,以稳步推进制造智能化的进程。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双创”已经成为制造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器。

助推“双创”服务于制造业

如今,已有数百万家企业参与到“双创”浪潮之中来,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年或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将先后涌现一大批诞生于“双创”时期的重量级企业。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双创”很可能会给社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为数不多的“双创”神话下必然会有庞大的落寞者。尽管他们屡受挫折,但在“双创”浪潮中也耗费了大量精力,做出了不少贡献,也应该被视为某种意义上的“勇士”。

该如何妥善安排这些弄潮儿,让他们在落寞之后有继续创造财富的归宿,或重新开始一番新的事业,这是政府要很好考虑的事情。最简单的是,将这些精英人士推荐给那些规模已成、正需要优质人才继续大展宏图的创新型企业。

在关心企业以及“双创”人员的时候,政府要做的事情就是不应干预市场,要做的是专心于优化行政服务、贯彻落实简政放权,为参与“双创”的个人和团队营造出公平宽松的创业创新环境来。不干预市场并不代表不管为了更好促进“双创”为中国制造夯实智造底蕴,政府还需要在不影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力度,尤其是要为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支持,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切实保护“双创”企业的利益。

另外,政府还要为企业多搭建平台、引导资源,包括推荐投资资金,推荐创新型人才、吸引优质精英,推动跨界团队的交流合作,加快促进“双创”成果的实用化、商业化,推动“双创”服务于制造业。

猜你喜欢
底蕴智造双创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小草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海归张雪梅:借力古城底蕴 弘扬中华文化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倍er高级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