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9-15 16:01贺中云田强余勇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9期
关键词:短暂性脑血管病磁共振

贺中云,田强,余勇

(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放射科,湖南 株洲 41200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贺中云,田强,余勇

(湖南省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放射科,湖南 株洲 412002)

目的 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分别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检查,以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结果为参照,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结果为:脑梗死4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动脉自旋标记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诊断急性脑血管病的结果均较为理想,患者可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临床常见病,主要是指脑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病变所致的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的脑局部血液循环和功能障碍,发病多集中于老年人群。随着社会的老龄化,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1]。据统计,目前我国急性脑血管病发病率约为0.219%,死亡率为0.116%,已经成为疾病致死的主要原因[2]。由于急性脑血管病并非单一病种,因此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准确的诊断是取得理想治疗效果的前提与基础。本研究分析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及南华大学附二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 48~68岁,平均年龄 (54.33±1.17)岁;病程0.5 h~15 d,平均病程 (5.24±1.10)d;临床表现:头晕/头痛28例,肢体麻木或无力21例,语言不利或运动性失语11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编撰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0)》相关诊断标准;无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缺陷;患者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病变;既往有DSA、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禁忌症。

1.2 方法 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下分别实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检查,以MRA结果为参照依据,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具体检查步骤如下:①MRA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Dxt 3.0 T超导磁共振成像系统,首先进行常规轴面 (T1WI、T2WI)、冠状面、矢状面扫描,然后利用三维时间飞跃法 (3D TOF)实施全面扫描并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分析与整理收集到的信息,依据所得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具体参数设定如下:层距1.0 mm,层厚1.5 mm,视野16 cm×16 cm,矩阵256×256,重复激发时间30 ms,回波时间6.5 ms,采集时间270 s。②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采用的仪器设备与MRA检查相同。引导患者取仰卧位,在耳内塞棉球后给予常规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查,具体参数如下:T1WI、T2WI重复时间 (TR)分别为3 000 ms和 2 000 ms;回波时间 (TE)为11 ms和85 ms。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TR为2500 ms,TE为80 ms[3]。③动脉自旋标记检查。采用平面回波成像技术,具体参数设定如下:采集矩阵64×64;翻转角度90°;TR为2 500 ms,TE为12 ms;视野210 mm×210 mm;层数25层,层厚5 mm,层距0.0 mm;扫描动态数25~30个,标记脉冲持续时间2 000 ms[4],标记延迟725 ms。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病症类型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发病时间<6 h,急性期脑梗死的发病时间为 6~72 h[5],亚急性期脑梗死的发病时间为3~10 d。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结果为:脑梗死4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准确率为96.7%,动脉自旋标记的诊断准确率为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n(%)]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安全的常见疾病,为全世界诱发死亡的三大病症之一,年发病率为0.1%~0.2%,年死亡率为0.06%~1.02%且各个年龄层均有发病,两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6]。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治疗方案具有显著差异。由于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促、进展快、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的特点,及早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成为阻断病情持续恶化、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的关键。

针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国内外医学界一致推荐实施MRA检查,并将其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诊疗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参照依据。MRA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不会感到任何不适,而且是全球范围内唯一融合了光谱共振分析、量子共振分析、音频共振分析于一体的检测技术,具有影像清晰、分辨率高等特点,可准确显示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等定量数据,为各种介入治疗奠定坚实基础。然而,MRA检查亦有一定的不足之处,即扫描时间相对较长,受到饱和效应的影响,血流信号随之下降,在分支血管显影方面效果不佳,图像效果和准确性降低。此外,MRA检查费用高昂,无法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推广使用。因此,探寻一种准确性高、操作简便、能够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推广使用的检查手段是当务之急。

本研究中6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A诊断结果为:脑梗死4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出脑梗死 4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9例,诊断准确率为96.7%,而动脉自旋标记检出脑梗死39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诊断准确率为 9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见,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急性脑血管病诊断结果均较为理想,能够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动脉自旋标记是将磁性标记的动脉血内水质子流入到病变成像层面以及组织交换产生的信号降低而实现血流变化,继而形成影像资料。面积较大的病灶血流改变明显,因而能够对具体病症类型予以准确诊断[7]。但是对于部分急性期或亚急性期患者血流改变不明显的微小病灶却缺乏足够的敏感性。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则是基于脑血管病变后质子自旋去相位无法与第二梯度脉冲再聚焦而诊断病症[8]。通常情况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受累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程度较低,因此诊断敏感性相对较低。因此,在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临床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相应的诊断方式。

综上所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对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结果均较为理想,患者可依据其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

[1] 黎本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和磁共振血管成像联合应用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价值 [J].华西医学, 2013,28(3):395-400.

[2] 王敏,王宝军,刘国荣,等.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技术及其评价缺血性卒中患者脑血流灌注的研究进展 [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3,10(5):277-280.

[3] 林鹤,阮海威,王树,等.动脉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价值 (附50例分析) [J].福建医药杂志,2016,38(3): 102-105.

[4] 徐敏,杨军乐,邬小平,等.ASL与DWI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 [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4,23(5):461-465.

[5] 倪涛,蔡青蓉,汪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脉质子自旋标记在TIA发作诊断中的临床运用 [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5,31(6): 94-95.

[6] 范宝瑜,赵彬彬,赵雪松,等.3.0 T 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联合磁敏感加权成像在动脉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J].继续医学教育, 2016,30(3):124-126.

[7] 纪宇,邵广瑞,马帅.磁共振3D-ASL与DWI在脑血管闭塞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7):1164-1166.

[8] 郝敬波,鹿彩銮,时宏娟,等.多模式磁共振灌注技术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灌注状态诊断中的应用 [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23(6):412-417.

(责任编辑:常海庆)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HE Zhongyun,TIAN Qiang,YU Yo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Zhuzhou 331 Hospital,Zhuzhou 412002,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from August 2015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espectively given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arterial spin labeling.As reference of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results,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detection methods.Results MRA diagnostic results of 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howed that 49 cases were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11 cases were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between arterial spin labeling and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P>0.05).Conclusions Both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and arterial spin labeling have ideal results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Patients can choose independently 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situ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Arterial spin labeling;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743.3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9.1187

2016-12-22

2017-03-02

贺中云 (1976-),女,湖南醴陵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CT及磁共振影像诊断工作。

猜你喜欢
短暂性脑血管病磁共振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