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17-09-15 16:01梁小平欧飞娜江海华刘丽玉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9期
关键词:循证心血管心肌梗死

梁小平,欧飞娜,江海华,刘丽玉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1)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梁小平,欧飞娜,江海华,刘丽玉

(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广东 惠州 516001)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住院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治疗周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应用价值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常见危急重症,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 并发症多、 临床死亡率高的特点。 有研究[1]统计,约75%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是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而抢救过程中配合科学、规范的护理措施也十分必要。循证护理运用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与患者个人的临床特点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一项护理实践[2]。本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 (64.3±5.6)岁;病程1~6 h。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 47~86岁,平均年龄 (65.1±5.9)岁;病程1~8 h。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经心电图或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并发心律失常;其中,快速性心律失常6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46例。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该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24 h心电监护,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吸氧、遵医嘱用药,观察其病情变化等。

1.2.2 观察组 该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①成立循证小组。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责任医师、责任护士,均接受系统循证护理相关知识培训,着重掌握循证护理的核心内容及护理相关操作要求,经考核合格后上岗。②确定循证问题。分析心肌梗死可能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了解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归纳循证问题,并检索相关数据,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确定循证护理方案[3]。③循证护理应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心肌梗死发病48 h内最为凶险,极易继发恶性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因此,需持续心电监护48 h,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症状及体征变化,一旦出现气喘、窒息、晕厥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师抢救[4]。控制诱发因素:确保患者充分休息,保持病房环境安静,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及时间,以降低患者心脏耗氧量及交感神经兴奋性;评估患者的排便情况,告知其切忌用力大便,一旦出现排便困难立即通知医师使用药物,避免心脏负荷过大;保持病房温度、湿度适宜,增加患者的躯体舒适度[5]。强化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通过抚摸、拍肩膀等方式进行鼓励,积极安抚患者,缓解其不良情绪,告知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多讲述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及对生活的希望,激发其治疗积极性。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及病情恢复程度制定康复计划,早期在床上进行被动训练,通过被动运动、肢体按摩等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待病情逐渐康复后进行主动行走训练,循序渐进,逐步延长训练时间,以提高心功能,预防下肢并发症的发生[6]。饮食及生活指导:制定个体化饮食食谱,发病12 h内给予流质饮食,随后过渡到清淡、低脂、低盐的半流质饮食,最后恢复正常饮食,提倡少食多餐,尽量控制胆固醇的摄入,减轻心脏负担。对于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给予睡前按摩或泡脚,提高睡眠质量。

1.3 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记录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调查其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观察患者住院期间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Ⅳ级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比较 [n(%)]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s,n(%)]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s,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卧床时间 (d) 住院时间 (d) 健康知识掌握观察组 55 3.24±0.53* 20.45±5.06* 51(92.73)*对照组 55 6.65±1.21 28.78±5.34 42(76.36)

2.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n,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1~2周内是心律失常的高发期,且患者心律失常发病1小时内的死亡率高达50%。因此,规范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循证护理是根据心肌梗死的病情特点,提出问题,寻找循证依据,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从而规范临床护理工作,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7]。循证护理提供标准化、经济化的护理服务,打破了传统医护之间命令与服务的关系,加强了医护之间的协调性、科学性,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提高了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心肌梗死的认知程度,也提升其主动治疗的意愿,使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胡静,胡晓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48-149,152.

[2] 李群笑,何洁兰,罗英,等.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指南,2012,9(33):657-658.

[3] 阎雪.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8):995-996.

[4] 居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J/CD].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2016,1(3):62.

[5] 熊秀云.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2(5):87-89.

[6] 陈裕芳,黄润平.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9):65-67.

[7] 孟洋.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CD].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2015,3(15): 155-156.

(责任编辑:钟婷婷)

Application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LIANG Xiaoping,OU Feina,JIANG Haihua,LIU Liyu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Medicine,Huizhou Central People's Hospital,Huizhou 516001,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vidence-based nursing.The heart function,hospitalization indicator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After nursing,the heart fun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The time of lying in bed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health knowledge mastery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ac ev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has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value,can improve patients'heart function,reduce the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shorten the treatment cycle,with posi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rrhythmia;Evidence-based nursing;Application value

R473.5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9.1289

2017-02-03

2017-04-28

梁小平 (1982-),女,广东河源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心血管疾病护理。

猜你喜欢
循证心血管心肌梗死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