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017-09-15 16:01陈如碧袁有仪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9期
关键词: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陈如碧,袁有仪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医院,广东 东莞 523142)

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陈如碧,袁有仪

(广东省东莞市麻涌医院,广东 东莞 523142)

目的 分析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留置尿管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并调查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结果 150例留置尿管患者中,10例 (6.67%)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关系 (P>0.05),与患者的年龄、留置尿管时间以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P<0.05)。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后均得到较好的恢复。结论 病情较重、年龄较大、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规范留置尿管,做好护理和管理工作,尽可能地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可有效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

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留置尿管被广泛地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尿失禁以及尿液引流当中[1],是临床护士观察病情、保持患者会阴部伤口清洁干燥的首要护理措施。留置尿管容易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近年来的感染率开始逐渐上升,使尿管相关性感染也成为了现今医院感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患者不得不延长住院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相应地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2]。本研究主要探讨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50例留置尿管患者,根据卫生部在2001年所颁布的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其进行诊断,并分析其临床资料,其中男73例,女 77例;年龄 17~88岁,平均年龄 (45.5±14.4)岁;≥60岁 86例,<60岁64例;平均住院时间 (13.5±4.6)天。

1.2 方法

对本研究纳入的150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住院病历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探讨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年龄、留置尿管时间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150 例留置尿管患者中,10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感染率为6.67%。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与<60岁患者的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留置尿管时间患者的尿路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年龄、留置尿管时间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n (%)]

2.2 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

150 例留置尿管患者中,病重患者15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2例 (13.33%);病危患者 3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2例(66.67%)。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14,P<0.05)。

3 讨论

3.1 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

尿管留置时间是造成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导尿管在尿道留置时间不断延长,会导致尿路感染发生率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显示,留置尿管在3 d以内的患者发生留置尿路感染的概率为1.59%,而超过5 d的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3.16%,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0.05)。患者的年龄与尿路感染也有一定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60岁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更高。

从留置尿管的技术来看,由于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是常见的异源性感染,最主要的病原菌为肠杆科菌属[3],插管时如果动作不娴熟,可能会对患者的尿道黏膜产生损伤,增加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几率。距离尿道口的1~2 cm一般会存在少量细菌,最靠近肛门的地方容易受到粪便和分泌物的污染,也更容易发生感染。拔除尿管后,如果再重新插入尿管或插管时尿道口等部位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细菌就可能会沿着导尿管与尿道间隙上行,最终导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

对于导尿管的选择,有研究[4]表明,不同材质的导尿管对黏膜的刺激和反应是有差异的,因此导尿管不宜太粗或太细,导管球囊也不宜过大,否则会增加对膀胱的刺激,导致患者出现膀胱不适。在选择导尿管的时候,如果导尿管过粗,可能会损伤患者的尿道组织,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对导尿管的管理也十分重要。频繁地更换导尿管和集尿袋,密封装置反复打开,使导尿管引流不畅,均会导致患者的尿路感染风险增加。除此之外,尿液的集尿袋形成重力作用会压迫尿道口的黏膜,导致尿道的尿道口黏膜坏死,使患者的导尿管固定不当,反复增加患者尿道损伤的几率[5],也可能使患者出现机械性损伤。

3.2 留置尿管相关护理干预

在对留置尿管患者进行护理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操作,医护人员需综合性地做好消毒铺巾和插管工作,在更换尿液引流袋时要做好尿道口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6],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并且保持双手卫生。除此之外,合理选择导尿管也十分重要。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尿管的型号和尺寸,导尿管不宜太粗或太细。硅胶的韧性相对较好,价格较为适中,因此应作为临床首选的导尿管。

在进行管道管理时,需妥善固定患者的导尿管,保证患者及尿袋的高度能够低于膀胱水平,这样可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现逆行感染。还需保证患者尿液引流装置的密闭性,通透完整,要及时清空尿道中的尿液。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不应频繁地更换导尿管,建议患者每周更换两次导尿管,对于精密集尿袋的更换应为每周一次[7]。为避免反复打开密封系统,减少感染几率,在临床中需重视观察患者每小时的尿量,同时对病危患者给予更加严密的监测。采用德国贝朗公司和上海联华公司生产的多功能精密计尿器,避免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要对患者的膀胱进行有效的灌洗,可预防尿路感染发生。如果导尿管不慎脱出或出现污染情况,需立即更换导尿管。当患者发生尿路感染时,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前需更换患者的导尿系统。

另外,需尽可能地缩短患者留置尿管的时间,要及时对患者留置尿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价,尽早地拔除其导尿管。临床上进行全麻手术的患者在围术期留置尿管,需要保证在术前30分钟留置尿管,尽量在术后两天内拔除患者的尿管,可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其尿路感染发生率。对于昏迷尿失禁的男性患者,要尽可能地选择假性导尿,采用塑料瓶,自制一次性导尿器,达到维持患者床单清洁、干燥的目的。

综上所述,病情较重、年龄较大、留置尿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规范留置尿管,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和管理工作,尽可能地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可有效预防相关感染的发生。

[1] 曹迎东,李慧,李阳.留置尿管拔管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 [J].中国医学工程,2015,23(2):159-160.

[2] 张容,胡建玉,张洪敏,等.品管圈活动在提高留置尿管患者尿量统计准确率中的应用 [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6):114-115.

[3] 罗小勇,黄显武,张建玮.尿路感染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J].现代医院,2017,17(3):438-440.

[4] 杨玉萍,段立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 [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0):153-154.

[5] 叶海棠.无痛留置尿管与常规留置尿管的比较分析 [J].基层医学论坛,2015,16(15):1906-1907.

[6] 李义,高继学,贺晓龙,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尿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6,33(8):116-117.

[7] 林春荣.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J].求医问药, 2015,10(7):119.

(责任编辑:钟婷婷)

Analysis on the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CHEN Rubi,YUAN Youyi
(Dongguan Machong Hospital,Dongguan 523142,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ssociated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thods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Their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risk factors of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ssociated indwelling catheter were summarized and investigate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Results Among 15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dwelling catheter,10 cases(6.67%)of patients ha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Th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had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with patient's sex(P>0.05),but had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patients'age,time of indwelling catheter and desease severity(P<0.05).All patients had a better recovery after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severe desease,older age and longer duration of indwelling catheter are easy to ha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Indwelling catheter standardly,completing the nursing and management work,and shortening the time of indwelling catheter as far as possibl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relative infection.

Indwelling catheter;Relative urinary tract infection;Risk factor

R472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9.1301

2017-05-22

陈如碧 (1977-),女,广东籍,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尿管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患者留置尿管期间两种护理措施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