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2017-09-15 16:01彭丹妮江艳骆秀妍
临床医学工程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衰心血管高血压

彭丹妮,江艳,骆秀妍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东 河源517000)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彭丹妮,江艳,骆秀妍

(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广东 河源517000)

目的 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HFQ、PULSES、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LHFQ评分上升,PULSES、SAS、SD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LHFQ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ULSE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优于常规医疗模式,可有效整合专业护理意见,给予患者更科学全面的护理。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高血压;慢性心衰

现今多采取药物手段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达到控制血压、遏制心衰进程的目的,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情绪、饮食习惯、各类隐性症状均能参与病情的发展[1]。本研究探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78例年龄≥65岁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均符合老年高血压和慢性心衰诊断标准,并采用美国纽约心脏学会 (NYHA)1994年制定的心功能分级方法对患者的心功能状况进行分级[2],排除心功能Ⅳ级、其他重要器官恶性病变、有心脏手术史患者。观察组中,男 25例,女 14例;年龄 65~75岁,平均 (69.24± 4.91)岁;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 10例。对照组中, 男 26例, 女 13例; 年龄 65~76岁, 平均 (70.25± 5.01)岁;心功能Ⅰ级8例,Ⅱ级21例,Ⅲ级 1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高血压和慢性心衰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护理模式:成立多学科团队合作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主治医师、营养师、心理专家、护理人员;患者入院后由护理团队小组会议讨论后,制定综合护理方案,并告知护理要点;由营养师制定符合高血压和慢性心衰的饮食方案;心理咨询师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因加强对患者进行高血压与慢性心衰的相关疾病知识教育,并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要求对患者进行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 (LHFQ)和PULSES评分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及抑郁评分量表 (SDS)对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LHFQ、PULSE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LHFQ、PUL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的LHFQ评分均上升,PULSES评分均下降 (P均<0.05)。观察组的LHFQ评分高于对照组,PULSES评分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LHFQ、PULSE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患者的LHFQ、PULSE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LHFQ评分 PULSES评分观察组 护理前 44.18±9.69 15.01±0.28(n=39) 护理后 63.14±20.91*# 7.15±0.14*#对照组 护理前 44.21±9.70 14.97±0.31(n=39) 护理后 51.12±16.51* 9.37±0.25*

2.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 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而观察组的 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该组护理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时间 SAS评分 SDS评分观察组 护理前 62.29±6.67 63.28±7.34(n=39) 护理后 44.33±4.98*# 48.35±5.11*#对照组 护理前 62.34±6.70 63.31±7.27(n=39) 护理后 54.08±5.33* 56.01±6.25*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n(%)]

3 讨论

老年高血压多伴收缩压增加、脉压差增大等症状,临床称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在病情发展过程中,饮食、情绪、血管弹性及伸缩性衰退等均能对病情造成一定影响,极易发生靶器官损害或心血管事件[3];而慢性心衰则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心理收缩力异常或心室顺应性降低所致的心功能障碍。有关研究[4]指出,高血压与慢性心衰均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导致老年人残疾甚至死亡的常见病,其中高血压还是慢性心衰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与慢性心衰的发病诱因较多,如不良饮食习惯、情绪波动、超负荷体力劳动、病毒感染、严重贫血等,护理难度较大,且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其发病症状也呈多样化。受患者机体素质差异等因素影响,对护理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另外,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合并症相对较多,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也较大[5],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作为一项新型护理机制,是将各团队整合后形成的护理模式。整合后的护理团队人员较为多样化,实行专人专科,将团队成员的专业意见进行综合后确定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强调团队协作、团队决策,不仅能制定更为规范、有效的护理措施,还能合理整合医疗资源,减少资源浪费[6]。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患者的LHFQ、PULSES、SAS、SD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LHFQ评分上升,PULSES、SAS、SDS评分下降(P均<0.05)。观察组的LHFQ评分高于对照组,且 PULSES、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为5.1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0.51% (P<0.05)。由此可见,在治疗期间,不同护理干预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而采用多学科团队合作模式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老年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11版) [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1):76-82.

[2] 华伟,牛红霞.2011美国心力衰竭学会关于心脏再同步治疗指南的更新 [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4(6):53-54.

[3] 王晓明,丁铭格,张航向.老年高血压诊疗的思考及治疗对策 [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3):225-227.

[4] 魏艺,胡元会,杨传华,等.老年高血压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分级与动态血压参数相关性研究 [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 (6):497-501.

[5] 孙慧芳,王小华,周丽华.老年高血压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5):541-542.

[6] 潘桂俊,王惠华,唐慧芸,等.专科-全科联合团队模式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社区管理研究 [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9): 1522-1524.

(责任编辑:钟婷婷)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Mode in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PENG Danni,JIANG Yan,LUO Xiuyan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Heyuan People's Hospital,Heyuan 51700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mode in the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Methods 78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hronic heart fail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ir visiting order,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method,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nursing mode. The quality of life,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Before nursing,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LHFQ,PULSES,SAS and SDS scores between two groups(P>0.05).After nursing,the LHFQ score increased,and the PULSES,SAS and SDS scores decreased in two groups,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The LHFQ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PULSES,SAS and SDS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5.13%,lower than 20.51%of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s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mode is better than routine medical mode.The former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professional nursing advice and provide more 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for patients.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mode;Hypertension;Chronic heart failure

R473.5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9.1311

2017-03-03

2017-05-24

彭丹妮 (1984-),女,广东河源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从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心衰心血管高血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全国高血压日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