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应用形式

2017-09-15 22:12朴虹宇
课外语文·下 2017年8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所谓合作学习,也称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生互动教学理论与策略,正以其丰富的创造性和实效性,在许多国家的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研究和应用。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在学校教育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推进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合作学习对新时期语文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语文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语文新课程不仅强调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语言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合作学习正好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种学习方式一般是由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任务和控制教学过程,在小组学习活动中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有明确的责任分工,注重集体荣誉感和个人之间的竞争以及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合作学习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助于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

合作学习是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对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有着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依据

(一)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主张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在作为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学记》中就曾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宋代的朱熹在正式确立书院的教育制度中也提出了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教学的学习方法。而在西欧最早的教育学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中,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就指出学生可以在相互学习中受益匪浅。20世纪70年代后期,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在美国兴起。不同国家在历史、文化、价值观、教学矛盾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合作学习的定义也不同。

合作学习定义的重要代表是以色列著名的教育家。特拉维夫大学的耶耳·沙伦和美国著名学者、纽约叶史瓦大学的施拉姆·沙伦认为合作学习是组织和促进课堂教学的总称,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合作学习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紧密合作。在课堂上,学生的合作是通过组织不同的学生群体来进行的;在合作中,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组内成员互相分工、相互交流,不仅使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合作中了解他人的想法,不是盲目地主动接受,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美国教育家戈斯基认为:“合作学习的本质是一种教学形式,学生通过2—6组,开展互动学习,学习任务完整地排列在一起。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通常是一种需要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的学习活动。”

基于以上認识,合作学习可以理解成在一个固定的学习目标之下,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的互相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从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达到学习共赢的目的。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群体作为基本的组织单位,群体成员通过教师、学生和学生相互作用,是一种以完成教师的安排为指导,并根据小组的最终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的教学活动。在课堂学习中,小组学习应用于班级中,可以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确立一个组长,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要发挥自身作用,不能坐享其成,更不能推卸责任,在彼此的共同努力下,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合作小组作为一个承载小组学习的载体,是小组成员的学习依托,更是合作学习的一个存在模式,支撑起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因此,在一个完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学习小组和共同的学习目标都是缺一不可的。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目前,广泛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有多种形式,各有不同。“分组工作制”和“分组调查法”是主流形式。它们的共同要求是:

1.绝对信任。每个成员的结果不只是只取决于自己的表现,也取决于其他成员,这就要求在合作过程中所有成员不仅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同时对小组内其他成员也要保持着绝对的信任。倘若相互怀疑,相互猜忌,就注定会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2.高度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人都是小组合作中的一部分,小组的整体成绩是由这个小组的短板所决定的。因此,在合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责任负责好自己的领域,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合作才能够发挥它的最大意义。

3.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这也是在合作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合作不同于个人学习,有别于竞争学习,需要成员间的沟通分享,彼此交流,因此具备社交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合作中深入了解彼此的想法,共享大家的合作成果,达到合作的目的。

4.及时评价。在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的成果进行及时评价,指出不足,才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及时改正,取长补短,使合作学习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初中语文课堂的特点研究

(一)初中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

具体来说,初中语文教学最终的任务是在初中生的听、说、读、写中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也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的内容,才能合理运用这些技能再去学习其他知识,培养其他能力。因此,我们都说语文学科是一项基础学科,通过语文再去学习其他学科,再次验证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初中语文学习,告别了小学时期以认识生字词为主的学习目标,更多强调学习方法与学习过程,强调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除了传统的教育外,注重创新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变得更加重要,真正将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做到在教会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如何更好地运用语文去学习其他知识的能力。endprint

(二)初中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语文课程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运用,而不是对知识体系和完整性的追求。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所以在学习语文时,就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应用条件,学以致用。在课下,当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践时,语文的实践性就会发挥作用,可以指导学生更好地面对社会实践中的口语交流。对于初中生来说,处在这个年龄对实践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和热情,他们渴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的快乐,而语文学科恰恰符合这一学习特点。如若在实践中,再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的方式更好地走向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则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通过应用总结,相互取长补短,真真正正使学习变成一种乐趣,真真正正让学生爱上语文。

(三)初中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

语文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内容更为丰富充实,研究的领域又非常广泛。在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形式也相比于其他学科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练习口语、学习写作,朗诵的同时来一段说学逗唱,再加上一段表演,更好地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因此,语文课程的开放性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更决定了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文思泉涌,拓宽思路,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彼此交流,就会形成更多的思维,真正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构建原则

(一)积极互助原则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绝不是单一的个人学习,而是在大家共同努力配合的基础上完成产生的,小组成员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各有分工、各尽其职,从而达到最优的状态,完成学习目的。因此,为了使学生相信彼此是“荣辱与共”、互相照顾的,在研究学习情境时,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明确的团队目标,这也是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团队目标后,再合作分工,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某一成员如果遇到困难,也需要其他小组成员的共同帮助,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共赢状态。积极互助原则是合作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只有保证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下去并长期坚持下去。

(二)相对均衡原则

合作学习的小组包括两个方面:团队成员的数量和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团队成员的数量就是指各个小组的人数要相同或者相近,不能相差悬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公平。同时也要尽量保证男女的比例相同,这样在分配任务和完成任务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合情合理,体现“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的道理。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是指小组成员的学习水平整体要保持一致,也就是说,每一组都要有学习成绩较为优秀的学生和学习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共同组成,这样的小组才能达到合作的真正意义,也正是这样的小组,才能真正在合作中起到带动作用。绝对不能出现小组的整体实力参差不齐,相差悬殊,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会打击相对实力落后小组的整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消极对待,影响整体的学习水平。

(三)自愿与调整相结合原则

在合作小组的组合问题上,一直存在很大争议。究竟如何结合,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一直是一个热议的话题。完全由教师分配,初中生可能会产生叛逆心理,或遇到学生不喜欢的合作成员,更会降低合作学习的效率。然而,如果完全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合作的成员,那么这样组织形式的形成也有一些问题,学生往往选择自己的朋友合作,在课堂学习中经常讨论与话题无关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合作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在合作成员的选择问题上,就必须坚持自愿与教师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意思,也达到了公平合理的原则。教师可以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组合,然后再根據小组成员确立的名单进行个别更改,适当调整,让学习小组的分配真正做到公平而有意义。

(四)动态原则

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变化和不确定因素,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其进行临时调整和补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教师在处理突发情况时合理应对的教学机智,使合作学习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如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愿意分享沟通的小组成员,遇到合作中滥竽充数、坐享其成的学生,或在汇报交流时表达不清楚而影响了整个合作学习效果这种情况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要充分发挥,让教师真正做到在合作学习中做合作学习的引导者、调解者和激励者,在把握动态原则的同时将课堂交还给学生。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合作教学符合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尤其适用于初中语文课堂,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也适用于初中语文的学习目标。但合作学习依然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也需要广大教师继续积极研究探讨,深入钻研,争取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优势,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受益。

参考文献

[1]李春华.合作学习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王坦著.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3]刘福泉主编.合作学习探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钟启泉,崔允都,张华.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众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朴虹宇,女,1993年生,辽宁东港人,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张驰)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