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英山县成为大别山区闪耀的明珠

2017-09-20 09:10知一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英山英山县蚕桑

本刊记者|知一

充分发挥人才作用英山县成为大别山区闪耀的明珠

本刊记者|知一

在英山县茶叶、药材、蚕桑三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在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过程中,在新型产业蹒跚学步及稳步发展历程中,科技人才充当了“五者”合一的角色,是推进英山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区,是革命老区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自1986年国务院实施“科技挺进大别山”战略以来,科技部连续30年在英山县定点扶贫,帮助英山寻找到了一条“依靠人才传播科技,依靠科技发展产业,依靠产业实现小康”的富民强县之路。英山成为了全国第四产茶大县、全国苍术第一县、全国最大蚕丝床上制品基地。发展茶叶、蚕桑、药材三大主导产业,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和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功不可没。科技和人才,成为英山克服天时不足,地利不便的强大优势。

茶叶、药材、桑蚕成为英山三张特色产业名片

英山县是“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业转型升级示范县”、“中国茶业发展示范县”。至2016年底,英山已建成茶园面积25.34万亩,年产量2.74万吨,产值19.8亿元,有茶叶专业乡镇10个,专业村67个,万亩茶叶带5个,千亩茶叶小区54个,茶业总规模居湖北县域第一。

中药材产业飘香万里。英山是“大别山天然药用植物资源宝库”,湖北省中药材主要产区和商品基地,大力推行标准化种植、企业化发展,中药材产业成为山区脱贫重要支柱。英山县持续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至2016年,英山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7.8万亩,产量3.21万吨,产值14.1亿元,全县药材综合收入年递增15%以上。桔梗、茯苓、苍术、天麻等20多种英山道地药材出口韩国、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英山桔梗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茧丝绸产业声名远播。英山是国家“十三五”蚕桑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县,茧丝绸产业集群是湖北省60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

科技人才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在英山县茶叶、药材、蚕桑三大主导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和人才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人才总量的不断增长,带动了特色产业规模扩张,人才质量的稳步提高,促进了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的逐步完善,推动了主导产业结构优化。在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过程中,在新型产业蹒跚学步及稳步发展历程中,科技人才充当了“五者”合一的角色,是推进英山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在科技人才带动下,英山茶产业茁壮成长。20年前,湖北省农科院刘付璆来到英山担任科技副县长,揭开了茶叶发展的序幕。在他的影响下,县委县政府锁定了“农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的目标;在他的带动下,试验和推广了速生密植模式;在他的组织下,英山云雾茶的前身天堂云雾茶得以研制定型;在他的推动下,制订颁布了湖北第一个茶叶地方标准;在他的传承下,一大批茶叶种植、制作、销售能人脱颖而出,培养了湖北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县级茶叶专家。自此,英山茶叶实现了零星种植向万亩连片种植、粗制滥造向优质精细加工的巨大跨越。

在科技人才带动下,英山药材产业蒸蒸日上。卫学初,原英山茯苓厂的技术工人,茯苓厂改制后下岗,2004年被人才办、科技局聘请为科技特派员。他充分发挥药材种植技术和销售市场的优势,带头试种药材,从一亩到四亩,从四亩到百亩。然后邀请农户合伙,最后组建湖北最大的药材专业合作社,不仅网络了全县1000多个社员,还在蕲春、太湖成立了分社。有了卫学初,才有了苍术面积连年翻番,成为全国苍术第一大县的可喜局面;有了卫学初,才有了药材连续20年出口日本,药农按照订单生产的大好形势。

在科技人才带动下,英山蚕桑产业峰回路转。“梦丝家”——中国名牌产品,“怡莲阳光”——湖北著名商标,在全国乃至世界蚕桑产业整体下滑的大背景下,英山蚕桑产业不仅没有“随波逐流”,还在丝绸家纺领域培育了两大龙头企业,打造了两大知名品牌。蚕桑产业逆势而上,完全得益于汪龙溪、彭善超两位优秀人才的全力运作。他们首创了可水洗蚕丝产品,首推蚕桑“全价利用、跨界开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从而在国家“东桑西移”的政策中赢得了先机,带动一路下滑的英山蚕桑产业得以恢复发展。没有人才带动,蚕桑产业可能早已销声匿迹。

人才是产业技术的革新者。

初创、成长、爬坡、成熟是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无论哪个阶段,技术是影响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英山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升级增效的过程,就是不断引进新技术,突破技术瓶颈的过程。茶叶速生密植技术提高单产200斤,开采时间提前一年;英山云雾茶制作技术统一了制作工艺参数,创造了茶叶品牌,茶叶单价提高三倍;名优茶机械化生产技术使得制作效率提高八倍,制作人员减少一半;有机茶生产和清洁化加工技术则带来了巨大的品牌效益,解决了茶叶安全问题;茶树良种无性系繁育技术带动茶园单产提高20%以上,还促进茶叶品质上升;高茶黄素红茶发酵技术则生产出了高档红茶,带动每斤鲜叶增值5元以上;茶籽油冷链压榨技术生产出高品质的茶籽油,茶园“废弃”的茶籽油得到了充分利用,每亩茶园可以增收2200元以上;每一项技术都推动茶产业的一次巨大进步。药材规范化种植、苍术种苗提纯复壮、茯苓袋料和“双引”栽培、桔梗适度密植保形、天麻大田培土等,每一项技术或提高品质、或提高产量,都促进药材产业的一次提升。蚕丝可水洗、方格簇养殖、小蚕共育、平面吐丝、桑叶茶等,一系列技术的应用强力支撑了蚕桑产业恢复发展。蔬菜反季节种植、农牧立体种养等,一批新技术推广形成了神锋山庄农庄式融合性新业态。

科技扶贫团的人才“攻坚 ”作用凸显

1986年以来,科技部连续向英山派出28届扶贫团。科技扶贫团是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带动区域脱贫致富的重要载体。科技部共选派280名科技人员和乡土能人作为科技特派员,成立了茶叶、药材、蚕桑、水产、畜牧、信息化等6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利用科技部“三区”人才专家队伍,组成90人的科技服务团队,长年进驻企业、合作社、基地、乡镇、村、户开展科技服务。通过技术参股、资金入股、承包、租赁等形式与农民共同创办产业基地或者龙头加工企业,形成了各类人才与农户共同创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利益共同体。

科技扶贫团始终把增强农民致富技能,提高人民群众整体素质作为推动工作的抓手、发展产业的保障。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通过主办专场培训班、派技术骨干跟班学习、远程授课答疑、专家现场指导开展“面对面式”、“订单式”等培训活动,把先进适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不断完善培训手段,发展村级致富读书室、建立远程培训中心、组建科技服务团队,拓宽农民接收科技信息和服务的渠道。不断更新培训内容,茶叶从最初的种植技术、中间的清洁化加工技术,到最新的综合利用技术、茶叶旅游产品开发,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阶段、农民实际需求来调整培训内容。

据统计,自扶贫团进入英山后,邀请专家举办讲座398场次,开展远程培训137次,引进专家现场指导234场次,选派技术骨干进入高校学习312人,组织外出考察学习116次620多人。帮助建立村级致富读书室44个,捐赠适用技术图书和资料4.7万册(份)。

随着培训活动的开展和培训内容的深入,农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表现在容易接受新的发展理念,对实用技术的需求强烈,用在培养教育子女的支出增加,参加技能培训活动积极性增强,不良习俗减少。2014年,英山县农办调研结果表明,农民当年因参加培训,掌握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增加收入2.13亿元,人均年增收496元。

勤劳的人们在大别山深处建起了一幢幢楼房,现在的英山县新城、老城交相辉映,共同发展。重视发挥科技和人才的力量是英山县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是英山县能够逐渐摆脱贫困的持久驱动力。科技扶贫三十年,英山县已然成长为大别山区一颗耀眼的明珠,随着科技扶贫的持续、稳定、深入、精准地推进,英山县将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猜你喜欢
英山英山县蚕桑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湖北省英山县黄梅戏剧团
游英山县马鞍寨
防疫满分
再游英山桃花溪
英山茶园
英山云雾 高山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