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百人团”:科技助西部脱贫致富

2017-09-20 09:10杨阳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示范户河村黄花

本刊记者|杨阳

宁夏“百人团”:科技助西部脱贫致富

本刊记者|杨阳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帮助近百个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形成了宁夏科技扶贫“百人团”模式,为西部地区扶贫工作提供了经验。

8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曹河村的养殖户们迎来了从甘肃省张掖市运来的45头牛。这已经是第六批从张掖市购进牛犊,在科技扶贫指导员马克成的组织指导下,曹河村的特色养殖业发展迅速,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已达到8177元,较2012年翻了3倍以上,曹河村从“上访村”变“上进村”。

像马克成这样的科技扶贫指导员在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上百人,他们组成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一人对接一贫困村,长期驻村进行科技扶贫工作,利用掌握的科学技术,根据村中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举办科技培训,帮助村民脱贫致富。

为解决贫困村缺乏致富带头人和领路人问题,加快贫困村脱贫致富步伐,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启动实施了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计划。从区内科研院所、高校、涉农事业单位及市县科技系统选拔百名科技人员,与100个贫困村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为贫困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水平;开展农民科技和相关政策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创业致富能力;开展农村信息服务,为农民提供技术、管理、销售、政策等各方面的便捷服务。

扶贫先扶志:培养科技示范户

扶贫先扶志。过去的扶贫政策往往是从物质上对贫困户予以一定的支持,并不能解决贫困的实质,甚至会有贫困户等着扶贫、等着“领钱”的现象,贫困户不愿意摘掉贫困的“帽子”。扶贫首先要扶志,只有提高贫困户的积极性,让贫困户想要摘帽、有法摘帽,才能让使扶贫工作取得效果。

马克成(左一)在牛棚与养殖户交谈

“刚来到村里进行科技扶贫工作时村民也有抵触,”,马克成对记者说,“农户问我发什么,知道我没什么要发的,就让我自己随便看看。”

针对村民的“抵触”现象,马克成决定先帮扶几户贫困户成为脱贫示范户,让村民知道特色养殖产业的发展前景。在马克成的劝说下,几户贫困户开始了科学养牛。为了做好示范作用,马克成一个月30天有20多天就泡在村里,往往早晨8点出门,晚上10点才回到家。几户示范户赚到了钱,村里其他农户也纷纷加入了特色养殖的行列,开始要求马克成“你看看我们家牛怎么样”。如今村里的养殖户已由原来不到60%发展到95%,培养了示范户288户。

2012年,宁夏大学教授陈卫民作为科技扶贫指导员入驻盐池县盈德村时面临的是一副“烂摊子”:由于黄花的生长特点(前2年无收益)加之种植户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因此,许多种植户对该产业失去了信心,出现了拔苗改种玉米的情况。村里的黄花田杂草丛生,黄花生长发育不良,采摘的鲜黄花箭短、花蕾瘦细、品质差等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陈卫民决定与村委会领导沟通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措施。他组织种植户到黄花种植示范基地惠安堡镇进行考察,让村民看到黄花菜的发展前景,村民在看到黄花菜确实可以致富,便逐渐对黄花产业的态度。

陈卫民对记者说:“只有让村民们知道这样做可以致富,他们才会跟着你做。事实最有说服力。”

发展特色产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00个贫困村有100种贫困原因,只有根据村中实际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才能使村民走向富裕。

“村里常年干旱,靠天吃饭,种庄稼肯定不行,要改成养牛为主。一是曹河村交通便利,是离固原城最近的乡镇,而且一公里远就有一个硝口牛羊市场;二是这里是纯回民村,有养牛养羊的传统。”马克成在充分了解曹河村的情况后,决定发展特色养殖产业。

六年来,马克成帮助曹河村共引进良种牛456头;良种羊560只;引进优良青贮玉米品种5个,种植514亩;建标准(70~80平米)牛棚610栋,建50 立方青贮池50个;举办科技培训35次,培训4200人次,建立示范户288户,培养技术能手234人;争取各类项目经费2100万元;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3个。经过5年多的不懈努力,使该村全面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农民纯收入增长连5年达到30%以上。曹河村737户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2年前不足2200元,达到2016年的8177元,农民人均收入翻了3倍以上。2017年有望突破万元,马克成平均每年为曹河村创收65万以上。

黄花产业是盐池县发展的节水产业之一,陈卫民在盈德村调研后发现当地适合发展黄花产业,只是因为管理不到位、缺乏种植技术等原因才使得村里的黄花产业发展滞后。

陈卫民采取田间地头现场培训、集中举办学习班,投入科技扶贫专项资金为黄花种植户购买有机肥料、灌溉水和初加工设备等措施。再通过“黄花无公害种植技术”的示范应用及从施肥、除草、灌水、病虫害防治到采摘的每个关键环节手把手的精心指导。

2013年,盈德村47户种植的178亩黄花平均亩产由2012年的206.01kg增加到919.5kg,平均增涨了346%;平均亩收入(2年的销售价格一样)由2012年的494.4元增加到2206.8元,平均增涨了346%;收获的黄花箭长、花蕾肥大、菜条丰润、色泽鲜亮,含糖率43%(比国标37.5%高出了5.5个百分点)、蛋白质14.4%(比国标11%高出了3.4个百分点),柠檬酸2.1%(比国标3.0降低了0.9个百分点)。

看到黄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陈教授又在考虑黄花的加工和销售问题,为了保证黄花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盐池县盈德惠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2013年在黄花采摘旺季连续7天阴雨的天气情况下,由于“合作社”及时收购加工了种植户的鲜黄花,为黄花种植户挽回了6.78万元的经济损失。

科技扶贫指导员:宁夏“百人团”模式

六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科技扶贫指导员“百人团”帮助近百个贫困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形成了宁夏科技扶贫“百人团”模式,为西部地区扶贫工作提供了经验。

一是编制发展规划,找准驻村扶贫的切入点。科技扶贫指导员围绕贫困村生态环境状况、农业生产条件、贫困群众基本情况、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走访和座谈活动,摸清贫困村的发展现状和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征求县(区)科技局、乡镇政府、村干部及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为每个贫困村制定了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易于实施的3-5年产业发展规划或科技扶贫规划。

二是积极出谋划策,解决帮扶村当下发展难题。科技扶贫指导员立足贫困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熟悉政策、有专业特长等优势,在突出科技培训、技术指导、产业培育的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着力推进贫困村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公共服务提升、基础教育条件改善、业余文化发展、村级组织机构建设等,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发展环境。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村级特色产业。立足发展实际,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集成、节本增效和推动规模经营作用,先后引进推广(研发)了中耕旋耕机、覆膜施肥播种机、大中型青贮铡草机、零能耗风光互补节水灌溉系统等配套农机具。着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推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扩大传统产业规模效益。通过调整种养殖结构,打造农产品品牌,发展农产品初加工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有力扭转了贫困村产业发展结构单一、农民增收渠道单一的不利局面。

四是强化技术培训,转变农民传统的种养殖观念。结合贫困村产业发展需求,以及“良种良法到田、惠民政策到户、技术要领到人”的培训要求,通过自己编写培训教材、发放培训资料、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集中授课、组织群众观摩考察等,相继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致富技能培训和惠民政策宣讲。为提高培训的实效性,科技指导员采取看、听、问、记等多种方式多次深入基层调研,详细了解所到之处广大群众的所想、所需、所求,不断调整培训方案、改变培训形式、增加培训内容,充分调动了农户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五是注重示范带动,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以项目实施为依托,以主导产业发展为重点,在贫困村深入开展了种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示范推广工作。另一方面,按照群众基础好、思想观念新、致富能力强,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科技实践能力的标准,“选、育、用”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通过重点培训提高示范户及带头人的新技术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示范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科技扶贫指导员陈卫民在田间指导黄花采摘

六是成立“经合”组织,搭建从产品向商品转化的平台。为破解农户生产管理技术不统一、产品商品化率低、市场混乱等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科技扶贫指导员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中有头脑、懂经营、会生产的能人,成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通过合作社发挥农村集约化服务功能。与此同时,通过“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科研院所”的生产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农户+科技部门+科研院所”技术培训模式,不仅有效支撑了示范基地建设,而且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

七是开展信息服务,改善信息闭塞的不利局面。一方面依托现有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及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技术、管理、政策和销售等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另一方面依托项目资金积极建立完善信息服务设施。随着信息服务的深入开展,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农业生产管理水平等有了明显的提升。

八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扩大整村推进的扶贫效应。“整村推进”扶贫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根据宁夏六盘山地区扶贫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整合扶贫资金,对低收入的贫困村进行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科技扶贫指导员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整合农牧、扶贫、财政、环保等各部门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源,推动帮扶村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猜你喜欢
示范户河村黄花
云小萱:助大同黄花飘香
三利黄花:三代人专注59年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 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农业农村部、司法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部署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工作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黄花梁啊黄花香
路边种黄花“一种三得”
关于库布齐沙漠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宁武县:开展“党员示范户”创建活动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