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与输血并重巴中黄羊产业扶贫的“双赢”路

2017-09-20 09:10柴帆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南江县南江巴中市

本刊记者|柴帆

造血与输血并重巴中黄羊产业扶贫的“双赢”路

本刊记者|柴帆

南江黄羊种母羊群

黄羊作为南江县的农业品牌,在大力推广发展的同时,南江县探索出了“借羊还羊”的新方法,目前,“借羊还羊”已在南江县28个乡(镇)推广。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41年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以其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而著称。

许多人对黄羊的认识来源于小说《狼图腾》,讲述了北京知青陈阵在1967年时来到内蒙古额仑草原后的生活,文章大段描写了狼追捕黄羊的画面。冬季的蒙古草原,冰天雪地,黄羊不仅是狼群度过严冬的储备食物,更是牧民们过冬的必需品。

从蒙古草原到巴中盆地,黄羊实现了产业化运作

“速度是黄羊抗击狼群的主要武器,一旦丧失了速度,黄羊群几乎就是一群绵羊或一堆羊肉。大部分的黄羊一定早已灵魂出窍,魂飞腾格里了。许多黄羊竟然站在原地发抖,有的羊居然双膝一跪栽倒在地上,急慌慌地伸吐舌头,抖晃短尾。黄羊群终于勉强启动,只有那些久经沙场考验的老黄羊和头羊,能够经得住冬季绿草美味不可抗拒的诱惑,把肚皮容量控制在不牺牲速度的范围之内,本能地转身向没有狼的山梁跑去,并裹胁着大部分的黄羊一同逃命。挺着大肚子,踏着厚雪,又是爬坡,黄羊群真是惨到了极点。”

在那个为温饱奋斗的年代,黄羊是人和狼群度过饥寒的果腹品。如今,抛开果腹这个需求,黄羊已经从一种散乱的、无组织的散养变成了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产业。

巴中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巴中市南江黄羊是南江县经41年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以其个体大、生长快、适应性强而著称。

南江黄羊属于优质肉羊山羊品种,是南江县主打的地方农业品牌之一,目前南江县常年存栏量达44万只以上。南江黄羊是从1954年引种杂交改良大巴山区的本地山羊开始,所获四川铜羊和含努比羊血缘的杂种公羊同金堂黑羊、本地山羊母羊杂交的后代,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适应了当地生态条件,经过横交及多年的定向培育而形成的。在1995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级鉴定。1996年农业部正式将南江黄羊命名为“我国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种”。

十余年来,南江黄羊已向全国十四个省及四川省110多个县(市)推广,总量已达10万多只,在各地无论是纯繁还是杂交,效果均十分显著,特别是改良效果好,杂交优势十分明显,其优势率均达到50%以上,最高可超过100%。其繁殖力和生产性能均接近和超过原产地指标。

“输血”与“造血”并重,巴中产业扶贫形成“双赢”局面

2016年10月,南江县总工会组织下岗职工(农民工)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来自原种场及周边乡村有意愿从事南江黄羊养殖的60余人参加了此次培训。围绕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群众需求,对当前南江黄羊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针对性培训。通过对下岗职工(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培养出适应现代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学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知识更新、指导和服务提供交流平台,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巴中市“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是2005年由科技部批准设立的,按照“党政推动、科技带动、市场驱动”原则,坚持机制创新、产业创新和体系创新,培育了食用菌、中药材、畜禽等特色优势产业,探索了全国宣传推广的“一主双股”科技特派员创业新模式,搭建了星创天地、科技扶贫直通车等科技服务平台,培训了“巴山秀才”等新型职业农民,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80余项,实现产值28.3亿元,带动了12.6万户农民依靠科技实现精准脱贫。

通过公司+专合组织+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巴中发挥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采取贫困户入股、吸纳贫困户就业、与贫困户签订单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实现了贫困群众增收和企业增效双赢。

南江黄羊养殖实景

坚持规划引领建基地,通过培育市场主体搞加工,巴中市初步形成以银耳、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以生猪、黄羊、土鸡为主的畜禽,以稻谷、油菜为主的粮油等全产业链,破解了扶贫产业无序发展农户增产不增收等难题。通过创新工业扶贫举措、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乡镇龙头加工企业、延伸特色产业链条等措施,有效提升了企业产品价值、解决了就地就业、同时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在巴中市南江东榆工业园内,借助南江黄羊特色优势,四川北牧集团大力发展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北牧集团总经理陈勇说:“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北牧集团紧紧围绕南江黄羊产业发展,始终坚持培育大产业、经营大企业、致富老百姓的经营理念,带动一批农民脱贫奔康。根据国家当前发展理念,借鉴发展旅游与商品畜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来改变传统的旅游畜牧业发展模式,从而提高南江黄羊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目前,北牧集团已具备年加工肉羊50万只的生产能力。该集团与贫困村农户签订“借羊还羊、全程服务、订单养殖”合同,推行“125”养殖模式,即龙头企业借给每户贫困户1只公羊、20只母羊,年实现养羊收入5万元以上,贫困户第3年开始还回同质同量的羊(第3年还20%、第4年还30%、第5年还50%),有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

目前已借养黄羊4万只,带动3800户贫困户实现年收入户均5万元。公司年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利税1.17亿元,带动县内1.1万户5万余人脱贫致富

“借羊还羊”,借出产业扶贫新思路

2016年7月1日,南江县农业局、北牧集团在杨坝镇茶溪村与吴东才等7户贫困户签订了“借羊还羊”的南江黄羊发展协议。“借羊还羊”就是按1只种公羊、20只种母羊的标准出借给专业合作社,由专业合作社借给贫困户,2年后,贫困户再还给专业合作社,回收的羊一部分收益作为集体经济,一部分可继续借给贫困户扶持产业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造血”,在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同时,也助推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为了达到精准脱贫效果,“借羊还羊”同时实施财政、农业、金融、专合、企业五方共保:财政出资补助标准化圈舍建设,以及贫困户贷款贴息、担保公司保费补贴;金融机构降低门槛发放贷款;专合社保障借、养,配合龙头企业提供技术和养殖标准化指导;龙头企业负责种羊投放和成羊收购。

按照四川省委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南江县农业局在南江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定点驻村帮扶茶溪村,通过深入调研确定了该村三年扶贫精准规划,不追求规模统一,根据各农户实际情况灵活做到“一户一法、一户一策”。

按照广泛宣传、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村民自愿报名、村委会研究通过的方式,确定了7户贫困户为养羊重点示范户,通过“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制定“借羊还羊”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年计划。通过“借羊还羊”,帮助6户贫困户借出种羊140只,每户20只,助贫困户脱贫摘帽。

64岁的贾培中是“借羊还羊”精准脱贫对象。早在今年年初,被确定为“借羊还羊”精准脱贫对象后,贾培中就像变了个人,干劲十足,说话也硬气。“借了羊,我要的不只是脱贫,还想进一步到小康。”

去年冬天,贾培中的旧羊圈里一夜冻了死20多只羊。圈舍差,羊的品种差,缺技术,羊羔存活率低,过去一家人养30多只羊,好的时候出栏也只有两三只,“辛苦一年,收入也就2000元左右,家里穷,儿媳妇几年前跑了,穷怕了,真不想看到后辈再熬穷日子了。” 被确定为帮扶对象后,贾培中新建了羊圈,改良草场,在干部的帮助下,着手办理“借羊”手续。

借羊还羊,有借就意味着要还,向贫困户借出的不仅仅是一种扶贫新思路、扶贫新概念,更是一条脱贫奔康的康庄大道。作为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去年底,南江县还有近6万贫困人口。目前,“借羊还羊”已在南江县28个乡(镇)推广。“输血与造血一定要并重,这样才能让产业扶贫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巴中市经信委主任涂光明说。

猜你喜欢
南江县南江巴中市
墨韵书香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四川南江:抓培训提技能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
公共图书馆与全民阅读的几点思考
巴中市绿色防控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南江县近50年(a)降水年变化特征分析
巴中市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损失评估
秋天的早晨,我与一片观音莲相遇
南江县曼地亚红豆杉扦插繁育技术探讨
南江县林业生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