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及方法的引导

2017-09-20 14:09刘昭月
职业·下旬 2017年8期

刘昭月

摘 要:本文总结了山东工程技师学院工业分析专业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精神,在化学分析验证性实验教学中运用的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引导的具体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工业分析专业 验证性实验教学 模式方法引导

实验教学在技师学院工业分析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及创新意识等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自主实验教学模式

笔者学院工业分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技能、应用型、具有创新能力的实用性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在实验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铺设解决问题的阶梯,设法让知识“从实验中走出,又最终走入实验”,即“理论联系实际”,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关键。

笔者学院依据学生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分析实验本身的特点,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的理论验证性实验教学中,采用了学生预讲—教师提问—学生实做—教师指导—实验总结的自主实验教学模式。

二、自主实验方法的引导

化学分析实验过程应以问题为主线、以实验为载体,实验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问题是实验的关键,而恰当设疑又是成功引导问题的关键。

一是在实验的关节点处设疑。把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过程有机结合是实验的关节点,需要教师做引导。如在“食醋总酸度的测定”实验中,对“用移液管吸取25.00ml稀释过的醋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25ml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加酚酞指示剂2~3滴,用已标定的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呈现粉红色,并在30s内不褪色,即为终点”,教师可设疑:蒸馏水为什么要处理?为什么滴至溶液呈现粉红色表示终点到了?引导学生将实验过程同原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实验的目的。

二是在实验内容的关键处设疑。实验内容的关键处是学生理解理论和实验的关键,关键问题弄懂了,才能更好地把握整个实验。如在“混合碱的测定”实验中,用双指示剂法测定,酚酞和甲基橙两种指示剂变色时用去盐酸的体积大小的测定是实验内容的关键。教师可以设疑:酚酞和甲基橙的使用顺序可否改变?并可设置单一碱溶液,如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至刚刚变为无色时,用去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为V1,再加甲基橙做指示剂,理论上这一步滴定用量应为V2=0,但学生做实验测出的体积很小,但不为零。这种情况如何判断组分?等等。

三是在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处设疑。在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发问,最易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兴趣。如在“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用基准无Na2C2O4标定KMnO4溶液的浓度时,KMnO4的滴定速度与基于常规反应的滴定速度不同。KMnO4与Na2C2O4的反应是一个自动催化反应,所以滴定速度是慢滴—快滴—慢滴至终点。若滴定速度与常规滴定一致,会出现什么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发表见解,甚至试验,从而加深了对原理的理解和对实验的掌握。

四是在实验较难理解的地方设疑。可以强化学生对实验的理解程度,加深对所做实验的认识,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广泛迁移。如在“水泥生料中Fe2O3含量的测定”(Al还原——K2Cr2O7法)实验中,试样预先处理之后,二苯胺磺酸鈉作指示剂,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变为稳定的蓝紫色。如实验把握不好,易出现“溶液呈现蓝紫色不久,局部开始褪色为无色”的现象,致使实验失败。学生对此很难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设置问题:

①褪色说明指示剂发生了什么反应?②局部褪色说明局部存在什么物质?③整个实验过程分析这种物质可能是什么?通过最近发展区的创设,学生不仅找到了实验失败的原因,更是把握住了实验中的难点。

在自主实验教学实践中,核心在于要建立推动学生思考的气氛,在必要的时候给学生提供帮助,逐渐把问题解决的主动权由教师转让给学生。实践证明,化学分析实验中的理论验证性实验实行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是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作者单位:山东工程技师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