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本科专业定位研究

2017-09-20 16:08许彪陈立
职业·下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定位

许彪+陈立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举办高职本科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本文以软件类专业为例,分别从培养类型、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师培养五个方面对高职本科的定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与研究型本科、应用型本科、高职专科进行了横向的对比分析,最终形成了“技术为基石、技能突出、宽口径”高端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的定位,对我国职业院校开办本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本科 定位 软件类专业

课 题:本文系2013年度湖南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本科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ZJC2013005)。

高职专科毕业生实践能力强,能较快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要求,应届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就业竞争优势明显,且入职待遇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相当;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知识不扎实、不系统、学习能力不强,相对本科生而言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二是学制短,导致对学生的软件开发技术学习、运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同时,随着各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具、新的开发方法层出不穷,对技术应用、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各行业企业对服务一线的生产、建设、管理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占比越来越大。但现有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对职业技术教育认同度较低,对职业技术教育规律缺乏深入理解,学校与行业、企业沟通有限,本科教师行业、企业工作经验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这导致所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高级技术型人才的要求。

因此,开办技术型高职本科教育,是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需要,是系统培养高级技术型人才的需要,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是行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的客观需要,更是构建与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打通职业教育向上发展通道的必由之路。

一、概述

文章中的高职本科是指职业院校相应专业开办的本科层次教育,是相对高职专科专业而言的,它是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职业院校中的高职专科专业“软件技术”为例,其对应的高职本科专业可取名为“軟件工程”。当然,“软件工程”这个名称仅仅是借用了普通本科教育专业目录中最为接近的专业目录名称,“软件技术”对应高职本科专业的定位、内涵与普通本科教育的“软件工程”专业是截然不同的。高职本科专业的定位应从培养类型、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课程体系设计、教师培养等五个核心要素做进一步研究分析。

二、定位研究

1.培养类型分析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成果——“职业带”理论模型可知:高等教育培养的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运用客观规律,服务于社会建设和生活发展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根据其掌握技术(含理论知识)和技能的程度不一样,又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上述四类人才反映的是不同人才类型对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占比和程度的不同。

因此,根据“职业带”理论模型和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实际情况得知,现阶段我国的学术型人才则对应为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如985、211高校;工程型人才则对应为目前正在转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层次;技能型人才则为高职专科专业所对应的人才培养层次。而本课题组所研究的高职本科培养类型则应为技术型人才(见下图),他需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技能和扎实的理论水平。因此,高职本科的举办,正好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职业带”,弥补了现有高职专科人才的理论水平不足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动手操作技能不足。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的加快和各类新技术、新业态的不断涌现,“职业带”理论不同类型人才之间的分隔线不再那么明显,相邻两类人才之间出现了一定区间的重叠,并呈现出复合人才需求大的趋势和岗位迁移变化快的情况。因此,现阶段的高职本科培养人才类型应是“技术为基石、技能突出、宽口径”的高端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

2.培养目标分析

根据上文中确定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类型为高端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并结合“职业带”理论模型,可以得出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应以理论知识,即技术为基础,以操作技能为目标,强调技术与能力并重。因此,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培养技术员或技术师。以软件类专业为例,其高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能根据软件项目需求,完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以及部分核心功能编码等工作的技术人员,岗位如高级程序员、软件设计师。软件类专业高职本科层次与其他培养层次的培养目标对比分析如下。

(1)高职专科。培养类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能根据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实现功能编码、测试等工作。岗位有程序员、测试员。

(2)高职本科。培养类型:高端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能根据项目需求,完成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以及部分核心功能编码等工作。岗位有高级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等。

(3)应用型本科。培养类型: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能运用项目管理理念,对软件项目进行管理和架构设计。岗位有项目经理助理、系统设计师等。

(4)研究型本科。培养类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能运用计算机理论和系统知识,深入研究软件体系中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的问题。岗位有助理研究员、初级技术专家等。

3.办学定位分析

高职本科的办学定位应从学术知识和服务面向两方面进行定位分析,并充分考虑高职本科教育既属于本科层次教育,又属于职业教育范畴的双重属性。高职本科在学术知识定位方面,必须打破本科教育原有的学科体系,淡化学科逻辑,应重点从高端技术岗位群分析出以技术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突出技术性,并将最新的技术融入至课程体系,以体现其职业教育的特征。在服务面向方面,一方面以对接与服务区域性产业为基础,另一方面,更应区别于现有的高职专科教育,确定以提升与引领产业为主要发展目标,以适应当前产业结构调整与技术升级的需要,弥补高职专科人才培养的不足,以体现其“本科”高层次的特征。以软件类专业为例,对办学定位对比分析如下。endprint

(1)高职专科。学术知识定位:程序员、测试员等相关岗位群技术体系。服务面向定位:区域产业,如对接、服务某市或某行业信息化。

(2)高职本科。学术知识定位:高级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等岗位群技术体系。服务面向定位:区域产业,如提升、引领某地区或某行业信息化。

(3)应用型本科。学术知识定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服务面向定位:面向大区域、乃至全国的信息技术研究与创新。

(4)研究型本科。学术知识定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体系。服务面向定位:面向计算机学科的基础理论、应用研究。

4.课程体系定位分析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而其中课程体系设计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所在。因此,深入研究高职本科的定位就必须深入研究其课程体系的定位。研究型本科和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强调的是学科体系,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理论类课程占主要地位,而在技术应用与创新方面所占比例不大,这使得学生在理论研究方面更具有优势,但在技术的升级与革新能力方面不足。高职本科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需要构建的是应用技术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注重“以技术为中心”的同时,兼顾课程体系的理论性,着眼于将有助于增进学生就业与发展迁移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纳入课程内涵,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职业能力需求变化、实现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设计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則。

(1)结构上突出职业性的原则。高职本科是高于高职专科的一个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因此,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应遵循“专业对应的岗位群—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能力素质—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设计的一般流程。切不可因高职本科的“本科”光环,而盲目地模仿、甚至照搬本科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或甚至成为了本科教育的“袖珍版”,这就势必会造成与本科教育的同质化严重,更无法实现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例如,在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中不应再去照搬普通本科中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编译原理》等理论类课程,而应该围绕“高级程序员、软件设计师”等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课程体系重构。这也是高职本科与研究型、应用型本科的课程体系定位中最重要的区别。

(2)内容上突出技术性的原则。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都属于职业教育,在课程体系设计流程是相似的,这样造成在课程体系设计时较难区分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的本质差异。一种典型的做法是高职本科仅在高职专科的基础上简单地增加一年学时的课程。其实不然,高职专科的课程强调操作、使用为主,而高职本科的课程则应强调设计、高级操作等技术性内容为主。因此,即使在课程体系中有见到具有相同或相似名称的课程,在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中的内涵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简言之,高职专科的课程体系在技术性方面要以对接服务产业(行业)技术需要为主,而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在技术性方面则要以提升、引领产业(行业)技术发展为主,这也是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的重要区别。这一点,在软件类专业的高职专科与高职本科中对比也是非常明显的,同时也说明了高职本科在内容上突出技术性的重要性。例如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中,高职专科教学内容以程序编码为主,而高职本科教学内容以算法设计和编码实现为主;在软件工程课程中,高职专科教学内容以识别、理解软件项目设计中的UML图为主,而高职本科教学内容以设计软件项目UML图、管理项目为主。在数据库课程中,高职专科教学内容以SQL的增删改查操作为主,高职本科教学内容以软件项目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为主。

(3)方向上兼顾“宽口径”的原则。目前,普通本科学生适应产业调整与技术升级的岗位迁移能力明显要强于高职专科学生。因此,高职本科的课程体系设计在方向上也应充分吸取这方面的优势,开设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新技术、新工艺的横向拓展课程,建立起“专业核心技术与新技术、专业核心技术与职业核心能力”复合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既有专业的技术深度,又有专业的转岗优势,达到“宽口径”专业的效果。例如,在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应开设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学应用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同时应积极开设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入门、大数据技术入门、云计算机技术入门等新技术入门类课程,以解决岗位迁移能力和新技术复合能力。

(4)突出能力考核与过程考核的原则。各门课程要改变以往以知识为主、终结性的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过程等方面进行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确保课程考核能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真实工作环境进行有效的对接,实现能力考核、过程考核的目标。如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中,大部软件开发课程则可以参考“考勤+课程表现+平时小任务+项目设计+项目答辩”模式进行考核改革,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平时就端正学习态度,注重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又可以通过项目设计与答辩,培养学生产品开发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培养定位分析

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本科教育的质量。对于具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双重属性的高职本科来说,应从以下几项关键能力定位教师的培养,方能实现高职本科的培养目标。

(1)信息化教学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中的信息化教学程度越来越普及了,这要求高职本科的教师不仅应具有通常的大学教学能力,还应具有熟悉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如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教师应具备MOOC、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能力。

(2)实践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这一特性就要求高职本科教师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过硬的技术能力,才能在“理实一体” “实训”等课程环节中起到示范操作、解决现场问题和技术指导的作用。如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教师一般应具有3年以上的企业工程项目经验。

(3)产品研发能力。高职本科与高职专科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技术性更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掌握基本的实际操作能力基础之上,应具有设计技术方案、解决技术难题、技术复合运用和创新的能力,而培养这些能力的一个最好载体就是产品的研发能力。也只有培养了教师的产品研发能力,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与引领产业。如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授课教师应能主持开发一项横向软件项目。

(4)课程开发能力。高职本科的课程要求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进行构建。而职业岗位及能力因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而不断地变化、更新,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课程内容遴选、序化、重组的能力和实训案例开发能力,以适应技术的升级和变化。如软件类的高职本科专业教师应能采用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主持完成一门专业课程的设计、建设与实施工作。

三、小结

对于高职本科定位,无论是在培养类型,还是在培养目标、办学定位、课程体系定位、教师培养定位和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等方面,均应紧紧围绕高职本科教育中“技术性”的职业教育特征和本科职业教育的“高端性”,做到既不盲目跟从本科教育,也不成为高职专科教育的“加时版”,这样才能使高职本科成为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类教育层次。

参考文献:

[1]王键.开展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工作[J].教育与职业,2013(34).

[2]王明伦.发展高职本科须解决好三个关键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

[3]毛艳青,李宁.高职本科的定位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2(02).

[4]王陆娅,焦旭英,李锦.计算机软件技术人员技能要求比较分析——以北京市和美国O*NET调查数据为例[J].职业,2016(07).

[5]李荣华,彭绪铭.独立学院向高职本科教育转型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6(04).

[6]许彪.职业教育课程考核方式方法改革探索[J].职业,2015(03).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定位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一种新型回转定位锁紧装置
少儿智能定位鞋服成新宠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基于RFID的室内无线定位识别系统
基于S120的拧紧机定位控制系统的设计
青年择业要有准确定位
说定位:如何挖到第一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