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究

2017-09-20 07:54陈榕
中国经贸 2017年15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应对措施内部控制

陈榕

【摘 要】内部控制建设是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重点,强调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本文立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阐述了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提高资产管理意识、明确资产管理目标、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等方面, 阐述了内部控制下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资产管理;应对措施

一、前言

在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进程中,如何优化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建设,直接关系事业单位的改革成效。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事业单位建设发展的必要基础。但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资产”的管理现状,强调进一步深化资产管理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以更好地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发展。本文基于内部控制,阐述了新时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设的应对措施。

二、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深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重点,也是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从实质而言,事业单位强化资产管理,是深化改革发展的有力支撑,并集中体现为:

1.强化资产管理是新时期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资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提高资产的利用率,确保资产效益的充分发挥。

2.强化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重要“抓手”

深化内控建设,是事业单位谋划改革发展的重要依托。通过资产管理的优化与调整,创新管理理念、完善管理机制,进而提高资产管理的有效性,解决资产闲置、利用率不高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意识淡薄: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重视,以至于管理意识淡薄,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有效落實。首先,“重资金、轻资产”的管理思维,影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弱化了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其次,资产管理工作缺乏主观能动性,管理工作被动,缺乏工作的积极主动性。这样一来,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等问题的出现;再次,资产管理工作方法陈旧,滞后于实际管理工作的需求,“重购置、轻修护”的现状,不利于资产设备的有效利用。

2.管理脱节: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脱节,管理工作存在“盲区”

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强化资产管理与财务部门的紧密联系,是确保资产管理工作全面落实的关键所在。但从实际而言,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管理工作与财务部门脱节的问题比较突出,这就造成财务部门“只管账目”,而对于资产的使用现状等缺乏实质性了解。(1)一些事业单位在资产购置之后,并未严格执行相关规定,进行相关财务登记手续,进而造成财务管理“空白区”;(2)单位的上级拨款等账目不经由财务部门,而是运行于帐外,这就造成部分资产难以得到有效管理;(3)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中的职能作用不明确,更多地承担“核算”、“付款”等职能,而对于资产管理的监督、审核,财务部门难以落到实处,账实不符等情况的出现,造成资产管理落实不到位。

3.机制缺乏:刚性约束机制缺乏,与预算管理结合不到位

“内松外紧”是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所存在的情况,这就导致资产管理缺乏刚性约束,管理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突出。首先,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缺乏预算管理理念,弱化了预算管理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其次,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尚未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造成管理工作开展难、落实难;再次,事业单位缺乏预算管理的意识,从工作的组织开展,到人员的落实,都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开展,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工作现状,导致产预算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其次,预算管理缺乏预算的约束意识,预算管理的作用效力弱化,预算的严肃性、可控性难以在实际管理中充分体现,这不利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科学建设,也不利于两者的有机结合。

4.利用率低:资产利用率不高,资产存在浪费、流失等问题

提高资产利用率,是盘活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就目前而言,事业单位资产利用率不高,资产浪费、流失等问题频繁发生。首先,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缺乏统一,造成资产配置不均衡,资产购置比较随意等问题;其次,资产管理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且资产购置标准不明确,这就造成一些单位在资产购置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资产盲目占用,使用率低等问题十分突出;再次,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管理力度缺乏,且资产流动机制不完善,这也导致了资产重置等现象,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出现资产浪费、流失等问题。

四、内部控制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策略

1.提高资产管理意识,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

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强调强化管理意识,提高管理行为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创设良好管理环境的重要保障。首先,事业单位要重视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管理部门,到管理人员,都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提高资产管理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资产管理,全面落实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落实产权登记、核资清产等,都是资产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再次,进一步完善资产账目账务,为资产会计核算核算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要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资产配置标准,这是资产科学购置,提高资产效益的重要基础。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满足资产管理工作需求

为了更好地提高资产管理效力,要求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1)强化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通过不定期的专业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2)强化高素质人才的招录,以满足当前资产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为了更好地壮大现有的人才队伍,事业单位在人才招录方面,应强化高素质人才的招录,确保人才队伍建设;(3)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晋升机制,为财务管理人才的晋升、职称评定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进而更好地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endprint

3.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目标,有序开展资产管理工作

当前,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进而导致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出现。对此,事业单位应进一步明确资产管理目标,优化资产管理工作的内部环境。(1)事业单位要立足實际,从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明确的管理目标,体现目标在优化资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事业单位要完善责任指标体系,通过责任指标落实管理职责,提高管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3)资产管理的关键,在于提高资产的利用率,发挥资产的效益。为此,管理目标要坚持以“提高效率、发挥效益“为导向,推进资产管理工作。

4.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落实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深化内部控制建设,是强化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工作重点。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视角,深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为资产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夯实基础;另一方面,财务监督是全面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基础,要求监督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为此,(1)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确保资产管理良好的内部环境;(2)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强化对部门及岗位职责的考评;(3)推进信息化建设,创新资产管理方法。为了更好地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应依托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优化传统单一管理的方法,确保资产的实时监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强调推进内控管理制度改革发展的重要性。资产管理作为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创设良好的管理环境,是新时期深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建设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 裴延华,刘建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6(11).

[2]房建萍.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研究[J].经济视野,2016(05).

[3]刘海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江苏商论,2014(07).

[4]梁晓红.基于内部控制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全国商情,2016(03).

[5]李凌红.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经贸,2014(15).

[6]刘德军.新时期深化事业单位内控建设的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单位改革,2015(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应对措施内部控制
论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模式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