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人人成材

2017-09-20 12:24阿么小章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阿么小章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是一个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新课程标准的根本理念,同样也是学校办学的基本理念。由于师生是学校活动的主体,因此在进行办学活动的时候,除了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之外,还要关心教师的发展,将教师纳入到办学系统之中,在师生的综合作用下,我校将“以人为本”扩展为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在师生的现实基础上建设、发展学校。

关键词:以人为本;学校建设;师生发展

一所学校的长效发展需要在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做支撑,先进的办学理念可以说是一个学校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积淀、现实经验的总结,对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我校的办学理念归纳为“以人为本,人人成材”。主要是指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将“人”放在第一位,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办学的根本目标,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立足“人”,在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立足师生的发展实际,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上来开展多样化的学校活动。主要以“以人为本,人人成材”该办学理念为指导,来谈一谈如何进行学校管理。

一、层级管理,依法治校

为了实现学校的有序建设,我校在建设期间实行了以校长负责为中心、以党支部监督为辅助、以师生民主参与为延伸的管理机制。该机制在落实的时候,尽量做到校务公开,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在职教师,还是学生都要了解到学校的发展情况,并设置校务信箱,鼓励师生对学校所实行的一些规则、规范或者建设情况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在师生亲身参与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在民主公开的环境中以所指定的规章制度为根本来践行各项管理、建設活动,以此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中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以人为本,以情聚人

我校无论是在办校之初,还是在建校之中,都将“以人为本”作为一切活动的指导理念。在该理念的引导下,将情感因素纳入其中,以情动人方能有所成效。由此,为了给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我们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常常从层级出发,由校领导与教师进行不定时的谈心,就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教学心理等内容鼓励教师畅所欲言,针对教师所提出的各项意见或建议进行深入地思考,并对实践中的某些“意外”进行纠正。由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就自己的学习情况或者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或者是学校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映,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此反映给领导,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为学生指明方向,以此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更新教育观念,渗透德育

德育不仅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来,还要在学校管理中得到实践。为了能够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发展,需要建立一支由校长领导、教导主任为辅助、各级团委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小组。在日常的学校管理活动中,对教师进行德育,通过不定时教师教研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引导教师学习其他教师好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向教师传授基本的道德内容,严明教师的教学行为,以此提升教师的道德规范,在教学中做到严于律己,为学生做出榜样。鼓励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自身出发,在向学生做出道德榜样的同时,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教学之中,深挖各科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并将其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扩展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像古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引导学生从中感知母爱的伟大,并树立孝心,对自己的父母尽孝,以此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扩展学校活动,促全面发展

通过对其他学校的教育活动进行观察、调研,我们可以发现,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大多数学校都将自己的活动局限在教学中,除了课堂教学活动之外,再无其他活动。这就将教师和学生局限在课堂之中,教师和学生难以参与其他活动,除了知识之外,学生和教师无法获得其他技能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在建设、管理的过程中,需要打破传统办学活动的局限,走出课堂,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学生和教师,以第二课堂的开辟来丰富师生的课余生活,在提升师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促进师生的个性发展。学校可以利用下午五点到六点这段时间来组织一些自由活动,让教师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各种活动,如参加体育锻炼、参加阅读交流活动、参加学科讲座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师生的学习生活,还可以在活动参与中开阔师生的视野,为师生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学校需要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从管理入手,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以多样化的活动来吸引师生的注意力,在师生共同参与下,提升师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以及身体素质等,使师生在学校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张鹏.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及其实现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3.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