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2017-09-20 17:16何兆红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渗透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何兆红

摘 要: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以工具性和人文性为主要特点的学科,从其本质看,语文的“文道结合”要求教师在语文基础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将德育渗透其中,在实现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注重人文教育,真正实现教书育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学

小学生受其年龄、认知能力的影响,他们正处于人格、品质塑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他们很容易受到德育的熏陶。另外,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的时候,需要将学生特点与语文本质结合在一起,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语文的人文内涵来多元化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以此实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一教学目标。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德育活动开展中,教师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这不仅不能使学生有效理解德育内容,提升其精神品质,反之在老生常谈中,他们会对德育失去兴趣。针对这一情况,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论述中曾提到,“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德育中,教师需要将德育渗透在字、词、句、段等内容中,将知识讲授与德育结合起来,如此得到教育“无痕”的效果。

一、德育渗透于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学习语文一般都是从识字入手。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在有限的课时安排中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生字,常常采取教师写,学生模仿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周而复始地重复书写,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是枯燥的,他们在反复操练中往往会对汉字学习失去兴趣。《教师教学用书》对识字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汉字教学要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识字。联系生活进行识字教学其实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比如,在学习“打”这个字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对其组词,有的学生会直接脱口而出:“打架、打人、打仗……”然后我问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能随意打架或者打人吗?打架、打人是对的吗?”学生通过思考齐声回答:“不能,不对。”我趁机渗透德育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要冷静,以理服人,不要莽撞地直接动手,打架或打人不仅不能解决矛盾,甚至会激化矛盾,使两者的关系更加紧张。接下来,你们还能用这个‘打字组出别的词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可以在思维开阔的基础上掌握“打”这个词语,还将德育内容渗透其中,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高了思想认识。

二、德育渗透于词句教学

通过对现在所使用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材中有很多经典文章,这些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或观点。因此,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弄清楚所学文章的含义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紧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从词句分析中体会作者孕育其中的德育内容,以此真正领会整篇文章的思想内涵。比如,教学《陶罐和铁罐》这一篇文章之后,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本文中的关键词:傲慢、奚落、谦虚、轻蔑等体会陶罐和铁罐的品质,并将自己的理解与文章内容结合起来,和小组成员通过角色扮演来再现陶罐和铁罐。学生表演之后,我会问陶罐:“你觉得铁罐给你的印象如何?”扮演陶罐的学生在深思之后,说:“感觉很不好,觉得它看不起人,自己很想生气。”然后问铁罐:“你在表演的过程中,认为陶罐如何?”扮演铁罐的学生说:“我在扮演的過程中很不喜欢陶罐,它很高傲,让人不想与它亲近。”最后,我趁势问其他学生:“你们在看完表演之后有什么想法?”有个学生说:“我们不能像铁罐一样,傲慢自大,看不起人,每个人都有长有短,我们要尊重其他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情感,而且还能对自己如何为人处世指明方向。

三、德育渗透于阅读教学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在其《为什么我们要读一本书》中提到,“我们是通过自己的感情来获得书中启示而不是通过别人理智的评判。一旦感觉的神经把一股激动之情渗透到心灵时我们便会获得主要启示。”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来悟“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比如,在阅读《长城》这一内容的时候,我会利用视频与学生阅读相结合的方式,在形象的画面和生动的文字中,让学生感受到万里长城的雄伟壮观,为祖国的自然风光所折服,从而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产生喜爱和赞美之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这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善于观察,从语文所蕴含的人文因素入手,采取多种手段将这些人文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宋贵.教书育人,润物无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王莉.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无痕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0.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渗透教学德育小学语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碳理念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