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利用学具

2017-09-20 14:50成晓硕
新课程·小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合作意识学具教具

成晓硕

摘 要: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的认识理解能力差,而直观感知的能力却很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的感知特点,运用直观性原则提高教学质量,把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建立在直观基础上。因此,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动一动,胜过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讲解。

关键词:学具;教具;有序摆放;合作意识;解决问题

结合近年来的低年级教学经验,我认为主要应该这样做:

一、学生和家长提前购买或自制后保管部分学具

假期时老师在家长群里告诉家长下学期需要何种学具(如:计数棒、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各种形状的水果卡片等等),家长可以购买或者和孩子一起制作学具,并让学生放到家里自己保管,用到时教师早一天布置学生将所需的学具带过来。还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慢慢体验学具,等到学习相应内容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体验,课堂上再加点拨引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讲明具体学具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有序存放、摆放学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有序之环境促成有序之习惯,有序之习性促成理想之学习。”学具操作中学生有序存放、摆放学具,使之井井有条,可以营造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它对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方法是保证操作顺利进行、提高实际效益的前提。

例如:“10以内的加法”教学片段及体会

片段一:把7根小棒分成2份有几种方法,摆前向学生讲清楚,应当一种一种摆,摆好一种,再摆另一种。操作时先摆左边,再摆右边,摆完后,引导用最优的方法摆。如果摆成6和1,把左边的1根放在右边又可摆成5和2,照这样摆还可以摆出哪几种?

片段二:开始学习10以内加法3+2=5时,学生拿着小棒不知往哪里放,只摆了5根,体现不出知识的形成过程,我就拿着小棒在投影仪上边示范边讲解摆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用小棒自己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教学中教师要指導学生掌握操作方法,进而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在学具操作上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操作前首先要讲明操作目标,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三、学具操作过程中适时进行学具操作指导

1.调控好学具操作的秩序与纪律

学具操作时,学生总是兴趣盎然,热情很大,课堂纪律容易失控。当课堂纪律出现涣散时,教师应及时组织。如:教师在学生操作后要安排时间先让学生整理好学具,借此切断学生的兴奋点,再留点时间让学生整理思绪,使他们的注意力能得以顺利转移。如教师只需在交流之前提醒学生“现在请小朋友整理好圆片、小棒,把它们放进袋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友们的收获。”就这样教师能事先提醒学生整理好学具,把学生注意力从诱人的学具中拉出来,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留给学生足够探索时间的同时,教师必须巡视以发现操作中的问题

每一次学具操作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测量探索,并且同时来回巡视指导,了解哪些学生还不会按规则操作,是否有代表性的问题要提出来引起大家的注意,特别要及时掌握操作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以便为后面的总结积累材料。

总之,恰当使用学具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和途径,也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更是令低年级数学课堂更加自主、高效的又一秘诀。

参考文献:

[1]龙景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浅谈.[J].园丁123网站,2012(1).

[2]卢晶晶.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提高教学效益[J].青海师专学报,2011.

编辑 孙玲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合作意识学具教具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以低成本学具助力初中生物学教学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措施探讨
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利用学具构造一道几何反例图形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学具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