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师发展从关爱教师心理健康做起

2017-09-21 02:00张英强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情绪工作

关注教师发展从关爱教师心理健康做起

本期栏目主编:

张英强

简介

石家庄市长安区金柳林外国语学校校长

河北省骨干校长,河北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河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石家庄市首届百佳校长,石家庄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教育部首期“成长中教育家”培养对象。

思想观点:

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理性地面对每一个问题,化解和消除容易对心理健康产生危害的不利因素,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心态投入教育教学中去。教师是社会中的一员,特别是教师的职业有着广泛的社会性,因此,关注和关爱教师心理健康应当成为每个校长必须考虑的。

教师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

■ 石家庄市长安区金柳林外国语学校 张英强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变革步伐加快,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等也急剧发生变化,在教师心里形成了新的矛盾和冲突。久而久之,这些矛盾和冲突就演变成教师沉重的心理压力。因此,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首先必须重视教师心理方面的素质,维护他们心理健康。

一、来自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压力与思考

教育界有一句名言:“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与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地区,许多学生来自农村,一些农村学生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比如,农村留守孩子缺乏良好的家教,农村庸俗文化又对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我们如何以一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以便让学生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并努力承担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自我责任,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如果教师还是老一套的“管、掐、压”,甚至与这些孩子发生冲突,势必会对教师与学生双方都造成很多心理负担。

为此,我们的做法是:建立面对教师的心理咨询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开展有益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同时,定期对教师进行有关增强心理素质内容的学习培养,让教师了解最新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知识。作为校级领导班子,我们带头学习,广泛收集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二、来自教育管理的压力与思考

作为教师个体,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态度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面临的状况认识深刻、全面,才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

首先,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能力。许多学校,做形式的事情太多,无端地增加了教师许多压力。其次,在学校管理上,许多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铁的纪律”、“钢化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导向,以及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这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无形工作负荷量,也促使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日趋激烈。现实的残酷竞争与诱发出的功利需求及人性的弱点让不少的教师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心力交瘁,压力加大。

有鉴于此,我们充分重视教师心理压力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尽可能的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气氛,校级领导班子深入一线,更多的了解每一位教师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考虑问题,合理安排工作。实行人性化管理,不搞过多过滥的各种形式化的评比等活动,给教师“减负”,尽可能的减轻教师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改变过去只以学生成绩好坏,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并且与各种福利待遇挂钩的做法,建立教师发展性的评价机制。

三、来自教师负荷增加的压力与思考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此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要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等等,而要应对这些任务就得花费教师们相当多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常常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在不能有效释放的时候就会转变成超强的心理压力。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重的工作负荷让许多教师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尤其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常常是“两头黑”——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顶着星星回家。把课带回家备,作业带回家改则是经常的事。许多双教工家庭,彼此忙得家务事顾不上。

面对教师如此不堪重负的工作压力,我们一方面积极帮助教师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我们深知,心理压力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作为教师个体,正确对待压力,及时调整认知态度非常重要,因为人是独立而特殊的个体,只有对自己面临的状况认识深刻、全面,才能帮助自己有效地调适工作、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因此,我们常常在“大会小会”上劝导教师放松情绪,同时采取干预措施,利用现有的办公条件,改变各自为战的状况,要求以教研组为单位集体办公,与人合作交流,遇到困惑也可有倾诉对象,转移注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爱教师从“心”做起

■ 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 王素娟 李海卫

一个女教师曾经给我讲述她的故事:“我刚开始参加工作时,从事班级管理和教学任务时,我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以争取获得成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在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中,在观看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获取成就感”。她接着说,“3、5年后,面对教学工作,我就如同机器一般,进行流水线作业,当看到其他老师司空见惯的体罚,自己起初同情学生,心软,但发现体罚很奏效,于是自己也有了不耐心、有时对学生声嘶力竭,大喊大吼。学生私下称我为母老虎。”……这正是教师职业倦怠症的具体“症状”。如果再往严重的情况发展,教师的心理健康就会出现问题。

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关心教师疾苦,理解教师难处。

由于教师自身工作压力过大、教育评价制度不够完善以及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等因素,部分教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或心理障碍。有道是,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先行。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成败。

教师是特殊的职业群体,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很强的业务能力,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会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才会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也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会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理解和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而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则会对学生的身心成长造成危害,甚至会影响和决定学生的一生。

要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使教育充满教书育人的生机和活力,必须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

教师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良好的心态能使人心情愉悦,也是我们出色完成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任何人在为人处事、工作学习中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其次,在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先让自己静下心来好好想想,然后再做出合理的对策,尽量避免出现过激行为,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教师的自我定位要力求准确客观。心绪不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好高骛远,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合理,定位越高,越难以实现,给自己带来的失望也越大,从而导致心绪不佳。可见准确客观的自我定位对人的心态是很重要的。

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更能愉悦身心,使人忘却烦恼。教师的工作属于强度较大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人身心疲惫,产生焦虑情绪。所以,教师要学会劳逸结合。在工作之余,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以缓解工作压力,释放消极情绪。

学校应是教师之家。学校领导作为一家之长,要从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关心教师疾苦,给他们充分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如解决教师生活中的困难,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教师参与决策的机会,增加教师进修机会等等。实践证明,学校领导(包括教师之间)的理解与信任,能让教师感觉到温暖和被重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师出现心理疾患和障碍的几率。

健全教师考核制度。随着绩效工资的实行,教师的学习、工作乃至生活等都被纳入了考核范围。所以,学校当务之急的是要研究制定出一套既对教师有一定约束和压力,而又能准确考核教师工作,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制度。既要充分肯定教师在学习、工作方面的业绩,也要充分考虑教师在非学习、工作方面的努力。一言蔽之,制定考核制度的宗旨要定位为“激励+考核”,即:既要能考查教师的工作成绩,又要能为每一个教师加油打气。

人类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健康健全的教育工作者。而教师的工作和社会密切相关,直接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从另一方面看,社会也对教师队伍的健康和谐发展起制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的理解和关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剂良药,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教师队伍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社会在对教师提出的角色需求的同时,也要换位思考,关心教师疾苦,理解教师难处。

教师健康心理的培养措施

■ 石家庄市第二十五中学 赵敏占

学校中每位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为人处事之道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何指导和帮助教师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完美的人格是促进师生共同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学校中每位教师的道德品质、行为举止、为人处事之道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如何指导和帮助教师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完美的人格是促进师生共同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从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通过多方面、多途径的教育和培养,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方能取得成效。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心理健康的精神支柱。人的行动是受其思想支配的,价值观是指引着一个人奋斗的标杆。教师的正确价值观应是在教育实践中培育出促进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有作为的人才,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贡献越大,人生价值就越大,而其核心是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应当具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勇于担当的责任感,甘于奉献的精神、做人的正义感、坚定的教育信仰等。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事业,教师只有从心底里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将自己的一切献给学生,才能谈得上爱护学生。

正确认识接受自我是心理健康的思想基础。知人容易知己难。作为教师要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不仅要必须了解自己的的长处、兴趣、能力,更要知道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之处,要正视并加以改正,不能自欺欺人,这样才会找准自己的位置和工作的目标,减少心理冲突,从而保持乐观、积极、向上心态,把自己的需求、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外部条件。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心理上的联系。教师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良好的修养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根本,与同事相处要必须要具备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团结合作,宽以待人等高尚的品格。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情绪时刻伴随着人们,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做情绪的主人,不应该做情绪的奴隶,听任情绪的摆布。如果说,情绪是奔腾的“洪水”,那么,理智就是一道“闸门”。我们必须用理智的力量控制自己的情绪,用适当的方法来转移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决不能让它放任自流。调控情绪常用以下几种方法:

转移注意力。把对某一对象的情感或态度的注意力转到可以接受的对象身上,做一些平坦最感兴趣的事,从而把消极情绪转移到积极情绪上去,冲淡以至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步好转。比如去玩游戏、打球、绘画、下棋等均可减轻精神负担,使心情好起来。

合理发泄情绪。强行压抑情绪的表露与释放和极端放纵个人的情绪都有害于身心的健康。在适当的时间和地方,找一个可以依赖的朋友,敞开胸怀,诉说委屈,发发牢骚,宣泄苦闷;进行剧烈的运动;放声歌唱或大声喊叫等,通过合理的发泄可以减少心理上的压力和紧张度,使心情愉悦起来。

维护心理健康还有很多种的方法,比如积极进行体育活动;自我安慰、自我解嘲;学会升华,将消极的情绪与头脑中的一些闪光点联系起来,将不良情绪转化为积极而有益的行动等。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情绪工作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不工作,爽飞了?
情绪认同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