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2017-09-21 15:57张洪流
神州·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群众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地位也在逐步提高。群众文化在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而群众文化的发展正好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发展群众文化并充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这对于继承和发展民间的一些古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能够保护民间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处提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是民间的一些文化艺术)

关键词: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群众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继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下主要探究非遗传承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一、群众文化的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其发展过程与群众文化活动之间关系密切。

古语云:“昔蓝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这是《吕氏春秋》中《古乐篇》中描述的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景,最朴实的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内容是人们文化生活的主要素材来源。鲁迅先生认为,以前的人们是不会讲话的,但是在共同的生产劳作中必须要表明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因此人们开始练习说出一些声音来,如果人们觉得栓木头累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当有一个人喊道:“杭育杭育”,大家可能就知道这是累了。这就是一种创作,如果将这种内容以某种记号的形式保存下来,那么,这就是文学。现在的很多民谣和山歌等都是劳动者创作的,是他们对生产生活的一种记录和一些感悟。而这些记录和感悟成为他们生产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一代一代的人们对这些民谣和山歌口口相传,流传至今,劳动者是自发的群众文化创作者。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劳动人民,所以,群众文化不能脱离非物质文化遗产单独存在。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劳动者在生产生活中对劳动过程的记录和对生活的感悟,同时也是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消遣和乐趣。不管是民歌绘画还是舞蹈戏曲,都是历代劳动人民的创造结晶。大部分民歌都是来源于繁重的劳作中,是劳动者为了协调肢体动作,同时表达内心感受采取的一种刺激精神并提高劳作效率的辅助方式。像是流传至今的罗山皮影戏,其表演过程与其他地方的戏曲表演有着很大的差异。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群众文化的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各具特色,带有其各自的民族风情和地区特色。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这些特色为群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娱乐作用,同时潜移默化地发挥了群众文化的一些教育作用。

最后,群众文化要想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必须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使得文化艺术发挥社会作用就需要通过群众文化这个平台,而这个平台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良好的群众文化的发展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比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祖国未来花朵,建设全国小康示范村、文明村,兴起爱国敬业的活动等等。这些活动的顺利进行都离不开群众文化的积极作用,而群众文化积极作用的发挥还需要依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平台,促进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二、群众文化工作者担负着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和传承的重要使命

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新文化为激励,这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必走之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与传承也不例外。以豫剧为例,《梨园春》之所以能唱响世界,就是历代人继承传统并发展新内容的结果。

现如今,国家十分重视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策法规,同时对全国范围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核查并施以相应保护措施,还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将每年正月的第二个周天定为遗产日,此外,成立了相关的非遗保护机构,几年的工作下来还是非常有成效的。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注意,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引入了外来文化,而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了解并不多,不少地方只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所以,如何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得到继承和发展是当代文化工作者需要考虑并解决的重要问题。

经济是基础,文化生活对于人们也十分重要,国家重视经济是正确的,但同时应当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促进其发展和继承。而群众文化工作者更应当认真对待经济发展中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问题,因此,文化工作者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做好文化整理及推广工作。

第二,积极挽救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面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民间艺人应当给與扶持和关心,促进民间艺术活动的发展。

第三,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发展,使其既能继承传统文化,又能适应时代发展,能更好地服务于大众,能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发展和推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时代下,群众文化需要新的时代因素的注入以成为适应新时代的艺术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这是不可避免的,文化工作者需要正视这个问题,做到继承文化精髓的前提下,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新和发展,做到推陈出新,吸取文化精华同时赋予其时代精神,创造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人们群众需求的非物质文化。

参考文献:

[1]陈金文.非遗保护与民俗学研究间的理想关系及实际状况[J];河南社会科学;2016年03期

[2]吴效群.对近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几个重要问题的看法[J];文化遗产;2011年01期

[3]贺学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作者简介:张洪流(1966.12.01)男,民族:汉,籍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职务:西充县文化馆群文部主任,职称:群文馆员,学历:大学本科,单位: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文化馆。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群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的相关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