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化:冬枣文化与产业崛起

2017-09-22 13:19秦梦琪
齐鲁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枣林冬枣枣树

秦梦琪

秋味浓,冬枣近。

9月13日,山东省首届低空旅游发展大会、旅游装备博览会暨第十九届滨州沾化冬枣节新闻发布会在山东大厦举行。2017年,沾化50万亩沾化冬枣长势良好,冬枣品质再创历史最好水平,预计今年沾化冬枣总产量7.5亿斤,将于国庆节期间大量成熟上市。9月29日,滨州第十八届沾化冬枣节将开幕,节会活动将持续一个月时间。

除了沾化冬枣,乐陵金丝小枣也名闻天下。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有记载:“青州有乐氏枣,丰肌细核,膏多肥美,为天下第一。”

黄河孕育的“枣文化”

清早,孟非非刚挤完公交喘着粗气坐在办公桌前,隔壁同事转了一圈座椅递来几颗枣。孟非非咬了一口,转脸与同事说起了自己老家沾化的枣子。“真正的冬枣果皮鲜亮赭红色,皮薄质脆,落地即可摔裂。厚厚的果肉细嫩多汁,嚼之无渣、齿颊弥漫浓甜微酸。”这几年,每当想到冬枣,孟非非心中就会生出愉悦、甜蜜之感,更有种游子的期盼。

相比其他果物,枣树是成熟期比较晚,果实生育期120天以上的晚熟品种,从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可陆续采收,直到接近冬天,故称之冬枣。

两千年前,黄河摆尾在沾化入海,孕育了灿烂的河海文化。这里储备着全国最大、最年輕的滩涂资源,土壤肥沃深厚、光照充足,特殊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造就了沾化冬枣的品质。

据说,明朝燕王朱棣靖难夺取皇位,北部边境蒙古部落又起兵叛乱,成祖五次带兵亲征漠北,所经之地,民不聊生,史称“燕王扫北”。途经沾化,明军正欲包围村庄,却见村中百姓围在一棵老树面前跪拜,忽然老树上空霞光万丈,电闪雷鸣,接着飞沙走石,扑向军中。军师见此情景,连忙命令全军急行,越过本地村庄北进。

村民们跪拜的那棵老树便是冬枣,当地百姓怀念不忘,将冬枣树视为“神树”。如今,那棵“神树”已年老干枯,从其本木繁衍的第三代树迄今已300余年,仍根深叶茂,每年结枣400余斤,被誉为“冬枣嫡祖”。此树现移栽至沾化冬枣研究所院内,供人参观。

据记载,沾化冬枣自明朝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尤是籍贯滨州、宣德帝的孙皇后更是宠爱,成为朝中必备水果。

十几年来,沾化县不断探索开发之路,稀有果树从庭院走向大田。从上世纪80年代的56棵枣树,发展到现在的50万亩,沾化冬枣逐渐由“稀世珍果”变成时令水果。

孟非非想起第一次见到冬枣的情景,“青红参半的颜色,香甜清脆的口感,30多块钱一斤,这在当时可是天价。”如今的冬枣,仍是十年前的鲜活清脆。所不同的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知翻了多少倍。

小枣结出大产业

就全国而言,冬枣产区有山东沾化、河北黄骅、陕西大荔以及新疆地区,形成一个大约80亿的冬枣产业。沾化全县30万人从事冬枣产业生产经营,20万人赖以生存。

1998年之前,所有沾化冬枣种植都由沾化冬枣研究所统一指导,回收也由研究所统一回收,不允许市场自由买卖,收购价约20元一斤。为走品牌化发展之路,2003年,沾化冬枣研究所注册了“沾化冬枣”商标。

“去年,沾化通过了国家非木质林产品认证,我们的出口量增加了一倍多。”沾化区下洼镇西贾冬枣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明智说,“现在国内外冬枣市场最看重的就是品质,市场需要啥样的冬枣,我们就生产啥样的冬枣,这就是我们冬枣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冬枣树虽不用年年栽植,却需要长期的日常管理,“高温天除草、整枝、打杈、疏果,样样活儿都不能马虎。单疏果这项,就得一串串疏理,一枝枝定数。”有“中国冬枣之父”之称的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长说,“不少地方直不起腰身,常常是半蹲半起,疏一棵树就得大半个小时,从一棵枣树到一片枣林,从一亩地到几亩地。”

沾化冬枣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2016年总产6.55亿斤,枣农人均纯收入8560元。形成了集生产、销售、研发、储藏、物流、加工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品质最优的冬枣主产区。

在深加工方面,沾化区通过冬枣深加工企业,研发出冬枣汁、冬枣奶、冬枣酒、冬枣醋等深加工产品。于洪长也研究出新品种“葫芦冬枣”。

品牌创建使沾化冬枣成了沾化的一张名片,逐步迈向了全国市场,并迅速以口感和品质赢得消费者青睐,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到2016年已高达78.96%。近年来,沾化冬枣更是步入国际殿堂,出口印尼、新加坡、泰国、阿联酋等11个国家。

“飞”起来的旅游业

沾化的枣业已不再停留在产量和口感,冬枣拓展出了一条旅游产业链。

下洼是沾化冬枣的原产地,依托10万亩冬枣园,拥有国家“AAAA”级生态采摘旅游景区。大片枣林间有河流穿过,河两岸是丛生的芦苇和野草,采摘区里热情的村民递给游客一只小竹篮,待钻进那密密的枣林里,稍一抬头,沉甸甸的枝丫便碰着脑袋,游客们边采边品,枣林里满是欢声。

生态园还把秦口河湿地、冬枣园和新农村有机结合在一起,枣林深处时不时看到风车、亲水平台、赏绿亭等景观,传统意义上的田间地头已与旅游景区融为一体。据统计,下洼生态园年接待游客达30多万人次,成为城里人春季来体验冬枣管理、夏季来休闲避暑、秋季来品尝采摘、冬季来观芦花飘雪的最佳场所。

尝够了冬枣的美味,过足了采摘的瘾,游人还可顺着枣香寻找枣业的源头。全国唯一的冬枣研究所里,那一棵历经300年风雨仍在挂果的老枣树,游人可以从这棵资历很深的枣树上领略沾化冬枣生产的源远流长。研究所集冬枣研发、生产、储运、销售及技术服务于一体,从一台仪器上便可查阅哪一箱冬枣来自于哪个乡哪个村哪棵树。

同时,山东滨奥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瞄到了人们旅游习惯的变迁,整合现有飞行资源,推出了飞行体验旅游项目。

出游季,在沾化大高航空城,前来体验飞行旅游项目的游客把报名通道围得水泄不通。“听朋友说这里的飞行体验项目很新奇,就趁着假期带着孩子过来体验体验。”家住滨州市区的刘芳玉一家经体验过的朋友介绍,特意来到大高体验低空飞行。

“摘冬枣、逛古城、坐飞机、游湿地,游一次沾化就相当于到过多处景点!”去年沾化冬枣节期间,来自青岛的游客方清玉如此评价在沾化游玩的经历感受。据统计,去年沾化区共接待各类游客121.7万人次,全区旅游消费总额达6.39亿元,旅游经济占全区经济的比重不断提高。

冬枣产业的不断引导,让昔日深藏农家庭院里的“稀罕树”逐步成为“摇钱树”,依靠质量与品牌成就一张区域名片。endprint

猜你喜欢
枣林冬枣枣树
大枣树
浚县大平调演出
湖北省荆州市马山镇枣林村村庄景观设计
中阳县下枣林乡神圪垯村 “旅游+四大产业”模式 启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枣树绿盲蝽象的发生与防治
“智耕牛”指尖“种”冬枣
一种锯齿状冬枣采摘装置
一九八零年的一百元
我的冬枣卖了13万!
红枣树氮、磷、钾吸收与累积年周期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