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妈投资史

2017-09-22 21:27麦岚
齐鲁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大妈比特黄金

麦岚

大妈,中国投资界的一种神奇生态,曾与华尔街黄金空头掰手腕,连高傲的牛津词典也为之倾倒,将“dama”一词收入。现在,中国大妈们又加入了ICO大潮。

回首三年投资路,“中国大妈”们的投资大多数是追涨杀跌、经常以失败告终。除了缺乏专业投资机构的信息渠道和专业能力以外,也折射出中国整体缺乏价值投资题材的现实。

ICO的老年粉丝团

近日,在某基金发布会上,一支来自东北的“ICO项目团”出名了。

这支由20-30人组成的“项目团”的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由特定的领队带领。队员王大姐来自沈阳,原来做小商品批发。后来东北经济不振,她们被人介绍,买矿机挖比特币挣到了钱。

队员不见得了解ICO,甚至对比特币也是“知道个大概”,却十分相信矿长和领队,觉得他们推荐的“项目肯定是好项目”。

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想法是对的。

如果问投资者过去一年回报率最大的标的是什么?估计大部分人都想不到是一个听上去很陌生的英语缩写:ICO(虚拟货币融资)。比特币一年涨了3倍多,8月份一个月就涨了近60%,应该算是价格狂飙了,但跟那些成功的ICO相比,都不值一提。截至8月25日,NEO(原小蚁股)自去年9月完成ICO并上线交易以来,涨幅已经高达282倍。而排名第二的上海量子链(QTUM)今年3月在云币网进行ICO,发行价2元,在发行当日开盘价为66.66元,一天涨幅33倍之多,其后价格一路回落到20多元,接下来又暴涨至57元左右。

所谓ICO,即Initial Coin Offering,更准确说是Initial Crypto Token Offering,中文译作“数字代币首次公开发行”,是一种用数字代币投资早期项目的方式,类似现实世界中的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首个明文记载的ICO项目时间是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在Bitcointalk论坛上发起了众筹。此后,Bitcointalk论坛上出现了第二个加密货币ICO项目—未来币(NXT),募集了21个比特币(当时约为6000美金)。全盛时期NXT的市值超过了1亿美元,成为当时投资者眼中最成功的ICO。NXT之后,2013年底到2014年初涌现了大量的ICO,迄今为止最成功的ICO项目以太坊就是在那个时候出现的。

“直白地讲,就是发行方要生产一个虚拟的数字货币,提前让你拿钱去买比特币等,然后用比特币来换这个即将要生产出来的数字货币。你直接给人家人民币,人家还不要。他们还会告诉你这个东西未来很有可能像比特币一样值钱,哪怕没有比特币值钱,价格翻个好几倍不是问题。”著名财经专栏作家肖磊如此描述ICO的运作。

一夜暴富的赚钱效应已经吸引了大批中国投资者。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ICO的全球总的投资额约为18亿美元,仅中国ICO投资额就接近26亿元人民币。其中就不乏中国大妈的身影。记者调查显示,聚集在一起的大妈们热衷于各种类似“ICO创富会”的微信群更是流行,不时有人在群里丢一些《什么是ICO》《区块链原理》这样的知识普及信息,以及一些ICO平台的微信公众号,当然最终还是做ICO的项目推介。

伴随着“中国大妈”的进场,已经引起监管对ICO的关注:央行等7部委终于忍不住出手了,直接叫停“非法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因为混入传销诈骗走向邪路的ICO迎来整顿。这也是从2013年ICO在美国诞生以来,第一次接受到监管。

中国大妈们原本以为自己赶上了先进的国际化股权众筹制度,现在被各种腰斩清盘搞得直接傻眼,本以为站在了时代前沿,现在才发觉手中拿的都是不被市场认可的虚假“空气币”。

“ICO不就是用证券交易所的技术搭起来的股创众筹平台吗?我们普普通通的老太太为什么就不能做创投的生意?为什么要给我们清盘了?”大妈们在咆哮。

大妈投资线路图

中国大妈一战成名大约要追溯到2013年春季。

当年4月,国际金价大跌。尤其是在4月15日当天,已经经历过前一个交易日暴跌的黄金价格,再次暴跌8.48%,盘中最低1339.45美元/盎司。

据称,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已经在美联储的授意下开始做空黄金了,不少机构投资者见势不妙,开始抛售黄金。

就在此时,中国大妈纷纷冲进金店抢购黄金制品。自金价下跌以来10天内,中国内地投资人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约占全球黄金年产量的10%。随后几天,黄金开始小幅回升,甚至在几天后还创下了年内最大單日涨幅,不少观点认为“中国大妈”对黄金的购买力是支撑金价的有力因素。

《华尔街日报》专门创立了一个英文单词“Dama”来报道中国大妈在黄金市场的表现,中国大妈一战成名,在力战资本大鳄之后,成为新的“金融大鳄”,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

功成身退之后,账还是要算一算的。中国大妈当时的持金成本平均为1500美元/盎司(约合人民币296元/克),持仓量约为300吨,而在2013年全年,金价下跌幅度在28%左右,当时的这一跌幅创下了1981年以来最大的年度跌幅。在此以后,国际金价就再也没有返回到过当时的高点,依然在1300美元/盎司上下徘徊。即便是金价又回升的现在,国际金价也仅在1330美元/盎司,当年大妈们耗资千亿,如今仍亏损接近100亿,也就是说,中国大妈至今仍未解套。

实际上,中国大妈近年来追过的投资项目,恰能勾勒出一条清晰的经济脉络图。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黄金之外,保值代表即为房产。因此大妈在投资黄金的2013年,也对海外房产颇为青睐。当年99%的韩国济州岛预售屋是“中国大陆民众买的”,其中频现“中国大妈”的身影。

到互联网金融大爆发的2014年,大妈们又对小区广场上互联网金融的易拉宝产生了兴趣。数据显示,互金平台近三成理财人群为40至59岁的中年女性,虽然30至39岁的人群占据46.53%,但大妈群体的平均理财金额是30至39岁人群的2倍,是30岁以下群体的7倍。endprint

此后,良莠不齐的市场也开始在分化和洗牌。截至2014年12月,出现提现困难、倒闭、跑路等问题的P2P平台已达338家,涉及的资金近百亿,一些投资其中的大妈也是损失惨重。重灾区e租宝的投资者中,中国大妈的比例接近30%。

2015年,大妈们在5178点的顶峰踏入A股市场,等待她们的是股价暴跌、千股跌停的股灾。股灾之后,市场低迷,大妈们又盯上邮币卡,尤其是邮票。因为2016年是丙申猴年,要知道,1980年发行的那套猴票,价格已经被炒上了天,一套已经180万。

后来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一大早,大爷大妈赶在邮局、银行开门之前就开始排队买猴票、购猴币。只不过邮币卡市场也是不乏“套路”,受骗的中老年投资者也只能拉起横幅到证监会门口讨说法:你看,连维权的地方都没找对。

投资逻辑折射现实弱点

根据融360《维度》针对45岁至70岁有投资经历的城镇女性所做出的调查,除银行存款外,有超过半数(55.2%)的大妈投资金额在10万以上,其中投资50万以上的占比22.4%。另有2.63%投资金额超过100万,这部分人最青睐房地产和黄金投资,投资品种覆盖了国债、基金、P2P、外汇等8个领域。

在国债、基金、P2P、线下理财等12种投资产品中,最受大妈欢迎的是股票(51.75%)、基金(50%)和P2P(32.5%)这三种中高风险产品。此外,也有大妈单独给出琥珀等收藏品投资的答案。

“中国大妈”一般处于职业生涯收尾阶段或已退休,事业和家庭压力都比较小,掌握家庭财政大权,乐于尝试各种理财产品,敢于重仓投资和高风险投机。

梳理她们的投资逻辑可以发现,大妈们缺乏扎实的金融功底,在投资中容易出现盲从、抱团的倾向。她们不愿去研究数据图表、投资知识,更愿意花精力去挖掘熟人资源,认为只要和精通投资理财的人搞好关系,就等于掌握了一切她们听都没听过的金融本领。如果炒股损失,怨意可能来自人情、人脉、小道消息,天时、地利、宗教信仰,却唯独无人提及炒股常识和金融知识。

此外,大妈们具有明显的赌徒心理,习惯重仓投资,决策极端决绝,从崛起之初就显露出浓重的末日狂欢气质。比如2013年初“狙击”华尔街重仓扫金,就是大妈投资行为情绪化的体现。雄厚的资金支撑着极强的赌徒心理,造就了大妈的激进本色。这种激进有时会带给她们丰厚的风险回报,可更多时候,却只是把她们变成了风险的牺牲品。

而在大妈逻辑中另一不可思议之处在于,她们可以一出手投資几百万,却会纠结几百元的赠品:“那家公司态度好,做投资还白送我们一桶油、一袋米,旁边那家就不行,不会做生意。”

极强的购买力、极差的财商,综合上述两点的部分中国大妈,成为骗子的主攻人群、骗局的目标坑害者。调查显示,大妈们投资被骗的原因多样,近年来新涌现的P2P、邮币卡、现货投资、线下理财等领域,都有大妈不幸跳坑的身影。其中P2P和现货投资是大妈最易踩坑的两大类产品,占比分别达35.73%和17.4%。

中国大妈的发迹、盈亏、受骗,都与时俱进,可她们身上总有一些东西,像活化石一样,永远提示着这个文明古国在西方金融面前的露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国传统观念,沉积到她们身上,外化为包括激进、盲目、非理性等最不明智的部分——许多非中国大妈投资人,又何尝不是如此。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妈比特黄金
大妈
盛逝
大妈为何尿失禁
六连跌后,黄金何去何从
比特币还能投资吗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千万不要和大妈讨价还价
买入黄金好时机到了吗
多个超导磁通量子比特的可控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