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乳山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2017-09-24 01:12张宣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驳岸海绵体海绵

张宣

“海绵城市”就是让城市像一块会“呼吸”、有“弹性”的海绵,在涝时能吸水,在旱时能吐水,从而良性循环利用水。海绵城市也是建设智慧城市一个重要的分支,建設海绵城市主要以规划引领,多专业融合模式为基础,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三方面来建设。

(一)转变理念,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首先要更新观念。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是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的结果,乳山城区存在水资源短缺干旱和汛期内涝易发洪水的双重矛盾,必须贯彻海绵城市理念,对雨水进行多目标的源头控制,“以蓄代排”的自然顺畅渗透,满足需水量和维护生态功能。其次,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以海绵城市理念为依据,结合乳山降雨、土壤和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要明确“保护哪里开发哪里”,抓紧编制《乳山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在规划中,老旧城区以问题为导向,新城区以目标为导向,根据各区域具体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量身定制,提出控制目标。第二研究制定《海绵城市技术导则》,为海绵城市的建设、落地提供了详细、规范的指引。技术导则制定了指引城市生态功能布局、径流布局、水污染控制、水资源综合利用、城市基础建设开发等多个具体环节的一整套规划体系,同时对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验收等各环节都明确了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依据规划和技术导则引领多部门与跨专业协作,相关部门按照“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协作配合,严抓项目落实,对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防止出现盲目建设行为。为了保证建设效果,可建立监控一体化平台,对设计、施工、验收、维护进行全过程把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畅通河网水系,增强外排能力和调蓄能力。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同流域性生态修复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按照流域海绵与区域海绵并重的原则,推进流域性的海绵城市建设。乳山中心城区现有的水系主要有炉上河和城南河,两河改造完成时间不长,河道断面、驳岸形式等均为较陡峭的规则式堤岸,水体形态规则,但水面与滨水路高差较大,亲水性较差,不利于水体生态功能的发挥,所以流域海绵的改造以现有水体的生态化和亲水性改造为主,驳岸以生态驳岸为主,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采用自然原型驳岸,配合种植发达根系植物,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采用自然型驳岸,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对于防洪要求较高、而且腹地较小的河段以及在必须建造重力式挡土墙时,采取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来分层处理,在自然型护堤的基础上、再用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确保大的抗洪能力。两河局部设置汛期被淹没的亲水观景平台及自然水带,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环境的需求。河底局部在不影响泄洪的要求下,根据调蓄水位变化选择适应的水生植物软化河道岸线,完成生态化水景。

(三)提高海绵体规模和质量。海绵体既包括原生态的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人造的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海绵城市,最基础性的工作是要最大限度保护、修复原水系海绵体能力。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以《乳山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基础,尽可能减小城市开发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升原海绵体自身的功能。对于现存的原海绵体,科学合理划定城市的“蓝线”、“绿线”等开发边界,最大限度地保护其生态系统。已破坏的原海绵体,运用物流、生物和生态的手段,通过新建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综合整治、退养还滩、生态补水、栖息地恢复等措施,恢复原海绵体的水文循环特征和生态功能,维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其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新型海绵性材料,提高人造海绵体冶的规模和质量。一是将水泥硬化路面改装成透水铺装、透水沥青、透水混凝土等,有些地方还可在绿地下埋入蓄水模块。2011年“7.25”特大暴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7亿元的原因之一是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二是把高于地面的草坪改为低于地面的下沉绿地,将雨水引至渗水能力更强的泥土中,同时通过沉淀下渗过滤作用降低初期雨水污染;三是建设雨水蓄水池。此外,建设绿色屋顶、植草沟等也是常见的方式。

(四)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的有机结合。过去城市城市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建设是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设施”来组织排水,以“慢排缓释”“源头分散”和“生态需求”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旨在通过“绿色优先、绿灰结合”这一指导思想,通过“源头-中途-末端”等多层次的控制措施结合、“地上-地下”设施相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优先利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并重视地下管渠等灰色雨水基础设施的建设,绿色与灰色相结合,综合达到排水防涝、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等多重目标。乳山各区域条件各异,要因地制宜。对于老城区的老旧城区,结构固定,径流污染控制、雨水资源化利用是改造重点,也是‘难啃的骨头,改造要以问题为导向,哪有问题集中解决哪里,在所有目标和控制指标中,可优先选择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控制目标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尽可能避免大拆大建。如果下凹式绿地工程量较大,土层保水性降低,可以考虑在建筑物旁砌筑高位花坛,里面是绿化区,或每个家庭或是小区,可以设置多个塑料集雨罐收集雨水。对于路面整个改透水路面难度大,可经过技术论证,在原路面上面加铺透水混凝土层和滤石层,然后在不透水层每隔6—8米切一条排水盲沟,沟内安放渗排管,与排水管网连接,以实现透水。对于公共绿地较少、改造条件不好的老旧小区,可以以小的汇水片区为出发点,将改造难度大的小区与同在一个小汇水片区内的改造难度小的小区的道路、绿地一起考虑进行整体指标分解,也可以通过管网的设计,“灰色”帮“绿色”消纳一部分雨水,避免大拆大建。

(五)引入社会资本,多方筹措资金。既要努力挤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利用国家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支持性政策,积极向银行争取中长期贷款;拟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不仅使海绵城市的建设资金得到保障,也有利于实现资本、技术、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各环节各方面权、责、利明晰,从而确保财政投入效果实现最大化。重点寻求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建设、运营建设项目,通过绩效考核等措施,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风险分担、收益共享的投融资体制机制。

(六)建立多专业融合的人才培养、产业创新机制。海绵建设是技术性强和交叉性强的综合学科,需要跨界,更需要融合,必须培养一支跨学科多专业的融合型人才队伍,人才培养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交流学习。同时,可探索组建跨学科、跨部门的专业委员会,积极引导支持现有设计、施工企业与国外先进团队、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引进国内外优秀专家和成果,形成产学研平台,为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海绵城市跟内涝、水资源的紧缺和水污染等都密切相关,这就需要新模式新做法,按照“全产业链”的模式布局,催生“海绵”战略新兴产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驳岸海绵体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海绵是植物吗?
阴茎海绵体静脉漏的造影表现分析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尿道海绵体非离断尿道吻合术在骨盆骨折引起后尿道狭窄中的初步应用
枸杞多糖对糖尿病大鼠阴茎海绵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究园林驳岸的构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