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信息化建维与高职信息类专业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2017-09-24 16:54乔治锡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3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研究将校园公共服务事务中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维护和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融合,进而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案例不足和真实性差、实训条件落后与设施不足、师资水平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校内实践基地

“互联网+”成为新常态,国家建设对信息类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面对利好形势以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专门人才的是职业院校的信息类专业举办必须思考清楚的问题。2011年,我国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这一新的人才培养制度和方式,提出“师父带徒弟”的形式教学实践环节。

基于上述,“较强实践技能”成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面临诸多困境。

一、 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实施效果与现状

(一)实训环节多脱离实际,主观臆造项目居多

“改善实训条件”是个永恒话题,因为需要高投入的建设,尤其是当前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虚拟化、云计算、大数据和IPv6,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如果真的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实训环节建设以服务于教学,那么这个专业需要太大投入。怎样创造各类实训条件和各种实训项目成为任课教师头痛的问题,没硬件就用模拟器,没项目就给出各类假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都那么准确,切合实际。

(二) 实训教师多数为理论课教师,自身一线工作经验不足

师资的数量和水平又是另外一个阻碍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高职院普遍比较“年轻”,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更是“年轻”学校的“年轻”专业,师资队伍的队伍建设不可能太好,多数教师是工科院校毕业后直接加入教师队伍,他们中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但实际的工作经历几乎没有。学校要经过若干培养才可能使之成为理论授课主讲教师,要搞好实训环节,开发出贴近实际工作的实训项目就更难了。

(三) 开发校外实训基地难度较大

校外实训基地开发是解决实训条件一个相当有效的方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的特点,要想找到既要专业对口、又要项目丰富,同时能接纳几十个学生甚至上百学生的校外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为此,各高职院就通过尽可能用较多数量的企业作为实训基地来解决这一问题。如果是生产性的企业,他们更多的是希望接收即将毕业的实习生,而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几乎就不可能实现了。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明确提出“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要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同时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又将是一个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32字方针,特别提到了“深度融合,引领创新”,如何信息化建设进行创新并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为此,克服上述的各类发展不足,将校园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结合未尝不可。

二、信息化建设、管理与教学融合的可行性

(一)设备先进,且不断更新

信息化建设是每个高校不可或缺的重要建设,大多学校都成立了承担这一建设和管理的机构信息中心(或其他组织形式),中心所辖设备的种类、数量和先进性绝对不是任何实训室所能企及的,中心既有全套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又有安全类设备(防火墙、IDS),还有成柜的服务器和存储,除此之外,中心管理各种类型的链路和维护着各种应用系统。设备都在逐年更新,应用系统在不断的升级和完善,更重要的是这一系列的设备和系统都是工作在实际的环境下,直接面向广大用户。为此,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与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融合在硬件上是具备的条件的。

(二)涉及信息领域广,既有技术类的还有管理类的

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过程所涵盖的内容较多,总结其涵盖的技术领域有:路由交换技术、服务器与存储技术、操作系统技术(Windows & Linux)、数据库技术、容灾备份技术,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一卡通技术、视频监控与安防技术、智能楼宇技术、软件开发技术、解决方案设计与招投标管理等等。除专业技术以外,信息中心还直接面向广大用户,如用户接待、故障受理、上门处理、客户回访等环节。如此丰富的技术类型和管理环节,将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与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融合更具可行性。

(三)建设和管理项目全部真实工作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等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很多高职院都将在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那么,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全为真实工作过程,新系统开发、设备招投标与项目实施、各类设备及应用系统管理维护与优化、故障受理与用户管理等无一例外的是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真实环节。把真实的工作环节和项目引入教学,让广大学生亲身经历,将有利于其真实工作能力的锻炼。

(四)工作人员由具有教学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管理工程师承担

我院信息中心的各大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均由自建团队完成,某种意义上可以用技术全面和实力强大来形容这个团队,他们都有自己的专长,部分管理人员还通过了CCIE、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行业认证,技术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为此,让这个特殊团队指导广大信息类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结合团队成员的技术主攻方向设立不同方向的实践项目,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在不同的时期学生分组轮流由不同老师带,是现代学徒制校内实现的最好体现。通过三年实践,经过团队培养的学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动手能力和运维经验上明显优于其他同学。

将学院公共服务事务中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与信息类专业教学进行融合,信息中心在服务于学院各类管理的同時,自身发展成校成体系的“信息技术”实践基地,教学需要实践,信息化建设需要与之融合,将两者有机结合为是突破专业实践教学发展困境、提升学生技术技能水平、解决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深入融合问题良好举措,也是“现代学徒制”校内实现的一种新形式,更是一件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件好事,进一步开发成体系的实践项目和建立科学的实践过考评体系,值得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5]6号)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2010

[3]李治龙.高职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福建电脑,2011(6)

作者简介:

乔治锡,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在创新型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