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阅读法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研究

2017-09-25 12:09任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4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翻转课堂

摘 要 研究文献阅读法对传统应用型教学的改进和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课程实践和调研模式,教师—学生—教师的闭环良性反馈,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期望、理解深度及互动活跃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文献阅读法;应用型本科;翻转课堂;建筑结构抗震;文献阅读研讨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069-03

Effect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of Literature Reading in App-li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REN Yue

Abstract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of literature-reading approaches, which has significant distinction from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Via Practice of the undergraduates curriculum and

survey implemented on the college scale, the novel teaching proposal

has made the achievement that can be described as the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foundation of teacher-student-teacher feedback system, which is, to some degree, aim to stimulate and promote the learning exception, depth of course understanding and activating interaction of students,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literature reading method; applied undergraduate; flipped

classroom; building structure seismic; literature reading seminar

1 前言

文献阅读法是借鉴文献阅读研讨课[1]和翻转课堂[2]的一些优点,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教学方法,即在传统教学中根据需要选取一些较为浅显的知识点,穿插若干课时的文献阅读研讨课,由学生组织学习,并进行汇报和交流,而非全部由教师授课。初步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方法既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又综合了多元化的、学生为主的新教学方法和思路,可优化教学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以满足教学的需要[3],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可行性,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 文献阅读法的应用实践办法

在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中,选取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班级的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作为试点,根据需要设置若干课时,融入文献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并做调查研究。

教学内容与课时设置 在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中,建筑结构抗震是本科毕业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以土力学、基础工程和砼结构设计等课程为先修,专业性强,综合性高,知识点细碎,计算例题复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困难。但课程中“抗震概念设计”的内容较易理解,且“地基抗震验算”和“液化土与软土地基”等内容与土力学的内容重复,这些部分可由学生组织学习并形成成果。

课程设置32课时的理论教学环节,其中两个课时分配给“抗震概念设计”章节的学习,两个课时分配给与土力学重复内容的复习与巩固。

试点班级调研及分班 文献阅读法在建筑经济与工程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的三届本科毕业年级学生中进行了试验研究。试点选择了13个行政班级,预先与辅导员配合进行班级学习情况的调研,做好问卷普查工作。通过问卷了解学生日常的学习状态和基础程度,并将学生分为前、中、后三类,方便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分析影响和适用性。

行政班級共分为八个课程班进行教学。其中有两个行政班级是单班组成课程班,每班45人左右进行小班教学;八个行政班级是两班组成一个课程班,每班95人左右进行合班教学;剩余三个班组成一个课程班,约130人进行大班教学。

具体实践方法 在“抗震概念设计”一节中,教师负责“建筑结构规则性”和“结构延性设计”等重难点的讲解任务,其余较简单的部分取出分为四个小课题,即“合理选择结构体系”“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减少地震能量向上传输”和“合理选择材料”。课题的知识内容简单,资料丰富且易于检索,适合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的文献检索和阅读能力。学生经一周时间文献检索和调查,形成PPT课件或其他成果,于下周交流汇报。PPT等研究成果可以光盘形式保存,有助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和评定。

3 文献阅读法实践效果

采用文献阅读法进行建筑结构抗震的教学后,课堂氛围、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显著改善。

改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积极性 在课堂上,由学生组织学习,展示研究成果,于讲台上发表PPT演说,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按照学生的思路来解释问题,方便学生理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找准学生的兴趣点和易错点。同时,学生对自己的展示任务十分重视,对同学的展示任务也更为关注,提高了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改善了教学效果。

易于教学成果产生 文献阅读法帮助教师找准了学生的易错点,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点,利于教学成果的产生。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可以是课程中的内容,也可以是土木工程专业领域的任何内容。针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参与部分微课的制作,或者通过文献阅读和资料搜集,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概念的课程论文并公开发表。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中,学生针对“地下结构震动特性”和“江西丰城电厂事故”这两点,形成两篇课程论文,经修改后已公开发表,并由中国知网收录[4-5]。endprint

增加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认同感 在教学中,情感的作用是不可以忽视的。学生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时,往往感到缺少教师关注,也不关注教师,从而丧失学习的兴趣。而在文献阅读法实践过程中,更多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与教师讨论的需要,从而促进了与教师的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同感增強,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讨论研究时就更为顺利,更多学生愿意主动地走进课堂。

4 文献阅读法的推广应用

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中运用文献阅读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为研究文献阅读法对本专科不同课程的适用性,实验中选取建筑力学本科课程班和土木工程概论专科课程班作为试点班级,推广此方法,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也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教学效果有所改善。

文献阅读法在力学教学中的推广 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和造价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计算难度大,解题方法灵活,是学生普遍认为的高难度课程之一。与建筑结构抗震这类综述性课程不同,力学课程更强调分析计算和练习,因此可采用文献阅读法,以学生为主安排习题课。教师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题目,由学生在完成之后相互批改,找出易错点,并推荐代表讲解。面对一题多解时,更可开展小组讨论,学生自行思考后提出不同解题思路,共同研究方法的优劣性,找出最优解法。采用此方法后,学生更愿意动脑思考,课堂参与度更高,对题目解法的印象也更为深刻。实验表明,虽然文献阅读法更加适合描述性的课程,但在强调逻辑和计算的课程中也可以适当采用。

文献阅读法也可用于专科教学 在专科教学中也可以模仿应用型本科文献阅读法的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专科学生虽然理论基础较差,但动手能力强、创造性高,可以将他们的任务更改为调查制作课程内容相关模型或教具等,增加趣味性,从而发挥他们的特长,增强自信心。如在专科班级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中,对建筑物的不同基础类型要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但此部分内容抽象,平面图片也不能清楚展示,所以可以要求学生参考不同的资料,分组制作各类型基础的简易模型。学生用卡纸和竹筷等不同材料完成作品,不仅加深了对基础形式的理解,也丰富了课程教具。此后更有学生自发制作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模型于课堂上展示,带动了其他学生动手的积极性,证明该方法受到学生欢迎,可以提高教学质量。

5 文献阅读法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献阅读法的教学实践证明其可以显著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但从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也可以看出,在不同课程班,不同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反映是有所差异的。

合班教学效果难以凸显 文献阅读法更加适用于单班教学。单班教学时学生人数少,课堂管理容易,学生会更有参与感与认同感,发表成果和讨论的组织非常顺利。而在合班教学中,特别是130人的大班中,由于课时有限,参与发表和讨论的学生比例较低,其过程组织也较难,容易出现冷场或纪律混乱的现象。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制订更为详细稳妥的计划,以加强课堂讨论的组织管理。为避免冷场情况出现,可以采取增加分数奖励等措施来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

后进学生的参与程度较低 在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中,学习能力排名靠前的学生,对新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达100%;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满意度达97%;后进学生的满意度为89%。这说明学生总体满意,但后进学生对此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质疑。因学习能力较差或主动性不高,后进学生在小组工作中往往不能担任主要负责人,浑水摸鱼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收获较少。同时,在毕业年级中,由于学生求职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参与率也略低,因此可采取一些适当的鼓励措施,激发后进学生的积极性。

可能会影响教学计划进度 文献阅读法强调以学生为主,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但学生的理解程度和讲授方法与教师必定有一定差距,存在理解错误或表达不清的情况,需要教师帮助整理思路,补充甚至重新讲解。采用这种方法时,可能会比传统教学花费更多时间,特别是习题类的课程,需要教师进行整体把握控制,否则会耽误教学进度。因此,教师最好在制订教学进度计划时就予以考虑,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同时保证授课进度符合要求。

6 结语

在文献阅读法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学习,形成成果。在建筑结构抗震课程的试点班级中,教学效果得到改善,学生满意度较高,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因此进行了推广。推广实验证明,此方法适用于本专科不同类型课程,综述为主或计算为主的课程都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使用此方法时,不同课程要有所区别,特别是在专科班级中,应强调动手能力和趣味性,才能得到学生的响应和认同。同时,此方法仍然存在不太适合大班教学和后进学生,影响教学进度等问题,可进一步研究改进。

参考文献

[1]叶志明.开设文献阅读研讨课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上海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模式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33-36.

[2]刘汉龙,王腾飞.中国翻转课堂研究的现状与发展[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7):7-10.

[3]任玥,李璇.文献阅读法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4):103-104.

[4]任玥,余琳琳,王源.地下结构震动特性分析及抗震设计展望[J].江西建材,2017(1):35-39.

[5]李青云.关于施工安全问题导致江西丰城电厂出现事故的探讨[J].建筑知识,2017(2):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翻转课堂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