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加工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与实践

2017-09-25 21:55马玉文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4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

马玉文

摘 要 针对资源加工学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从考核形式、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结果表明,通过改革考核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资源循环利用意识,提升了教学质量,为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资源加工学;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4-0104-03

1 前言

考核方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应该能够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同时考核结果可以作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期末成绩占比较大,平时成绩比重较小,考试目的功利化,题型单一,答案标准化,重知识考核,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1-2],难以全面、客观衡量学生的水平。为了培养个性全面自由发展、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其特点体现在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内容全面化、考核机制宽松化等方面[3]。

资源加工学是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学时长、内容多,涉及矿物资源、非传统矿物资源、二次资源非矿物资源的利用,其加工方法涉及化工、矿物、冶金、材料、生物等多学科内容,单一的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难以衡量学生的真实水平,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而且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该课程在考核过程中基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灵活多样的特点,既考查知识,又考查能力和素质;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做出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将日常评

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

2 具体的实施过程

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总成绩由平时成绩(50%)、实验成绩(30%)和期末成绩(20%)三部分构成。

每种考核成绩以百分制评定,60分为合格。过程性考核成绩、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均达到合格,本课程总成绩才有效,从一定程度上保证学生的学习过程效果。在第一次上课时,向学生讲清该课程的考核方式,明确学生在过程性考核中需要完成的任务及要求,以免学生因不明白考核方式,导致考核过程不能有效实施。考核方式实施及说明如下。

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注重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考核,有助于学生培养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在过程性考核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等意识,主要通过课堂出勤、课堂互动、作业、小组讨论、阶段测试、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

过程性考核占总成绩的50%,共安排八次,单次考核按百分制进行评定,60分为合格。每种考核形式的占比为课堂考勤—5%、作业—5%、阶段测试—10%、课堂互动及小组讨论—10%、课程论文—20%。

考核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课堂出勤。采用点名和签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点名在教学日志上进行记录,采用随机抽点和全点名相结合的方式;学生签名采用签到表方式进行,在考核过程中提前打印出几份签到表,随机抽查几次,让学生自己签名,最后核对一下总人数即可。

计算方法:考勤总分100分,未请假视为缺课,无故缺课三次或六学时,可以取消该门课程的考试资格;请假次数不得超过三次,考勤成绩=考勤总分除以该生的点名次数再乘以该生的到课次数。

2)作业。作业的布置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同时布置一些让学生自由发挥的题目,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作业有以下两种形式。

①围绕课堂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检查课堂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比如浮选的定义,浮选过程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浮选过程的。学生可以通过查找书本知识和网络学术文献完成,通过提交作业,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②专业教育视频观后感,这是一种非标准答案的作业,贯穿整个课程的授课过程,将课程教学与专业教育结合,在课前或课间抽出几分钟时间,播放一些全国各省市区部分企业在资源循环利用方面的先进做法,涉及粉煤灰、尾矿渣、废水、废旧轮胎、废旧塑料、报废汽车等多种资源。同时,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增加一些全国知名专家学者所做的有关资源循环利用的讲座,以充实教学资源。通过观看视频,提高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对资源循环利用的前景充满信心。

第一种形式的作业是常规作业,有多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从网络教学平台按时提交,在截止日期之前可以多次修改提交;第二种形式的作业是到该门课程临近结束时提交,需要手写,最低800字。

单次作业总分100分,作业成绩分为三档,只要按时提交作业的都可以得到60分;如果比较认真且答案没明显错误,可以得80分;如果有新意,可以得100分。避免学生之间相互抄袭作业。

3)小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八个小组,每组五人,选出小组长一名,以“隔堂讨论”的形式进行[4]。以化学分选章节为例,化学分选中的焙烧作业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焙烧的种类、各种焙烧的定义及原理,影響焙烧过程的因素等。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包括煅烧作业该如何定义,原理是什么,影响菱镁矿煅烧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煅烧过程的……对于定义很容易找到答案,但是对于影响菱镁矿煅烧的因素及如何影响的,则需要查阅相关学术论文,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针对各自在煅烧作业中涉及的知识点存在的收获、困惑、疑难,互相切磋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讨论菱镁矿的煅烧影响因素,属于学生自由发挥的知识点,有很大的讨论空间,讨论每个因素是如何影响的,并说明自己的理由。同时可以延伸至其他的碳酸盐矿物及硫酸盐矿物在煅烧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学生共性的问题可以由教师解答,如果该问题属于实验教学的内容,可以在实验教学中通过实际操作得到答案。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或个人要有口头奖励,同时在平时考核中给予适当加分。在此考核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有效沟通、尊重他人、团队配合等能力。endprint

4)阶段测试。由于课时较多(80学时),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情况,阶段测验显得尤为必要,通过阶段测验,不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阶段测试试卷总分为100分,围绕资源加工学的定义、物料基本物理化学特性、粉碎与分级、物理分选、化学分选、表面物理化学分选、化学分选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出题,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综合题等类型。从测验结果可知,没有不及格现象,在课程重点内容(分选指标的计算、分选原理等)方面得分较高。这说明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掌握还是比较好的。

5)课程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考核学生对于学过的资源加工的基本知识,能否对某一种资源形成一个专题性的认识,是否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该选题主要是结合课程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某种有价元素展开综述,包括铜、钴、镍、钒、锰、铝、镁、锌、铅、金、银、钨、稀土元素、稀散元素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某一种元素的来源及提取方法,或某种资源中多种元素的提取方法等。对确定论文题目、文献资料搜集及撰写论文、论文排版、PPT制作、答辩这一过程,由组内成员协作完成,组长统筹安排并实施。该过程的评价方法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

组内评价:由组长根据课程论文的任务,结合组内成员的能力大小,分配给组员,组长依据组内成员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写出评分依据。

组间评价:在进行PPT答辩时,某一组选出一名组员进行汇报,该组内所有成员可以参与答辩,汇报及答辩时间不超过20分钟;其他七个小组组长担任评委,为该小组打分,并写出打分依据。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担任观察员角色,让学生分别站在“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角度完成考核过程。在评价与被评价过程中增加知识广度,提高沟通能力。

课堂论文总分100分。答辩评委由各小组组长组成,根据论文完成情况及答辩情况,结合组长的意见,综合评定成绩。

实验考核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5]。该课程包含12学时的实验,实验考核主要从实验纪律、仪器操作、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报告书写等方面进行。本课程安排六个实验,六个实验报告总计100分。

其中,前四个实验是验证性实验,包括磨矿—时间实验、摇床分选实验、磁选实验和浮选实验,每个实验15分。通过验证性实验,加深学生对不同资源加工方法和设备原理的掌握。

另外两个实验为设计性实验,主要是围绕化学分选中的煅烧作业设置的,分为煅烧时间实验和煅烧温度实验。为学生提供一种碳酸盐或含结晶水硫酸盐物料,让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利用已学化学知识进行热力学计算,自行设置温度点和时间点,观察实验指标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结合课堂理论知识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每个实验20分,从成绩分配上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

期末考试 过程性考核合格的学生才可以参加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试卷结构主要是名词解释、填空、简答、计算以及综合分析题,全面考核学生对于资源加工基础知识和重点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增加非标准答案试题,比

如:结合课堂知识和专业教育视频,谈一谈你对资源循环利用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之道。如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

3 实施效果分析

经过对比该课程考核改革前后两个班级的成绩,发现经过考核改革试点之后,学生在90分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由考核前的5个增加到13个;没有出现不及格人数;成绩在80~90分人数最多,处于中等(60~70)的人数为1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完成每一项考核任务,课堂教学效果较好,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期末考试实行“无人监考”,在科学网上进行了报道,产生广泛影响[6]。指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其中以“城市矿产”为主题,参加山东理工大学暑期实践项目和国家级资源高效利用创新创意竞赛,均获得一等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给予较高的评价。

4 结语

通过对资源加工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本专业的重视,在过程性考核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能力、有效沟通能力、自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资源循环利用意识。

参考文献

[1]杨爱英,宋扬.高等教育考核方式改革初探[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2):19-20.

[2]王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构架的践行:本科教学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J].南京理工大學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8(2):82-86.

[3]柴晓东.高校学生考核方式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3(4):29-32.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蔺丽娟.普通高校课程考核现状研究:以集美大学为例[D].福建:厦门大学,2013.

[6]廖洋,路恩春,祁志强.山东理工大学试点“无人监考”

效果好[DB/OL].[2014-12-22].http://news.sciencenet.cn/html

news/2014/12/309795.shtm.endprint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教学改革
应用型法学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探析
论高职物流专业包装课程开发与改革?实践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的信息化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