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2017-09-27 07:56陈佰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思维

陈佰英

摘要:阅读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要提高学生的素质,阅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实践活动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3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些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先进理念的引领,囿于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漠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要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学方法。

一、 整体感知文本

在学生尚未熟悉教材甚至根本没有接触教材的基础上提出教学要求,展开教学活动,生吞活剥,其结果往往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自主探究是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基础。如阅读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首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和吟咏,感受文中对荷塘景致的整体描绘,深刻体验文本,从而把握文章的基调——“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感受作家那“颇不宁静”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一定的整体感知下,进一步认识和探究具有意味的词语功能和审美能力,进而体味作品的意旨甚至深层的哲理意蕴。

二、指导规范阅读阶段

学生经历了高一的自由个性阅读阶段后,基本形成了阅读习惯,有了一定的探究方法,然而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扬子曰:“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东岳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舍舟航而济乎渎,未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未矣。弃常珍而嗜异馔者,恶睹其识味也?委大圣而好诸子者,恶睹其识道也?”这里就有一个阅读品位的问题,高度决定视野和胸襟;这里还有一个阅读趣味的问题,培养纯正的阅读趣味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所以,在高二这个巩固和过度阶段,教师的指示范围阅读是非常必要的。

三、让学生享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概括之欲

分析概括能力是养成阅读思维能力的前提。分析的过程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就是对课文词句进行分析和理解,理解文字的本身意义和在文章中的语境意义,从而达到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概括。学生通过对文章的探究性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比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道:“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虽然寄情于山水,描写了田园风光的美好与乡居生活的淳朴可爱。走向官场,能为人民做一些事情,是我们大部分的愿望。尤其像陶渊明心中有远大抱负的人,更是不能仅仅满足于山水和自然。但在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由于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权利斗争剧烈。所以,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愿意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他担任彭泽令八十一天时,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所以隐退。从此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所以,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和学生不能拘泥于现成的说法,要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研究之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特长,提出一些创造性的想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阅读的能力。

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训练思维的创造性

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过:“偶然的机会对素有准备的人有利。”这说明了知识的广博性和创造思维的“顿悟”性之间的必然联系。拓展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重要基础。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做到“讲要精,学要透,练要巧,用要活”,要使学生真正善于阅读,善于笔记,善于思考,善于表达,善于检索。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没有“求异”,难有“创造”。提倡学生自觉求异思维,就要鼓励学生多发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提倡学生大胆发问,勇于质疑,发表己见,求异探索。还要在教学中努力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开拓思路,用多种方法,探究语言现象,解决语文问题,对有创建的思路给予应有的肯定和鼓励。这样,关注思维品质培养,阅读就会“一文多解”,课堂就会“见仁见智”,作文就会“有感而发”,学生就会“主动探究”。

五、运用艺术思维方式解读文学文本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作品的美具有飘忽、朦胧的特点,它决定了解读、审美体验和意义阐释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有利用直觉领悟和心理体验的艺术思维方式,才能进入艺术,只有用空灵蕴藉的语言才能传达作品的审美蕴涵。由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是不能用纯粹客观的词语描绘的,教师往往要通过模糊的具有诗意的弹性语言进行富于情趣的美感描述,激发学生欣赏玩味的兴趣。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师只是艺术王国的一个“导游”,文学的美景靠学生自己领略。教师采用形象比喻和意境描述的方法,能有效传达教师意识和作家意识相遇、相认、相融合时的初始经验,容易诱发学生的想象,对文本的审美韵味产生创造性理解。科学的特征在于批判思维,不迷信、不盲从的批判和探索精神才是科学的精髓。这是中学语文教师文本解读的关键。

六、引导学生有选择的阅读,在阅读中发挥想象

语文教学通过一篇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受力和审美力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创造力,每一篇文章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文章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的想象、思维和情感的参与过程,并体现着强烈的个性特征。

教材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选择最有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专题。突出个性生命活动的民主性和参与性,给学生一個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创设一个展现生命个性、能力与学业成果的良好环境,使他们的生命力在创造性阅读教学中得到充分展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同时对社会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传统教学观念,充分意识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使其成为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这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围绕“三告”,做足文章》肖培东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3年第11期.

【2】吴思思.中学外国文学课文阅读教学例谈[J]. 文学教育(下). 2007(08).

【3】黄琼.谈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思维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