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017-09-27 21:06刘美君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刘美君

摘要: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建筑行业迅速发展壮大,庞大的市场需求也给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其发展趋势作简要论述。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8.5

一、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发展背景综述

1.1、高等职业院校发展背景-以广东省为例

“十一五”期间,广东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体制改革,率先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时期的伟大进程。新的历史任务让我们更重视专业性人才培养;工业化,现代化的脚步也对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教育就在这改革的浪潮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与活力。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严正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隶属于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大政府机关,财政部门,联合社会民营资本,应加大对高职教育体系的扶持力度,重视高职院校对区域经济繁荣做出的卓越贡献。据资料显示,仅广东一省,“十一五”期间,高职院校高技能专门人才输送量达75万人次以上,为广东省经济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与根本保证。可以看出,高职教育体系与地方社会经济密不可分,这也令高素质的专业性一线工作者成为了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紧缺型人才。如何完成高职教育内部体制改革、提高高职院校基础培养能力、培养出适宜社会发展的技能性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体系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1.2、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发展概况

目前,建筑行业仅次于工业农业,成为了我国第三大经济支柱型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带动了土木类相关专业的发展。建筑工程专业隶属于土木类,是一门具有较为完善的教学理念及大量优秀教学案例的传统学科,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与传统建筑工程专业相比,具有技能性强、市场导向性强、实践机会相对丰富等优势,为市场输送了大量领域相关的优秀一线人才。

二、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现行问题

2.1、沿袭传统教学理念,创新发展意识淡薄

依据传统高职教育大纲要求,高职毕业生应能够建立相对完善的相关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具有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同时接受实用技能培训,具备岗位职业能力,成为专业相关的技术型人才。而现有建筑工程专业具有的普遍问题则是现行教育体系难以与社会发展进程接轨,教学模式难以推陈出新,教学思维保守。

2.1.1.专注理论知识体系建设,轻视与生产实际结合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发展至今,已取得相对丰硕的理论教学成果,然而市场对于一线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具有完善的相关专业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具有岗位实际操作能力。而高职院校教育手段与社会相关行业联系紧密度不够,造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步踏入相关行业工作时出现磨合期长、培训期长、理论结合实践能力薄弱等普遍性问题,长此以往,造成了毕业生待岗时间长、企业人员利用率低,社会资源重复配置等问题。

2.1.2.师资力量不足,缺乏现代化教学手段

据资料统计,2009年,广东省高职高专在校生人数高达69.37万,教职员工数量仅为3.09万,专任教师数更是仅有2.09万人,生师比为19.25:1,与教育部规定标准16∶1 相去甚远。教师数量短缺,教师质量良莠不齐,教师结构架设不够合理是广东省高职教育面临的有一大问题。而正是教师资源的短缺使得广东部分院校没有完善的教师招聘考核标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盲目聘用上岗,师资力量薄弱也造成了教学质量不达标等一系列连带问题。同时,高职教育体制的教师培训体制及评定体制尚未成型,职业教师培训机制也尚不健全,高素质人才流失严重,师资资源后补力量不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计算机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已广为普及,绘制图纸,预算管理等一系列工程进程都需要掌握相应的软件操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不足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成果。

2.2、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实践设施及场所不足

高职教育的设立目的即在于让学生通过相关专业学习获得一技之长,着重点在于其职业技能能力,然而传统教学理念缺乏实践机会,实践场地及实验器材不足,大大制约了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学生大多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本应成为教学重点的专业技能培训环节少之又少。校方缺少严格规范的生产实践安排,使得实习实践最終流于形式。

三、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发展建议

3.1、引进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教师评定考核制度

首先,校方及地方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专业配套设施,注重实验教学成果,尽快建立起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实训建筑场所,同时也应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其次,学校应将教师评定体系严格化,提高师资水平,保证自身院校专业的行业竞争优势,对在岗教师严格考核,引进高水平人才,发挥人才带头作用,提升院校竞争软实力。

3.2、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注重学生实践技能培训

“校企合作”体制极大程度上缩短了学生重复培训周期,校方为学生提供行业一线实践机会,获得与社会企业沟通渠道,还能即时了解行业动态,完善体制改革;企业方也可在与校方合作同时,宣传企业文化,对于高素质人才有优先选择权利。可以说,这是一个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方案。机制从无至有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校方也应对生产实践的重要性给予重视,安排实训场所,增强在校生行业竞争力。

3.3、设立行业从业资格证书培训体制,增强学生行业竞争力

从业资格证书与学历文凭一样,都是学生择业就业的“敲门砖”,现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安排对这一内容涉及程度不深,使得学生在取得这一资格认证过程中由于能力受限较为困难。学校开展相关课程不仅有利于本专业学生职业发展,也可提升本校就业率,提升学校在业界的口碑地位。

结语

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应深化改革,紧密结合市场经济走向,完善教育体制,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应创造实践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岗位职业技能水平,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活力。

参考文献

[1] 杨晓龙.浅谈加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06)

[2]辛曼玉.广东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04)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