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2017-09-27 13:05常志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工学交替改革创新校企合作

常志华

[摘 要] 通过对“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探究,寻求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突破口,为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技术工人找出路。本文分析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4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模式是大中专院校谋求自身发展,主动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培养能够满足社会、企业需求人才的重要方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及学校学生就业、企业人才引进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现状调查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够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沟通不畅、冷暖不一

1、合作目的不同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国家对中职教育改革的有力措施,通过学校、企业及时沟通,解决学校学生就业问题,摆脱企业人才引进问题达到“双赢”,最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完美“三赢”。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的前提是“就业”,企业与学校合作是看到学校丰富的人才资源,是以“利益”为先,当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时,企业就无法顾及学校的“就业”之本,当学校的“就业”不能满足,就会忽略与企业的合作。

2、供需时间不同

以传统家电制造业(空调)为例,企业在行业内部形成自己的淡旺季,在每年的春节前后,是企业人才最缺失的时候,企业需要大部分人才引进,但是作为学校来讲,正是学生教学计划任务最重的时候。5、6月份学校教学计划完成,学生需要就业的时候,企业开始进入自己的“淡季”,不需要大量的人才。企业需要人才是按照订单、生产任务来确定的,学校学生学习是按照教学计划、教学任务来确定的,这样就必然造成“学校、企业冷热时间”不一致。

(二)认识不一、饮鸩止渴

1、管理、待遇不同

现在很多学校把“工学交替”放在学生上学的第三年,作为学校是以工学交替的形式把学生输入企业,学生作为“实习生”进入企业,学校由于师资的缺乏,根本没有专职人员对实习学生进行全程跟踪管理,从而导致对实习学生的放任,基本上实习对等同于就业。学生以“实习生”的心态进入企业。企业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和企业员工实施全员管理,“实习生”=“员工”这样就让学生在刚刚进入企业的时候产生挫败感,很难适应企业生活。同时,学生是“实习生”,企业没法按照正常员工给学生提供“五险一金”,這样就造成工作性质、强度一样,待遇有差别。学生实习结束,工作结束,企业的人才引进,成为昙花一现,学校的就业成为泡沫。

2、深度、难度不同

针对不同的专业,企业对就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深度要求不一,对于电子专业、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市场营销、速录员等专业的实习生,由于专业技术技能要求比较低、数量比较多,企业需要学校进行短期培训,能够尽快上岗,而对于会计专业、计算机网络维护等专业,企业希望能找到一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实习生,这样能够尽快的适应工作要求。这样就造成有些专业有很多企业合作,有些专业企业合作难度很大,造成学生跨专业、跨行业就业现象严重。

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持久健康发展对策

(一)建立专门校企合作部

校企合作部是学校针对学生“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就业实习、就业指导、企业沟通、专业设计、培养方向等问题设立专业的部门,有专人负责。

1、分析企业需求,合理安排“工学交替”时间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首要任务是做好企业需求的调研工作,把企业需求作为学生培养的方向,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成绩、不同年龄的学生分类进行“工学交替”安排。例如: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工学交替”可以安排在周末、寒暑假等时间,数控机电专业的学生安排集中学习,集中顶岗实习时间。学生分层次、分年龄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工学交替,而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刀切”形式。

2、指导学校课程改革,组织教师企业培训,突出企业主导地位

企业是学生将来工作、生活的主战场,是人才需求的集中地。企业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才,学校负责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技能,学校就培养什么技能。企业的需求“倒逼”学校的改革,让学校成为企业人才需要的后花园。课程改革方案,必须把企业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课程设置,必须以企业用人作为导向。从而实现学生企业与学校的无缝对接。

教师队伍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教师对企业需求的认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对企业的认知。打破教师体制,让企业的师傅走上“讲台”,让学校的老师进入企业。不要让编制成为两者之间的鸿沟。老师需要做到“上得了讲台、下得了企业”,同时,需要保证各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让企业实训作为老师生活的家常饭,而不是奢侈品。让学校实验室走进企业,企业培训走进学校,做到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3、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分阶段实现“工学交替”

根据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学生情况,对顶岗实习、工学交替采取不同的政策,分时段、分年级、分专业进行安排。把工学交替作为学生学分的一种评定,有企业负责。 让“工学交替”作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成为结业考试,领取毕业证的硬性指标。

采取多样性的合作,对于计算机类、电子类专业可以采用冠名方式,如“美的”班、“中达电子”班等实施专业化、对口化的培养,企业与学校全程合作;对于酒店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可以采用双循环工学交替”模式即学校(理论)—工厂(实践)—学校(理论)—工厂(实践),让学生走进工厂,体会工作,发现问题,再走近课堂,解决问题;对于服装设计与制作、会计电算化等专业可以采用“订单式”“定制式”培养,企业进行入岗前考核,学校进行基础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参考文献

[1]林婧 “工学交替”实践教学效果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1年

[2]罗汝珍 职教集团办学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 2012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交替改革创新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
新时期高校体育管理创新的理性思考
浅论对环境监察执法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以承接旅游服务外包为特色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