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

2017-09-27 00:32陆玉飞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应用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陆玉飞

摘要: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阶段中十分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应用题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比较难的内容,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厌学情绪比较大,应用题教学的开展受到影响。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应用题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中国分类号:G623.5

应用题在小學数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教学时所采用的方法也比较落后,导致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小学应用题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在某一种事物上,他们的各种能力也不健全,一些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的讲解来自行解决题目,觉得应用题很难。此外,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采用题海战术,时间久了,学生对应用题很容易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教学效果也就很难实现。

2、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

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形象化的认识,而数学应用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无法对数学应用题中的数量以及关系进行分析,更无法利用数学思维以及知识进行应用题的解答。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所选择的应用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学生对数学问题感到陌生,没有兴趣学习。

二、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小学数学应用题大部分是利用书面语的形式进行描述,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和能力,了解题意,解答题目。教师应让学生认真、细致的阅读应用题的题干,了解题目中所讲的内容,哪些数字是有用的,哪些是干扰的,应用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学生不仅要边读题,边思考以上问题,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线段图进行数量关系分析,使抽象的应用题变得形象、具体,从而更好地掌握应用题意。

2、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容易产生兴趣,并能够在此基础上激发自己的思维意识和能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例如故事、动画、图片等,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兴趣,从而使应用题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时,为学生讲“猪八戒分桃”的故事:悟空摘桃回来,只给了猪八戒1个,给了唐僧8个,沙僧5个,自己留下了6个。猪八戒一下子就急了,嚷着说自己1个不够吃,唐僧叫悟空重分一下,悟空不愿意。唐僧只好叫猪八戒分,要求每人一样多,可猪八戒一时想不出来怎样分……这时问学生:“谁能帮助猪八戒分一下桃子呢?。”学生会感到新奇而陷入深思。学习了今天的新知识后就能帮猪八戒很快算出了。这样就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激发了学习的动机。[1]

3、将应用题是实际生活相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数学题目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根据生活中的发生的事件进行应用题教学,让学生感到好奇,提高探究的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例如:我们今天要进行植树活动,要求分两组进行植树,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40棵树苗,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树苗;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树苗多,人少分到的树苗少。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棵树苗?当然,题中还缺少男、女生人数的条件。将应用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2]

4、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他们在解题时也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只要学生的解题过程以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促使学生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开发自己的思维意识,锻炼思维能力。

例如这样一道题:一个服装厂原来做一种儿童服装,每套用布2.2米,后来改进了裁剪方法,每套节省布0.2米。原来做600套这种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解法一:根据数量关系式“布的总米数÷现在每套用布量=现在可以做儿童服装的套数”,列出算式2.2×600÷(2.2-0.2)=660(套)。解法二:根椐数量关系式“用节省的布做的套数+原有的600套=现在可以做儿童服装的套数”,列出算式0.2×600÷(2.2-0.2)+600=660(套)。通过一体多解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意识和能力的提高。[3]

结束语: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难的部分,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更好地进行应用题教学。

参考文献:

[1]欧惠霞.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其策略[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3.8(1):5-6.

[2]何绍峰.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亟待完善的地方及改进策略的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5(16):236-237..

[3]蒋金花.从实践的角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创新[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