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7-09-27 06:15卢赵英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卢赵英

摘要: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历史,祖先们为后代留下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些文化蕴含着丰富而宝贵的语文教学资源。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承担着民族文化复兴的重任。因此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更多地关注、融入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学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它传承了思想、情感与文化精神。可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工具,还是一种文化陶冶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可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气质。因此,如何把握课堂这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每一个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话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必要性

自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被任意蹂躏。而文化大革命发生之后,中华传统文化再次受到严重的打击。因此,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步履蹒跚。文以载道,我们任重道远。作为教育工作者既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要承担起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重任。同时,语文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而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既能够防止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又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谓一箭三雕。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方面,提升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

语文教师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人的传统文化修养,对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深度与广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为了更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探究、研读、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中自觉学习、传承传统文化。此外,还要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逐渐形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评价能力。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无形中也提升了教师的个人文化修养。

(二)学生方面,了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于学生来说,首先充分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心底油然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产生一种自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其次,学生应时刻提醒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文化、思想道德素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中华传统文化中强调的道德修养,在今天对人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充分认识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之后,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去认识、学习传统文化。

(三)课堂教学方面,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修养

1.充分利用课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热情。古典文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许多学生对古典文学都不感兴趣,难学,怕学。对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推荐一本好书”的读书活动。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应趁机向学生推荐古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可以尝试故意扭曲《红楼梦》的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人说《红楼梦》讲述了宝玉与妙玉的爱情故事,最后与妙玉有情人终成眷属。对于这种说法,许多学生肯定不同意。这就吸引了学生阅读的好奇心,学生纷纷地捧起《红楼梦》,欲一探究竟。

2.挖掘作品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学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古人往往喜欢在作品中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作品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从中获得人生启迪,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境界。如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抒写了自己愤懑与痛苦的心情。为了完成《史记》,司马迁忍辱偷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重点引导学生去分析这种“以生践志”的人生观,感受司马迁的另一种气概。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3.运用现代多媒体手段。现代信息技术集视、听、说等于一体,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与教学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高效的学习。如在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通过PPT对岳阳楼的文化背景作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课文有大致的了解。接着,把这一篇课文的经典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字体以加颜色、加粗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带给学生一种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接着,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去理解范仲淹的忧国忧民精神。这样就缩短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情感。

4.重视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载体。在教学過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品读、鉴赏古诗词,在精炼、诗意的文字中汲取古典文化的精髓。如上王维的《使至塞上》时,其中“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的品读是重点。在品读“直”、“圆”等字词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也使学生吸取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5.课外诵读与实践,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积极开展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成立国学兴趣小组、开展节日活动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积累了文化经典,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丰富了传统文化的知识,提升了人文素养。

结语

总之,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未来传统文化教育之路,需要不断探索传统文化渗透方式,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立志于传统文化的再次复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6-10.

[2]刘玲.传统文化应植根于语文教学中[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探究
论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谈新课程下如何做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渗透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