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预习问题

2017-09-27 20:47韩伟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高效课堂教学

韩伟东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改变过去的传授式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前预习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良好途径,可课前预习是否获得成效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本文将从预习的方法、预习对课堂教的影响等几方面来论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提起预习,在操作性上语文教师各有不同。如何才能高效、有序、完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预习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高效的语文课堂应该具备连续性,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复习。那么,课前预习在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进行了预习,对课文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对生字、词有起码的认知,上课时就会轻松,轻松地朗读,轻松地理解。而如果学生课前对课文未进行任何预习,上课时就会非常吃力,觉得字词一塌糊涂,语言晦涩难懂,文章内容不知所云。课前的自主学习对于上课的效率,对于知识的牢固掌握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如何进行高效的预习

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深知课前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依据和较为成熟的借鉴模式,都是在教学过程过中不断地摸索。怎样有效地落实?怎样做到事半功倍?我采取如下的方式。

1.明确预习步骤。对于预习作业,学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如果没有明确的要求,则不知道怎么样进行。因此,我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步骤来进行,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在预习时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按照固定的步骤,思路就会很清晰。

2.明确预习内容。有了明确的步骤,还要规定预习的内容。如,在预习精读课文时,首先要给课后生字注音,并且找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在预习本上写一遍。预期目标是对本课生字有初步掌握,为朗读课文扫清障碍。其次要熟读课文,做到读正确、通顺、流利。目的是练习朗读,感知课文整体大意。再次,找出课文中难懂的句子,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来帮助理解。这样可以扫清理解整篇课文的障碍,抓住文章的重点。最后,尝试去理解课后练习。课后练习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细节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因此,对课后练习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如果再能尝试进行解答,就会对课文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3.明确预习的方法。知识是无穷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尤为重要。因此,根据学生的原有学习水平,预设学生预习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提供方法上的指导,以便于更好的完成预习任务。

在预习字词时,要逐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识字的方法。如利用汉语拼音,查字典等。在理解词语时,可以告诉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推想等。

在读课文时,提醒学生按照句子的意思读出句中的停顿,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懂课文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把自己当成故事中的人物,设身处地地去想,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把自己置身于文章描写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窃读记》时,文中提到,“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那么在预习时,我就会把这句话提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时细细地体会,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滋味?如果你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有什么滋味?为什么会产这种滋味?你的感受和文中的小女孩的感受是否有相同之处呢?引导学生在预习时反复研究,认真揣摩,以便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在理解课文中句子时,就要抓关键词语。一个句子里词语很多,但是最能表达句意的词语只有一个或几个,这就是句子的关键词语。理解了关键词语,整个句子的意思就理解了。读课文时,根据问题找到关键句,找出关键词,先理解它的字面意思,然后运用比较法,试一试去掉该词或换成别的词好不好,为什么,揣摩、体会不同的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不同作用。

在感知课文大意时,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在上课之前,相信大多数教师都会向同学们做出这样的提问:“同学们都预习了吗?”其实在这里,都想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回答。如果同学们没有反应,也就是没有预习,那这节课是否能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将很难确定。学生是否预习,对一节课的影响巨大。如果没有任何预习,那么文中的生字就读不熟,句子就读不通顺,对课文没有整体把握。如果进行了预习,情形大不相同。如教学《草船借箭》,本篇課文篇幅很长,生字很多,包含的信息量很大。由于布置进行课前预习,安排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弄清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弄清文中出现的四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为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所以教授得非常轻松。学生能读正确文中的生字,流利朗读课文,对课文有初步理解,在上课时老师所讲内容,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文本中出现四个主要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和曹操。通过预习,学生知道周瑜想造箭,诸葛亮要取箭。周瑜心胸狭窄,公报私仇,想加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心胸开阔,顾全大局,成竹在胸,彰显了他的聪明才智。真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彰显了诸葛亮过人的胆略。忠厚的鲁肃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作的恰如其分的评价。由于对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有了起码的了解,所以在上课时进行到任何一个环节,学生都不会有生疏感,都不会迷惑,可以说出自己的见解,并且能对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评论。如,一些会思考的孩子就会问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会笑?他在笑谁?他在笑什么?在大家的质疑中,课文层层推进,达到高潮。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四十分钟,如果对课文事先没有一个充分的了解,那学起来是十分吃力的,而充分预习,学生就会成竹在胸,课堂将会精彩纷呈。在某种意义上,对于学生来说,真正的较量在课前,在课后。

三、避免形式,注重实效

预习和其他作业不同,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具体操作上就需要每一位老师都动一番心思。如果预习仅仅停留在形式上,那不如不做,免得学生浪费时间,没有收效,费力不讨好。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能领会老师的意图,把预习作业能有效落实。预习都是在家中进行,争取家长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家中,课文读了与否,生字认了与否,内容了解了与否,家长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及时地向任课老师反馈。如果缺失了家长的监管,缺乏自觉性的学生就会偷工减料,甚至应付,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在检查预习的时候,我们老师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如,预习作业本是否上交,是否按所要求的格式进行书写,态度是否端正,上课时读课文是否准确流利,回答问题时是否能抓住要点等,凡是在前一天要求的预习内容都要进行系统的检测。

叶圣陶先生说:“自学的本领是用之不竭的能,储能就要储这样的能”。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在正确的引导下被激发,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自我指导学习——挑战卓越》 池春燕等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小学语文预习方法的指导》李筠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前预习高效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课前预习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探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做好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