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017-09-27 23:37金凡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数学教育小学

金凡林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思维逻辑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尤其有助于培养发散性思维。本文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意义和培养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发散性思维;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意义

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材料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它表现为思维开阔、富于联想,善于分解组合,引伸推导,敢于创新。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1、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应试教育培养的是定势思维,而定式思维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涯和职业发展将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打破思维定势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大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有效地打破思维定势。

2、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求知欲

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而创新思维能够让学生们以全新的方法迎接新的挑战。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带来最大的益处就在于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善于接受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培養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助于给教学课堂带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饱满的求知欲。

3、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度,独特的见解,更好地解决解决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习惯于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实现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相同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有效地避免转牛角尖,过于单一地思考、解决学习问题,从而达到完全不同的解题效果。

二、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1、 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思考和发散性逻辑思维

由于小学生的生理结构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更好地化抽象为具体性发散学生思维。 比如,在教学《填数游戏》是,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表格,展示丰富多彩的数学信息,并通过课件的一步步展示,锻炼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发散性。

2、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着重于培养学生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比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教学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课程。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长方形、正方形的纸盒实物,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用加强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点的理解。教学表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再动手拆开纸盒,再根据展开图按照计算面积的方法,学生自行计算表面积,并且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总结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3、激发求知欲,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比如,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有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课程内容。数学老师先出示5+5+5让学生写出乘法算式,学生们很容易地写出了5×3,教师再出示5+5+5+3让学生思考讨论写出含有乘法的算式,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学生们列出了5×3+3、5×4-1、6×3等,虽然课堂教学花费时间多,但却培养了学生寻求新方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情绪,这样不仅仅能够提高课堂的丰富性,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4、数学老师设置开放性学习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是基于教材上的数学问题展开讲解。但是基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目的,数学老师可以考虑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比如,在讲解元角分知识时,对于买一种东西怎样付钱,就可以模仿现实生活中的付款行为。通过该活动,老师打造开放性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想出各自不同的付款组合,从而更好地培养自身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5、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营造思维活动的环境

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就必须摒弃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思维开发。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发散学生思维为根本,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学中,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小组合作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最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6、转换角度思考,训练思维的求异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最为有效的渠道便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数学老师在讲解一个数学方法后,便要注重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联想到几个相近或者类似的计算方法。 数学老师还要注重学生使用教学反例,从而有效地解决学习过程中所犯下的错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判断"两个质数相加,和一定是偶数"命题时,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抽象能力则很难以回答。但是如果教学反例,比如2+7=9,就能够非常简单地回答该问题,同样引导学生在想出其他的答案,比如2+13=15,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结束语】发散性逻辑思维,对于学生日后的学习和个人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又能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晶.浅谈小学数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1(8)

[2]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数学教育小学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