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良心

2017-09-27 18:32王桂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9期
关键词:包弟巴金小狗

王桂梅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 分析学情,做好导入。

对经历过那个时期的人来说,文革是一个永远无法忘记又不愿记起的梦魇。文革对现代的中学生来说,是一个盲区。因此,在学习《小狗包弟》的时候,对背景的了解就变得非常重要了,唯有注意到小故事背后的大背景,才能理解到:作者在对小狗包弟的深沉的思念和真诚的忏悔的背后,是对自己在那个时期背叛真诚的无情的解剖,是对自己无力保护自己的所爱甚至无和把握自己命运的痛苦,是对那个人性扭曲的时代的控诉,是大爱和大恨的交织,也是一个最无责任者对责任的痛苦拷问。因此,在对背景的介绍中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材料,采用故事讲述、画面展示以及文章朗诵等方式,让他们在短时间里走近那段荒诞的历史。

二.走进作者

巴金有一部重要作品《随想录》,它是巴金晚年创作的一部杂文集,是他直面“文革” 灾难,正视人格扭曲,再现历史真实,说真话,表真心的典范之作。这部作品在当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此来履行一个知识分子应尽的历史责任,从而达到了文学和思想的最后高峰。今天,我们一起来拜读《随想录》中的名篇《小狗包弟》,品味他被誉为“20世纪中国的良心”的个中真意。

三、案例(精彩片段)描述

师:包弟不是一条普通的小狗。诵读2-5自然段,画出描写包弟动作行为的字、词、句子,用“这是一条_______的小狗,然而它_______”的句式,说说包弟的特点。

师:“我为什么没有小狗了?你怎样看待巴金把包弟送上解剖台这一行为”?

生: 因为文革抄“四旧”:一则养狗可能会被当做是小资情调;

二则这只小狗的来历非同寻常,甚至可能被定为“里通外国”的罪名:为了保全全家人,不得不把包弟送上解剖台。故而巴金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是出于无奈。

师: 造成包弟命运的罪魁祸首是谁?

生:文革乱世

师:包弟如此聪明可爱、有情有义,却因为“文革”失去了生命。小狗的结局尚且如此悲惨,生活在“文革”时期的人的命运又怎样呢?“文革”到底是何等的洪水猛兽?

生1:老师,我们搜集了视频和图片(播放文革图片解说:在“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盲从的所谓的革命浪潮声里,台上的他们被打为“走资派”“反动派”。国家副主席刘少奇同志在挨批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 彭德怀,八年的监禁生涯,无尽的非人折磨消散了大元帅往昔的神采;著名翻译家傅雷夫妇在文革中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9月2日夜双双自杀于家中;“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走进了北京的太平湖。)

生2:巴金呢?放弃包弟并没有换得保全一家人,1968年8月,巴金被关进牛棚改造,随后经受了大字报、挂牌游街等形式的批斗。

1970年,到农村改造,掏大粪、喂猪、背稻草、种地……

1972年,妻子萧珊在饱受精神折磨后患上癌症,病逝。

巴金的儿子在劳动改造的过程中也饱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性格变得内向抑郁,疾病缠身。此时,巴金69岁。

巴金曾在《病中》一文写道:“当姚文元拿着棒子的时候,我给关在牛棚里除了唯唯诺诺之外,敢于做过什么事情?十年间我不过是一条含着眼泪等人宰割的牛。(学生搜集的资料画面真实、解说让人内心颤抖,理解讓我刮目相看,也着实感动)

生3: 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即使一条小狗,也不能摆脱 “文革”无情的迫害,比如包弟

师:对于巴金,包弟的离去已经不可挽回,唯有对小狗包弟无尽的怀念和深深的歉意。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巴金对包弟的怀念与歉意?大声朗读该部分,找出你认为最能反映巴金内心感受的句子读一读。

生4:(1)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想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自责)

(2)我自己终于也变成了包弟,没有死在解剖桌上,倒是我的幸运……(悔恨)

(3)满园的创伤使我的心仿佛又给放在油锅里熬煎。(创伤的三层含义:对物是人非的景色的触景生情;对已故的妻子和包弟的思念;还有当年为了保全全家将包弟出卖而感到无比的忧伤,这使得他的心仿佛在油锅里熬煎。真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以上句子都可见巴金内心之沉痛,歉意之深。

师: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条小狗来反映“文革”的现实,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生5:一、提醒我们,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 (“以小见大”的写作特点)

师: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 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人类惟有忏悔自己的行为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互存互进。惟有忏悔我们的社会才会走向和谐,人类才会走向美好的大同。

有人说他懦弱,他本可以活得更畅快些。可他却主动背上了精神包袱。有人说这正是他人性的闪光点。巴金的忏悔让我们看到了他自我反省的勇气和气度,对良知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人性真善美回归的呼唤。所以,我们称他是“中国的良心”。

四、练笔。

如果你要向好朋友推荐《小狗包弟》,你会怎样推荐呢?请写上一则推荐语,10-70字之间。

示例:情义与怯懦的对比,可爱与残暴的较量,一条小狗展现一个可怕的年代,一颗忏悔的心撑起一个大写的人。小狗包弟,让我们笑着,哭着,心痛着……

五、案例反思

我庆幸自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一)尊重学生,关注思想。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就会学得轻松、深刻。

(二)以小见大,读懂作者。

小狗虽小,却也是一条生命,善良的生命应该获得生存权。写一条小狗的遭遇,反映连一条狗都不能逃过劫难,更能体现“文革”时代任何生命都不能免受侵害的现实。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一个人惟有忏悔自己的罪过才能获得新生;一个民族只有忏悔自己历史上的过失才会远离偏执,专制和野蛮,走向理性与文明;有人说他懦弱,他本可以活得更畅快些。可他却主动背上了精神包袱。有人说这正是他人性的闪光点。巴金的忏悔让我们看到了他自我反省的勇气和气度,对良知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对人性真善美回归的呼唤。所以,我们称他是“中国的良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包弟巴金小狗
一生
巴金的“不在意”
“害”与“被害”的叙事:延展《小狗包弟》最重要的张力
重读《小狗包弟》
巴金人物轶事——因书得爱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小狗
巴金《小狗包弟》赏析
小巴金“认错”
小狗走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