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和防治措施

2017-09-30 04:18刘艳亮封力源
农业与技术 2017年17期
关键词:产量措施

刘艳亮+封力源

摘 要:玉米矮花叶病毒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分析病害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促进玉米增产。

关键词:玉米矮花叶病毒病;产量;发生;措施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931048

玉米矮花叶病又叫花叶条纹病、黄绿条纹病,是玉米主要病害之一,在玉米重要栽培区都有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一般可使玉米减产3%~10%,重发生年减产明显,危害严重时造成玉米整株死亡,颗粒无收。

1 发病症状

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矮花叶病毒病,以苗期侵染受害最重,一般3~7片叶发病最重,发病初期,幼苗心叶基部细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褪绿小点,以后沿叶脉扩展到全叶,叶色浓淡不均,叶肉失绿变黄,叶脉仍保持绿色,形成黄绿相间的条纹,生长后期,病叶变成黄绿色或紫红色而干枯。发病重的病株的苞叶、叶鞘、雄花穗有时出现褪绿斑,生长缓慢、茎细,根部不发达或萎缩,植株矮小,株高常不及健株高度的一半,多数病株提前枯死,不能抽穗或抽而不实,籽粒瘦小,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玉米抽穗后发病受害较轻。

2 发病侵染源

玉米矮花叶病毒属马铃薯Y病毒组,寄主范围广,主要初侵染毒源来自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和作物,是病毒的越冬寄主,北方以芒草和牛鞭草等为主,该病毒可用汁液摩擦接种。带毒种子发芽出苗后也可成为发病中心。

3 传播途径

3.1 蚜虫传毒

传毒昆虫与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与传播关系密切,带毒虫源数量多,易造成病害流行。如蚜虫、蓟马、灰飞虱,其中蚜虫是主要介体,多达20多种,玉米矮花叶病毒主要借助毒蚜虫在植株与植株、田块与田块之间扩散而传播,自然条件下,蚜虫迁飞到玉米田吸食叶片汁液,一次取食获毒后,以非持久性方式传播和汁液摩擦传播,可持续传毒4~5d。病毒潜育期5~7d,温度高时3d即可显症。蚜虫大量繁殖后辗转危害,造成病害流行。

3.2 种子传毒

染病的玉米种子带毒率高,致田间初侵染源基数增大,一般在0.05%上下。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病毒借助蚜虫大量繁殖可迅速传播。

4 发病条件

4.1 气候因素

暖冬非常利于传毒昆虫特别是蚜虫安全越冬;春旱,有利于蚜虫繁殖,干旱使玉米苗期生长缓慢,抗病力下降,弱苗增加,容易感病;夏季干旱利于蚜虫繁殖、迁飞到玉米田吸食传毒,大量繁殖后辗转为害,病毒通过蚜虫侵入玉米植株后,潜育期随气温升高而缩短,病毒病发生重。但在6—7月雨量充沛的年份,降雨量对蚜虫繁殖为害影响大,不利于蚜虫的迁飞和传播,病害发生轻。

4.2 播期影响

播种过早,有利于害虫越冬和繁殖,玉米易感病的苗期与蚜虫发生危害高峰期相吻合,扩大了病毒侵染的机会,造成病毒病发病重。

4.3 品种因素

玉米自交系不抗病,杂交种比亲本自交系抗病。而当前生产中使用的许多品种基本上都不抗矮花叶病毒,且种植面积大,容易感染病毒病。

4.4 田间管理粗放

田间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荒草重的田块,扩大了蚜虫和灰飞虱的栖息场所,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易发生病毒病。

4.5 不合理施肥

施肥比例不当,氮肥使用过多、有机肥用量减少,少施微肥锌、铁等,导致土壤养分不均衡,降低了植株的抗病性,玉米容易感病的重要原因。

5 防治方法

防治病毒病的核心是控制毒源、减少虫源、避开危害,综合防治要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

5.1 农业防治

5.1.1 选用优质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合理选用耐病、抗病的优良杂交种是预防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如农大3138,农单5号,丹玉6号。

5.1.2 适期播种

调整玉米播期,种植玉米采用地膜覆盖的方式,地膜的增温保墒作用可使玉米早出苗,玉米幼苗期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减少病毒传播,降低病株率。

5.1.3 加强田间管理

尽早识别并拔除病株 是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措施之一,一般田间最早出现的多为种子带毒苗,结合间苗及定苗,玉米植株3~4叶期逐田检查,彻底拔除田间早期感病弱苗和种子带毒苗,集中深埋或烧毁,减少侵染病源。杂草密度大的地块田间病株率可高达12%,冬前或春季要及时中耕清除地头、田边以及田间的杂草,以压低蚜虫虫口基数,减少传毒寄主、消灭毒源,减轻发病。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增施有机肥,增施锌、铁等微肥,玉米植株孕穗期喷施壮穗灵,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玉米生长健壮,缩短感病期,减轻病害的发生。适时浇水。

5.2 化学防治

5.2.1 做好种子处理

在种子处理方面可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拌种,能起到隔离病毒感染、驱避地下病虫、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的作用。具体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用玉米种子重量0.1%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25%吡蚜酮兑成母液拌种,防治苗期蚜虫效果明显。

5.2.2 苗期对蚜虫尽早进行药剂防治

尤其对沟边、道旁和杂草多的地块要重点防治,当发现中心蚜株时可喷施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均匀喷雾,减少传毒昆虫的为害。

5.2.3 病毒病用一般的杀菌剂防治效果不佳

在传毒蚜虫迁入玉米田的始期和盛期,可喷施10%混合脂肪酸乳油1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氧化乐果1200~1500倍液噴雾1~2次,杀死蚜虫介体,减轻危害。也可以用7.5%克毒灵、20%病毒A、83增抗剂等抗病毒剂与农家宝、植物动力2003等叶面肥配合喷施,每隔7d喷1次,连喷3次。最好与农家宝、磷酸二氢钾、植物动力2003等叶面肥其中的一种配合喷施,以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迅速增加植株叶绿素含量,使病株迅速复绿。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量措施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