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 深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2017-10-09 20:46王英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高校

王英

[摘 要]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整体上,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不一,创业教育模式的统一性也使得各校特色不突出,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系统性指导。因此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培育科学的教育模式,对建立我国建立创新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提出建议,希望有益于创业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高校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和培育方案,理论和实践研究也较为薄弱,尚未形成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很多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受到了政策、资金短缺、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实践平台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进展缓慢。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需要在不断借鉴、研究和革新的过程中逐步地完善高校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加强对大学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培养,也需要加强校校之间、校企之间以及与国外高校密切合作,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二、构建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管理体系

(一)转变创业教育的理念

树立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对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有重要作用。在经济高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高校创业教育的理念应该从如何培养大学的创业能力入手,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和创业实践的结合。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更新越来越快,抓住知识不放的人容易被淘汰,但创新创业能力不会过时。所以,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从传统的知识培养转向能力培养,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才为中心转移,把人才培养引向新思路。

(二)注重创业教育与专业知识的结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已经融会贯通,未来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下,高校学科、专业之间的差别会逐渐模糊。高校在培养普适人才的基础上,应把各专业协同起来,统筹资源,打通学科环、学院环、学校环、技术环、创业环,产生“环环相扣”的正效应,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链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案例分析、企业实习、模拟创业为主,鼓励学生选修其他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创业能力。

(三)注重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结合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正逐步迈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但是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由于资源不足,缺乏对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中心的,它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播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影响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创业教育要转变观念,加强实践的环节,提供实践机会,要与科研、社会相渗透,产学研相结合。

(四)完善学生的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是高校职能的重中之重,根据创新人才发展的需要,完善学生的培养机制。一是在创业教育中,可以探索尝试“双导师制”“多导师制”让学生不仅在原校,还可以在合作培养学校、企业有自己的导师。而且导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项目方向进行“量身搭配”。二是跨学院的学科学分互认。学生的创业需要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因此,高校可以探索各个专业学科甚至是跨学院的学科学分互认,甚至于其他高校的学分互认制度,让更多创新人才从中受益。学生参加一些校内校外项目、比赛获奖后,高校可以按照教务处的相关规定获得相应的“自主个性化学分”,在评奖评优中也可以优先考虑,甚至在保研中优秀学生也可以获得加分资格。

(五)优化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体系

改革与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把未来创业需要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技能等和专业课程结合,注重渗透和融合。通过讲座、报告、授课、实践教育环节、丰富创业教育内容和方法;采用“第一课堂+科技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模式,实行学科专业教育与创新素质教育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结合、软件环境与硬件环境结合,形成高校自身特色。

(六)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高校应多措并举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一是打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间的壁垒,打破传统“单位制”,人才引进实行“双聘制”;二是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应对创业教育的教师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创业教育培训,定期选派教师从事实践研究,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三是高校应聘用一些有学术背景创业成功者为创业教育兼职教师,指导大学创业项目,为大学创业教育提供鲜活的思维,丰富课堂教育内容。

(七)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创新机制的构建。高校可以组建多种形式的学生创新实践中心, 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实践, 学生的创新培养设置平台,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活动中,可以聘请校内外创新创业方面专家、学者及著名的企业家指导各类学生创新和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

信息领域由传统的信息传输向信息服务迅速转型,面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需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汇聚优势资源,探索打破人力资源管理和资源配置“壁垒”的机制体制改革,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培养满足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企业、走向社会,培养出超越知识,与社会、企业需求对接的人才,使众多学生、企业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程支中,蔡佳,郑景丽.高校创业教育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重庆市高校为例[J].职业教育,2015,(01):196-197.

[2]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04):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创业教育管理高校
现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