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名师工程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09 11:25郭萍陈爱萍韩爱芬
世纪之星·交流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探索实践党校

郭萍?陈爱萍?韩爱芬

[摘 要]开展“名师工程”是建设党校教师队伍的一项重要工程,是提高党校形象,推进党校教育持续发展,打造高质量、高品位教育的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本文就党校名师工程的背景、构思及实践路径进行了建设性的论述。

[关键词]党校;名师工程;探索实践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和进行党性锻炼的大熔炉。然而,在新的形势下,面对社会经济和现代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各级党校都遇到了巨大挑战。特别是企业党校,由于任务重、学员素质逐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不足、外界认同度不好等原因,党校急需采取新的措施来提升党校的教学水平,因此开展名师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校开展名师工程的背景

党校既是一个党政干部教育培训机构, 又是党委的一个具体工作部门。《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现在,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如何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修养和理想信念教育,如何阐释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疑惑,如何回答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深层次问题……凡此种种都给党校干部教育培训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党校要发挥党校独特优势、展现党校新的作为,推进名师工程迫在眉睫。

二、党校名师工程的构思

1.名师的基本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在党校所有资源中,名师是最急需的资源,党校如果不能拥有一批杰出的、让人信服的教师,将难以为继,名师的核心特质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专业精通,科学研究能力、课堂驾驭掌控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名望较高的教师;是学员信服,同行认可,社会公认的高质量、高品位教育的形象代表。

2.党校实施名师工程的构建思路

为了增强党校教师岗位吸引力,必须探索符合干部教育培训特点师资准入和退出机制。推进教学名师的培养、涌流和提升是党校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

(1)名师培养要具备专业度。打造“名师工程”首先从专业度着手,而专业度正是成就名师的关键,是永恒的职业追求。要搞好一个专题,要尽量做到专业的出身、学术的积累、科研的支撑,用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周文彰的话说:“居高臨下才能游刃有余;融会贯通才能深入浅出;丝丝入扣才能引人入胜;烂熟于心才能行云流水。”

(2)名师培养要做到接地气。毛主席早就指出:“最容易的是只教‘学,最难的是教‘用。”联系实际非常重要,这恰恰是党校教师的“软肋”所在。如何克服党校教师“先天不足”和“倒挂”问题?《意见》说得很清楚,就是要“加大党校教师到党政机关或基层挂职锻炼力度。”包括列席相关重要会议,实行蹲点调研制度等,让教师多接触实际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要树立权变思维。理学家朱熹早就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意见》明确提出要“倡导和运用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式教学和现场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此推动教学专题由讲授型向研究型转变,教学组织由单向型向互动型转变,教学方法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

(4)要打造教师气场。要打造教师气场必须有名品意识。名品意识的核心是敬畏和勤奋。党校要实施名师工程,必须具有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态度和打造名师的认同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师道尊严的自豪感,这样的教师才能有气场。教师有气场,才能吸引住学员,才能掌控课堂。在授课内容的取舍上,就像剥笋,层层深入;像结网,丝丝入扣,教学的组织、授课的技巧都要有充分的呈现,有收放自如的能力。

党校课堂的“怎么讲”和“愿意听”的问题。这是由我们的听众也就是学员特点所决定,在党校讲课不应该是演讲语言、学院式语言、科研式语言,所以,要敢于颠覆固有的话语系统,方言、土话、白话等群众语言,只要意思准确都可以讲,要让学员听得进,讲多少不重要,关键学员听进去了多少。积极从教学中汲取课题营养和问题导向,把最优秀的师资提供给最优秀的课堂,让学员感受我们党校课堂上名师的风采,帮教师赢得气场。

三、党校实施名师工程的实践路径

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

1.强化名师培养的顶层设计

(1)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名师工程”的制度化进程。副校长总体负责宏观统筹,主管校领导负责制度化建设的督导协调,教务处具体实施相关事宜,各教学部配备人员共同参与该项工作,确保制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2)学校成立名师工程领导小组。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和专业建设等工作的副校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

2.疏通“内培外引”的培养路径

名师一般包括选拔,培养与管理三部分。选拔就是坚持在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中鉴别和选拔,在学校教学和科研的骨干和带头人中发现。强化内部培养,促进年轻教师向教学名师成长;通过建立招聘和引进机制,招引优秀人才。

3.运行完全竞课的培养机制

根据新时期党校教学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对教学布局和课程设置进行论证,制定教学计划并公开课程目录,教研组组织教师申报教学模块和专题课,课程评审委员会组织课程评审会议。

四、结语

打造名师工程,培育催生名师团队,使党校的讲坛充满党性魅力、理论光芒和执政智慧,不仅是一项极其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厚积薄发的积累过程,知易行难,绝非一蹴而就。教师需要用心、用情、用爱、用恒去探索、创新和坚守。实施“名师”工程是引导和督促党校教师自觉做到汇聚、追赶、超越磅礴力量的创新之举,也是党校讲台焕发特殊魅力的厚积薄发之力。

参考文献:

[1]魏益海.发挥阵地熔炉作用争创名校名师名人—— 基层党校目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长江论坛,2013.

[2]洪东府.在实践中探寻名师培养之路[J].现代教学,2015.

猜你喜欢
探索实践党校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提高与培养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党校党建工作的路径选择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