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理论课创新路径探析

2017-10-09 11:36张茹蔓石玉婷
山东青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张茹蔓+石玉婷

摘要: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用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好高校思政理论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堂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传播途径。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的授课内容。

关键词: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路径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我们要用好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满足学生生长的需要,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抬头率”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一、因事而化,开发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堂模式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授课模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课堂模式可以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但也会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怎样增强高校思想课的课堂效果,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创新高校思政课的课堂模式。

前几天有一组图片刷爆了朋友圈,那就是集美大学政教学部的老师董立功穿龙袍给学生上课的照片,董老师身穿龙袍以“道光皇帝”的身份讲述那段清朝的风云变幻,果然学生不玩手机来听他讲课了,他还向厦门市社科联申报“历史情景剧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时效性研究”的课题,把这种教学方法当做一种课题来研究。相对于传统的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模式是一种大胆的探索。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都包括中国近代史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主义理论体系、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形势与政策这四门课程,这四门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政治性,对于没有相关理论基础的大部分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学起来可能有些困难,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变成“低头族”。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传统的课堂模式是以老师为主角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于课堂没有什么参与感,可能会觉得课堂与我无关。我们要改变这种情况,“翻转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

二、因时而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传播途径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大多数为青少年。网络信息的发达,是青少年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好的,有的是坏的,需要我们加以甄别,然而对于高校的学生的来说,他们甄别有效信息的能力還比较差,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辨别信息的能力。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创新“多媒体+思政课堂”的模式,让网络与思想政治课堂完美结合。首先,我们要使网络与课堂相结合,让更多的优秀的老师的课堂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各个学校的课堂当中,实现资源共享;其次,作为高校的辅导员要利用好微信、QQ、微博、公众号等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信息传播工具,让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第三,我们要具有创新意识,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自己的微信号,让同学们在这里互相交流,拓宽学生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微思政”虽然延伸了教学时空,丰富了老师与学生沟通的方式,增加了思政课的趣味,但也增加了教学背离教材内容、不良信息侵蚀学生思想、传统课堂“衰弱”、教育工具超越教育价值等方面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在把多媒体与思政课相结合的时候,要坚定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正确的价值方向,正确的舆论引导;坚持新的课堂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辩证统一;不断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教学重难点的互动,强化知识点的掌握。

三,因势而新,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的授课内容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么不仅要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的作用,还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1)我们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要大力弘扬我们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利用好我们的资源,为我们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1、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为思想品德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增加源泉动力。作为德育教学主体的思政教师,肩负着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多元文化的重要使命,这决定了高校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课堂和教材,还要必须不断地自我完善与提高,这是提高思政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有效保障。2、优秀传统文化入课堂,是发挥传统文化育人功能的途径。国家著名学者吴宓曾指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

(2)开发寝室思想教育功能,做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寝室文化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一切活动的基础保证,它与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息息相关。校园寝室文化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无形中指导大学生的自我的教育、自我的管理以及自我的服务。马克思曾经批判有关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说过:“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 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2]规范寝室的规章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发挥榜样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万鹏.习近平“文化软实力观”:制度为本、传统为根、价值为魂[J].理论导报,2015(2):37-38,48

[2]马 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17.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