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随想曲

2017-10-09 09:15欧阳梅
草地 2017年4期
关键词:立春谷雨

欧阳梅

(一)立冬随想

今日立冬。梭磨河两岸的山峰被一夜的积雪拦腰分成了两半,可午后的阳光又很快的让它消退得只见山顶淡淡的灰白。

很钦佩古人的智慧,用二十四个诗意的词语就将季节切割得如丝入微,稼穑农事只需随着节气即可春播秋拾,还尽心尽力指导着人们添衣补食。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立冬的解释是:立,开始,建立;冬,终也,含万物收藏之意。因此,立冬,还不仅仅是冬天的开始,更多的是告诉人们这个季节草木已凋零,蛰虫开始休眠,万物活动趋于休止。

忽然有所启悟!

大自然尚能依着时节,调整着生养的节奏。无论是绿意勃勃的清新,还是热辣厚重的炎热;无论是凉爽轻柔的恬静,还是休眠退隐的冷酷,每一季,万物都使出浑身的力气把生命的力度扩张到极致,让穹宇亮丽生香。而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却总是被许多的羁绊、欲望折磨得面目狰狞。当身处冷风陡峭的初春,总盼望暖阳,忽略了大地复苏的脉动;当面对闷热的酷夏,总期待萧凉的秋风,无视幽静处独立的小荷;当渐渐裹上了厚衣,躲避寒意时,又会忘记了秋季那漫天的红霞和铺满落叶的小路;当寒意日重,我们足不出户,却任窗外冬日里那纯美的空灵独自诗意地绚烂。很多时候,那些美丽总是存在于视线之外,被无数次地向往却又无数次地漠视。

季节本没有情感,而我们却总为情感一厢情愿地选择毫不知情的四季。就像冬季,把自己蜷缩在世界的一隅,却怨愤着季节的冷酷。

奥地利思想家卡尔·波普尔说过,世界上的生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钟,一种是云。钟,内外界限清楚,用不同的零件构成,有分工,有合作,可以不断优化,还可以无限的复制。云,没有一模一样的,没有界限,内外一致,没有分工,没法复制,每朵云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们每个人都想做一朵自由自在,独一无二的云。我们渴望遨游天际,随意舒展,身心合一,无拘无绊。可事实上,我们只能做钟,身后的每一个零件都牵动着自己,合作不畅,就会停摆,就会错时,就会被更优更强的钟替代。云,时卷时舒,惬意在每一个季节。钟,不停不歇,奔忙着每一个时刻。

这样的启悟让人越发地不安。

还是李白的《立冬》说得好: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所以,把酒围炉,醉饮风雪,食一粥一饭,袭半丝半缕,过自己的人生才好。

(二)立春随笔

一条条祝福的短信提醒我,今日立春了。梭磨河静静地从窗前流过,河床边上一些零零碎碎的冰块,随波逐流,渐渐远离我的视线。正午的阳光亮飒飒,热辣辣地铺洒在对面的山峰,两山的峡谷处,一簇簇五颜六色的经幡在微风中轻轻飘扬,青翠的松林与灰黄的灌木仿佛给山峰披上一件寬松的迷彩服……满目是一幅残冬景象,可春天,透过渐退的寒,渐温的天,渐长的昼,渐短的夜,悄悄的来临了。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古谓之立也”。作为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承传转接,恭送寒冬,喜迎暖春。

记得有句谚语:“岁朝蒙黑四边天,大雪纷飞是旱年;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意思是说,正月初一的夜晚要黑,若遇大雪则来年会有灾害,立春之日要是晴天,这一年定会风调雨顺。照此说来,今年一定会是好年景。早上一起床,便看见远处的山峦已被朝阳映得通红,两只似曾相识的红嘴山鸦,在我窗台上的那个早已没有绿意的菜箱里跳跃着觅食,不敢惊扰它们,在这座没有家人的高原小城,这些美丽的生灵竟带给我一丝丝的温暖。

立春了,春江水应暖,百草始回芽。而卉草萋萋的高原,看不到一点春的讯息,倒是院墙里孤零零的几株腊梅让人心生爱怜,那点点梅花,装扮并生艳着小城的冷荒。因自己以梅为名,便对梅有着特别的钟爱。那种“疏影横斜水浅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典雅,“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的孤傲,以及“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勇敢,让梅即便沦落成泥也香气依然……梅,冷艳而执着,在历经冬的磨砺后,率先呼吸着春的气息,在渐行渐远的回眸中,祝福春的莅临,百花的争芳,而在下一个冬季,梅又会以林中君子的优雅再次归来。

立春了,冬与春纠绕难舍。乍寒乍暖的时节,让人回念起记忆中的温馨。小时候,每逢春节,按羌人的规矩,一过大年初一,族人们便开始轮流着请吃春酒,由于父亲常年在外工作,一到春节便成了乡亲争请的贵客,我们也跟着沾了不少光。记得那一夜,一家人在完成一天的辛苦吃请后,相携着走在归家的乡村公路上。说辛苦是因为一天中要吃三四家的饭,上一家还没下桌,下一家已在等候。那哪里是在吃饭,除了吃进一肚子的殷勤和热闹外,回家还得加餐才行。父亲提着一部那时农村少有的录音机,一路放着那一时期的流行歌曲,突然,我听见李谷一那清脆婉转的歌唱“春风轻轻地吹,春雨静静地洒,爱情的种子在春天里发芽,她将开出幸福的花……”那么美的歌声,那么细腻的声线,那么优美的旋律,在黑漆漆的旷野中,空灵清晰直抵人心扉。因为父亲放的是翻录的磁带,直到今天,我都不知道那首歌的歌名,但我一直记得那段旋律,记得那个只有星星的夜晚,记得一家人在初春的夜风中,伴着春天般的歌唱,一路的温暖……

立春了,季节将一个个纷至沓来,在驻足中,在前行时,时光会固执的流逝,年轮会循环着扩赢,无论你怎样感叹,日子总是匆匆。想起在“建川博物馆”看到的一处展存:两面十多米高的红砖素墙,夹持出一条窄长幽深的通道,墙上镶摆着几百台各式各样的棕色座钟,钟摆随着统一的节奏,嘀嗒,嘀嗒,一声响似一声,最后汇成一股让人恐惧的巨响,逼迫你快速的离去,直到走出暗黑的通道,还在心悸着。不知道其他人的感受,于我却是令人窒息的急迫,那种被时间催促的无助感让人悲凉着个体的渺小。

立春了,阳和起蛰,品物皆春;

立春了,万像始苏,春暖花开;

立春了,尽管寒意未削,可春天正在路上……

(三)谷雨情怀endprint

二十四节气里,最爱谷雨。一是因其名字充满诗意,更是因自己从小喜雨,那种雨洒大地,地生万物的蓬勃,让人舒展和充满活力。

作为一年中的第六个节气,谷雨更显大气。单从它的传说就让人感到非同凡响:据说皇帝时代,出了一个能人仓颉,他立志要让人们摆脱几十万年均无文字之苦,遂辞官闭门造字。他的行为感动了玉帝,玉帝特地下了一个时辰的谷子雨来奖励他,谷洒山川,五谷丰登,百姓欢欣鼓舞。为纪念仓颉,人们把下谷子雨的那一天定为谷雨节,世代相传,延续至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意思是雨可生百谷,此时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在乡村离自己越来越远的今天,点播庄稼已成为儿时的回忆,唯有那混着泥土滋味的雨丝却不时敲打混沌的心灵,遥想起一些已是故事的片段。

也许是因自己生在清明和谷雨之间,所以对这两个节气更多了一份厚爱。爱这一时节清风明朗的干净,爱这一时节微雨乍寒的爽凉,更爱这一时节铺满亲情的相爱和怀念。每一年的清明,会跋涉辗转回到山里,为时时在梦里相遇的至亲献一柱清香,那漫山遍野的初绿点点沁进心脾,可以真切的闻到湿润土地的芬芳。山里的乡亲已开始锄犁备种,我知道谷雨就快到了,那些已睡眠了一个冬季的种子,很快会洒满田野,为孕育一年的收成悄悄欲动。

谷雨,谷子若雨。小时候听婆讲过内地插秧晒谷的农耕场景,终因一次次错过,无缘感受。至今吃到嘴里的大米是怎样由稻变谷再变为米,也只是脑海里臆想的景象。我其实很向往稻浪翻飞的原野,稻谷花香,粟米满仓,是我心里最美好的拥有。

谷雨,作为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以雨作为回归的礼物,淅淅沥沥浸润山川田野,那种无声无息的滋养,会让人仿佛只一眨眼功夫,便惊觉大地已回暖并绿意盎然。而此时的绿与任何季节都不一样,是那种刚从灰黄中慢慢蜕变出的绿,一层一层,交相错染,像极了一个经过漫长困顿后刚刚舒醒的妇人,有一点庸倦,有一点妩媚,还有若隐若现的挑逗,让人遐想连连。这个时节,你不会因酷热而烦躁,也不会因严寒而拘束,你只需悄悄的收捡好新年的希冀,放开心怀,静静地品尝天地万物在复苏中拔节的快慰。就像今年的谷雨节,爱人送我回马尔康,车子穿行在无数次往返的深山峡谷,窗外已叠叠青绿的山川在细雨中慢慢地退去,许多时候,我们没有一句话的交流,心却是如此的安适和恬静。谷雨的灵气氤氲着,让疲累的身心放松并沉进远阔的天地,生命如此美好……

从谷雨开始,便会有不绝的雨季。对雨我有莫名的喜爱。年少的时候,曾有素面迎雨的傻气,那丝丝凉凉的雨滴顺着脸颊流进心里,傻傻的喜悦;也有奔跑在突如其来的雨中,一把陌生的伞瞬间遮住如泄雨线的路遇,那急促滴答的雨声那么清晰,仿佛擦净一面蒙尘的镜子。教过一篇课文叫《雨中》,中考时写的作文叫《雨中即景》,写过一篇小说叫《小雨来得正是时候》,更喜欢那首台湾校园歌曲《三月里的小雨》,雨在我的一次次美化中,灵仙气俱,即便是它在肆虐过山川后,我更多的还是记住它的美好。

一直很喜欢郑板桥的《七言诗》: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不温不凉的时节,有三两知己,煮一壶刚刚焙制的清明茶,刚刚好的茗香,刚刚好的情谊,那是一种悠然,更是一种奢侈,而这种令人仰羡的生活并非来得容易。这位大名叫郑燮的狂傲奇人,在清雅文人与亲民官吏的角色中游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忧焚岂能让他时时悠然的一杯香茗坐其间,所以在他弃官偷闲的洒脱后,方才悟出流芳于世的“难得糊涂”,实属难得。

而我,常常理不清糊涂與清醒的界限,只是奢望在雨的洗涤中,一点一点靠近心灵的洁净,一点一点走进下一个如约的节气。

(四)今日小满,恰遇传说中的“5.2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注:“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意思是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故称小满。小满季至,雨水丰盈,田间劳作的人们对丰收的期盼和喜悦,也随着谷穗的抽浆日渐饱满、盈圆起来。

梳理二十四节气,你会发现所有的小节气后面都有老大紧随,比如小暑之后是大暑,小雪之后是大雪,小寒之后是大寒,唯有小满之后却是芒种。细细体味,这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致体现。大满,绝非老祖宗追求的完满境界。月满亏,水满溢,任何事物达到顶点必会趋缓,甚至走下坡路。而小满,小得盈满,将熟未熟的状态,将满未满的空间,一切都还有向上的可能,一切都没抵达满弦的紧迫,这才符合中国人的儒士理想。

小满时节,百花开尽,气候介于北方和南方之间的川西北高原,却是温良中渗着薄寒,薄寒中透着舒爽。岷江沿岸的峭立山峰上,那漫山的羊角花一层层逐次递开,白、粉白、粉、粉红……呼啦啦,咋刺刺,一波一波,一团一团,美得炫目,美得让人流连……许多次兴冲冲抵至故乡那座海拔近五千米的九鼎山观花,每一次都只是领略某一山级的盛开,却始终不曾饱见整山的繁华,这也许就像小满的节制,一点一点攀爬,一层一层美艳,每一阶段都演绎得刚刚好且让人充满期待和遐想……

相传,小满还是蚕神的诞辰,于是,我这个爱丝之人,对这个节气的情感倏然间又拉近了几分。就连为准确了解二十四节气而专门购得的线装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在此刻明媚的办公室里,也愈发的生熠,那薄薄的几十页里,竟装进了满心的欢喜。

而今天,5月20日,不知何时因为谐音,被多情且希望每天都最好是节日的现代人标注成了一个特殊的节日。早上,一踏进办公室,便见一束包装精美的花儿,静静躺在日光的斜影里,几朵紫色的洋桔梗,在一圈儿开着粉白小花的相思梅簇拥下,绽放得让人心尖温暖。原来是办公室的小姑娘送我的节日礼物,在这个连说“我爱你”三个字都会背脊发麻的年龄,竟因为一束花,汗颜而凌乱。含蓄而羞于表达的中国人,借助这样最直接的花束,表达着内心最诚实的心意,也是一种进步吧。endprint

其实,还是最喜欢古人的独特表达,那些流芳百世的爱的语言,任何时候都会让人动容且轻轻拨动心底那根颤颤的弦。“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的坚贞,“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契合,“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想缝未嫁时”的无奈,“今夕何夕,见此良人”的惊喜,“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许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长情……每一句爱的表达,婉转、含蓄而浪漫,真真是道尽了人世的千种离恨,万般恩爱。

“5.20”,我爱你,爱世间挚亲之人,父母、兄妹、朋友,还有我们自己。同时,顺应节令,让人生“小满”即可,然后“忙(芒)种”辅之。

小得盈满,幸福满满……

(五)五月初五这一天

五月初五,仲夏的第一个午日,从岷江河对岸的“中国古羌城”传来《瓦尔俄足节主题曲》,悠扬的旋律,高远的女声,不由遐想连连。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是羌族的“瓦尔俄足节”。

小时候,当阿妈一大早从房前屋后采摘回艾草、菖蒲挂在门框、屋檐,并在素净的餐食时,要我们将雄黄酒涂抹在脸上、胳膊、腿上,并洒些在门前的小路时,端午必然到了。据说涂了雄黄酒,邪虫、毒蛇便不敢欺身,对于上学放学,时不时会在那些长满草荫的蜿蜒小道上,惊遇大小粗细各异,却同样让人惊悚的游动生物。山里孩子是很期待端午的。后來,端午的餐桌上总要摆上各式粽子,也会随俗买回艾草挂在门前,更是会煮一锅杂草药汤,强行将肉粉的儿子泡洗半天,似乎已经忘记了随着时代的进步,那些红红绿绿的药水药粉,效果早已胜过这些素草了。热衷于这些习俗,不过是在追忆童年太深刻的记忆罢了。如今,端午则更多的是家人相聚,儿女们守护在父母身边,祈求守护着父母不被恶鬼瘟神侵害。

对端午的极度关注,好像是从某一天,邻国将“江陵端午祭”成功申报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以后。据说人家申报文本的第一句话就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这下才慌了泱泱大国的神经,刺激了国人的自尊,急忙将端午节列入国家级非遗,并在2008年那个堪称国殇的节点,列为每年的法定假日,更庆幸的是2009年,端午节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追溯传统,端午节最初只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在同一天,有多个历史人物泯灭于涛涛江水,遂成为一个民族的纪念日。首位人物当是被吴王夫差命人用鸱夷革裹着尸体抛沉于钱塘江的伍子胥。伍子胥本是一国忠臣,含冤被弃江后,自是冤魂不平,时时驱动江潮,排山倒海般汹涌,成为壮观的钱塘潮,后人便在这一天纪念这位“潮神”。第二位人物便是楚子屈原。屈原的传说从我们踏进校园便开始熟知,他创造的《楚辞》成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成就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学。他因满腔抱负不能实现,最终“怀沙”投进汨罗河,含屈而逝。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叹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他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砥砺抱负;他的“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孤寂无奈;他的“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的尊严和愤怒,无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赤血志士。透过岁月的重重烟霾,我仿佛看见这位孤独的楚子临江而立的悲戚。所以,端午这一天,无论是划龙舟,还是吃粽子,欢庆的背后都包裹着稠浓的哀伤。一并哀伤的,还为一位十四岁的女子,她叫曹娥。曹娥的父亲在祭奠“潮神”伍子胥时,不幸溺水而亡。她每天在江边哭泣寻父,半个月过去了,父亲尸首未见,于是,她决定在端午这天,投江寻父。五天后,曹娥的尸体与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水面,曹娥竟背着父亲,难分难解。十四岁的女子,孝心感天动地!伍子胥、屈原、曹娥,他们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品格:刚直不阿、志向崇高和孺慕大孝。那每一年端午的药草和粽叶上闪烁的露珠,一定是天与地泫然欲滴的泪珠吧。所以,端午这一天,人们不再说节日快乐,而是殷殷祝福“端午安康”。

在这个充满悲戚的端午,有一个民族却要载歌载舞,因为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日,一个浸满爱和欢乐的日子,这就是羌族的“瓦尔俄足节”(羌语五月初五的音译),也称羌族的妇女节,歌仙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羌族妇女们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结队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莎朗姐,请女神赐以歌舞,谓之“引歌”。回到村里,再逐户告知信息,谓之“接歌”。次日,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美食,以备第二天食用;未婚女性则精心为情人准备亲手绣制的礼物。初五清晨,在晨曦朝阳中,开启尘封的重阳咂酒,祝福全寨人畜两旺、五谷丰登。节日期间,羌族的妇女们真正是翻身当家做主,鲜衣美食,歌之舞之,所有的家务农事全由男人们操持,洋溢起一寨子的祥和与欢乐。“瓦尔俄足节”也是羌族妇女世代传习女红、持家、养育等经验的特殊日子,在不断创造的歌舞中,潜移默化着女人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技能。2006年,“羌族瓦尔俄足节”被列入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只存活在全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区茂县的节日,已成为颇有地域特色和规模的县域节庆,伴随着汉民族的端午节,在岷江的涛声中,连绵不绝……

看着街头刚参加完节日庆典的妇女们,华服衬着笑颜,三三两两从我身前袭过,不由感慨:这些从土地里走出来的欢颜妇人啊,才是一个民族生养不息的营养。

端午也好,瓦尔俄足节也罢,无论它是以节日的形式,还是以祭祀的活动,留存于千秋,不过是让人们一次次找到文脉延续的根基,一次次翻涌向往的潮浪。聚起的是精神,流传的是情怀……endprint

猜你喜欢
立春谷雨
《新蝙蝠侠》一次失败的重启
“立春”知识大比拼
谷雨(外一首)
纯白的友谊
谷雨
立春
肢体上的谷雨
源远流长的打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