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溯源及对青年学生的启示

2017-10-10 18:33叶静罗丹
科教导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为人民服务渊源青年学生

叶静 罗丹

摘 要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有着深刻的政治文化内涵,以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精华民本部分为其思想渊源,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理论根基,以革命战争年代的具体时势为实践基础,成为共产党执政的宝贵思想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毛泽东群众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青年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发扬和传承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对培养青年学生的精神家园、主体德性及自由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毛泽东 为人民服务思想 渊源 青年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8.035

Mao Zedong 's Thought of "Serving the People"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Young Students

YE Jing[1], LUO Dan[2]

([1]Guangxi University, College of Marxism, Nanning, Guangxi 530004;

[2]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College of Marxism, Beijing 100000)

Abstract Mao Zedong's thought of serving the people has profoun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It take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thical culture as its ideological origin, takes Marx's theor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s it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takes the Revolutionary War era as its practical basis,which became the Communist Party in power of the precious ideological wealth and spiritual wealth.Mao Zedong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whi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ss view of the people of Marx. Youth student as a new for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and inherit the spirit of "serving the peopl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ual home of the young students.

Keywords Mao Zedong; serving the people; origin; young student

毛澤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①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在于诠释党组织和党员为了人民而进行的实干,反映出我们党正确对待革命理论与实践、对待人民群众的科学立场。毛泽东为人民服务观点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理论渊源,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现实相融合,在总结革命问题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1 以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为理论渊源

1.1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民本思想的继承

“民惟邦木,本固邦宁”,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民为国之根本的思想。民本思想提出以中国古代封建的阶级性为社会背景,春秋时期,孔子主张“博施于民”、“仁爱”;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得其心,斯得民”等;荀子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西汉思想家贾谊认为,“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命,为生民立命”。宋元明清哲学家认为应该以理学来治国理政,只有体察民情,解决民苦,君王才能取得民心,巩固江山社稷。在中国传统民本文化的熏陶下,毛泽东深谙中国历朝历代繁荣兴衰更替的历史经验和规律,从中批判地汲取了民本思想中的精华部分,从而提出“人民是创造世界的历史动力”的崭新思想,使民本思想得到了时代的高度升华。

1.2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对民本思想的创新

民本思想的演进过程中,不论是诸子百家孔子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还是宋明理学主张“民为天下国家之根本”来理家治国,他们都以“君”为本体出发去思索“民”问题,由于没有真正体察民情,没有真正把民众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也就无法真正为人民大众谋福祉。毛泽东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深刻剖析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就是人民群众,从而构建了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中国古代社会阶级复杂,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民和工人受到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统治阶级表面上为实现民众的某些利益,但是产生于专制集权的制度下的民本思想,为民办事只是为实现政治统治的需要,是服务于统治阶级的,其历史局限性决定了民本思想弗成完整进步的体系。基于这样的思想和社会历史基础,毛泽东取其民本思想之精华,为民本思想在价值判断上赋予了新内涵,从惧怕人民到发动人民群众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人民群众”成为了国家和时代的主人,民本思想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2 以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首先并且根本的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代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历史。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②毛泽东根据马恩的观点结合中国革命历史的发展,提出要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去发动群众的积极性,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③毛泽东正是以群众史观为基础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主要有三层内涵: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都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为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奠定基础。毛泽东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系统阐述和实践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古往今来,历史证明了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个体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但人民群众的认知、创造能力是无限的。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关系的变革、社会形态的更替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来实现。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决定性力量,毛泽东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和时代的主体和创造者,是推动着历史向前迈进的不竭动力。

3 以革命具体时势为实践基础

任何理论都必须在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与互动中获得发展的动力,“为人民服务”思想也必须直面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探索与时俱进的实践路径。面对着中国内部的不团结,国民党独裁代替了民主,在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包围和猛攻和严峻的国内形势和严酷的国际战争,中国人民必须继续坚决地向前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之所以能打胜仗是因为在我党我军实行军事共产主义制度基础上,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社会各职业群体等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配合作战。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胜利证明了,只要任务、政策、作风能够贴近群众、为了群众,都是能够为人民所拥护的。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提出了“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④在《论联合政府》的讲话中,毛泽东同志再次强调“这个军队之所以是有力量的,是因为参加这个军队的人,他们不是为少数人的或狭隘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⑤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是完全为人民利益勇于奉献不求利益回报的精神诉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因子、原生态成分和生动体现,是以为人民服务为内核的高尚精神、高贵品质而具有富厚的内涵。为人民服务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是寻求社会主义的民族文化资源,并使之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4 “为人民服务”思想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启示

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生力军。增强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最崇高的价值追求,有利于青年学生把个人成才与人民利益紧密结合,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4.1 “为人民服务”是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当代青年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环境中长大,面对多元现代思想冲击时,许多青年学生逐渐丧失了其生命活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迷失了人生航向。虽然经济持续发展物质生活需求被不断满足,但部分当代青年学生也会对生命生活的价值感到迷茫,精神贫血是当代部分青年学生的生动写照。针对一些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情况,通过为人民服务精神教育帮助当代青年学生构筑个体精神家园是时代的重要课题。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适应了新时期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可以帮助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建立具有心灵支撑的精神家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发展需求的统一。

4.2 “為人民服务”是养成当代青年学生德性的需要

当代青年学生德性养成是通达个体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核心路径。人具有社会属性,当代青年学生德性养成是破解道德危机、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部分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捞取各种不正当利益等“道德滑坡”和“精神雾霾”现象时有发生,极大渗透着青年学生的思想,加上涉及到大学生的一些切身利益导致功利主义严重,使部分青年学生思想意识,行动上出现了功利主义作风,给社会的发展埋藏着一颗毒瘤。因而,增强青年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人生价值观武装青年学生,有助于广大青年学生理性剖析国家和社会存在的问题,在实现国家稳定发展的社会价值的同时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4.3 “为人民服务”是实现当代青年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

第一,为人民服务精神有利于青年学生正确对待成败、得失的关系。正确理解只要是人民群众所需要的职业都是在为人民服务,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深刻含义。能够坦然对待世俗和偏见,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第二,为人民服务精神有利于青年学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先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尊重他人才能更加受人尊重,创造出利于个体成长的良好环境。第三,为人民服务精神有利于青年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青年学生只有牢牢把握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航向,自觉抵制资本主义的思想腐蚀,自觉到基层去参与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勤工助学等实践;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注释

①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04.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8-139.

④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04.

⑤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1039.

猜你喜欢
为人民服务渊源青年学生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试述科技发展的渊源与未来趋势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发生逻辑、哲学意蕴与当代价值: “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多维透视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张学良爱国主义思想形成渊源的几点思考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新时期“中国梦”视域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不忘初心”告诉了我们什么
“为人民服务”的内涵和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