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2017-10-14 06:16铮,杨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职生政治高职

周 铮,杨 珍

(1.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2.修文县第一中学,贵州 贵阳 550200)

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

周 铮1,杨 珍2

(1.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1400;2.修文县第一中学,贵州 贵阳 550200)

互联网思维具有用户性、简约性、创新性、数据性、跨界性特征,它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实现泛在学习;创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O2O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评价方式数据化。

高职教育;互联网思维;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路径

Abstract:Internet thinking is characterized by users,simplicity,innovation,data and cross-border.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improving teachers'quality,enhancing the attractiveness of educational content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refore,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establish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PP,realize the ubiquitous learning;create O2O teaching mod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chieve online and offline integration;apply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evaluation data.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Internet thinking;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practice path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并深刻影响着高校青年思想行为习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就业、精准扶贫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此,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教育要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树立互联网思维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互联网思维含义及特征

(一)互联网思维含义

网络本质是联系,网络的主体是人,互联网思维是人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是互联网快速发展的重要产物。互联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基础,以互联网的形式、方式、规则、价值等精神来指导日常生产生活方式的惯性思维模式。

(二)互联网思维特征

互联网思维产生于互联网,其特征既具有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等互联网特征要素,又具有作为思维形式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特质。

1.用户性

用户性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2]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用户思维,即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互联网的发展靠用户的聚焦与价值信仰,但互联网的虚拟性,使人们的交往便捷、脆弱,缺乏现实基础。因此,互联网思维第一要义即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互联网产品的发展方向,以给予用户参与感,尊重用户的主体性,以创造用户良好主观感受,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

2.简约性

简约性是互联网思维的表现形式。其源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注意力分散、思维逐渐碎片化、缺乏深度思考的现实状况。简约性从用户体验出发,在产品制作中力求简单明了,不需要用户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去思考和做出选择。互联网思维的简约是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帮助用户短时间内做出心仪的选择,提高选择的时间效能,是“精”与“简”的有机统一,而不是为了追求简单而简约。

3.创新性

创新性是互联网思维的灵魂。摩尔定律认为,IC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旧产品的更迭速度加快,为此:互联网思维强调产品的发展要以用户体验为准绳,不断加强创新;要以用户预期为标准,打造极致产品和服务;要加强产品创新速度和质量,增强用户对产品看法的感知能力,引导用户参与到产品创新中来,增强产品生产的方向性和可预测性。

4.数据性

数据性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础。随着计算机存储和运算能力的不断提升,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处理成为可能。数据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础,用户是数据的来源。互联网思维注重大数据的重要性,强调要以大数据作为推动产品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找到各变量的相关性,从而增强对用户行为的预测性。互联网思维的大数据性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更强调了数据的安全性。

5.跨界性

跨界性是互联网思维的延伸。互联网思维的跨界性指将互联网运用到其他产业领域中,利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部门,促进传统产业部门的转型升级,实现“互联网+”战略。互联网的本质是联系,作为一种工具,其具备跨界到其他领域的能力与资格。积极跨界是互联网思维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断自我革新发展的外在要求,更是追求用户极致体验的内在动力。

互联网思维的五个特征,服务于用户,投身于创新,致力于发展。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积极探索互联网向教育领域的跨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互联网思维下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当今大学生生长生活环境深受互联网影响,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易于接受新事物。而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不感兴趣、低头族等现象。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将互联网技术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育形式,通过现代多媒体将枯燥乏味的理论内容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出来,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同大学生兴趣的契合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性,强调要以用户为中心。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学习的主观体验。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就要及时变革过时的、不合理的内容,增添新的、受群众欢迎的东西。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不断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不断加强现代教育规律的探索。互联网思维注重简约性。当前信息大爆炸时代,个体注意广度具有有限性。教师要从学生注意力品质上下功夫,创新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制作出短小精悍的“微”课程,实现学生的多样化学习。

(三)有利于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互联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将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会衍生出不同种类的教育形式。教育形式是教育内容的载体,教育内容是教育形式的本质,教育形式决定于教育内容,并反作用于教育内容。当教育形式适用教育内容时,便会促进教育内容向教育目标的转化,反之,则会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性、创新性特征,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形式要不断创新,不断寻找教育内容与学生兴趣契合点,实现互联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因此,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增强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四)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互联网思维的数据性特征,强调利用大数据技术来服务工作和生活。当前考量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较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考核一般通过群众评价、组织考察、理论考核等方式来实现,考核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还有较大拓展空间。互联网思维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每一个个体的每一天的表现都可以通过数据形式来表示。一段时间内个体行为表现的数据则可以组成一个数据库,通过对个体数据的整理、分析,来对个体进行评价,并对未来个体行为表现作出预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见性和实效性。

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评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具备理论可行性。因此,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具备实践可探索性。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实践方略

(一)建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实现泛在学习

随着社会发展和网络技术进步,我国已步入网络时代。“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在网民年龄结构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占到30.3%,在网民学历结构中,拥有大专学历的占到了9.1%,在网民职业结构中,学生占到了25%。”[3]当今手机也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各种APP开始使生活呈碎片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创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将思想政治教育同高职生的兴趣点结合,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碎片化时间,实现时时学习、泛在学习。

1.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设计原则

第一,方向性。方向性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的根本属性,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战略基点,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有效地向广大青年学生公布、解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高校舆论导向,当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排头兵。

第二,科学性。科学性是APP的基础。一方面是内容上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4]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内容上要与党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要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相一致,与我国国情相一致,不能违背宪法法律规定,不能出现误导高职生言论。措辞、用语要规范、严谨,不能出现各种细节错误。另一方面是形式上的科学性。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要多借鉴时下受大学生欢迎的APP样式,总结受高职生欢迎的APP特点,提升APP的可操作性、易用性,以增强高职生学生用户的粘性。

第三,全面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在APP内容安排上,不但要有思想、时政、文化、社会时事等基本内容,还要针对高职生的心理健康、职业道德、职业规划等与高职生密切相关的内容。另外,要恰当安排各方面内容的呈现形式,APP内容还要保持实时更新,及时推送新消息。APP的全面性要保证使高职生通过浏览APP能够获得新闻、职业道德熏陶、心理辅导等其他娱乐性APP所不具备的用户体验,从而增强高职生对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粘性。

第四,趣味性。在高职生眼中思想政治教育较抽象、枯燥,为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要改变以往教学话语体系,尝试将学生喜爱的网络语言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将原来的晦涩深奥的理论语言,用通俗、趣味的语言表达出来。要及时将社会时事与高职生日常生活相联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里可尝试将各种网络趣味表情包穿插进来,增强教育内容的趣味性。以此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式向当代高职生主动接受式转变。

第五,简约性。简约性即简单明了,易于使用。相对于普通本科生来说,高职生在认识能力、注意力水平等方面较欠缺,为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在各板块的布局、颜色的选择、多媒体的使用及内容的选择等方面,要简单明了,短小精悍,遵循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增强APP的传播力、感染力、渗透力。

第六,职业性。职业性,即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教育相结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与普通本科类思想政治教育在形式、方式、主体上有较大差异。我国对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使其成为思想坚定、技能扎实的社会主义新型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要突出职业性,注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同职业道德培养、职业能力提升、职业心理形成等相结合,使之成为内容突出、特色鲜明、受人欢迎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2.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设计路径

第一,组建设计团队。由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在APP设计团队构成里,既要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高校教师、教育心理学专家,又要有技术水平精湛的程序开发人员、产品经理、测试专员及UI设计等技术人员。团队组建既要有结构上的要求又要有质量上的规定,具体可采取“高校+企业”模式进行。高校要为设计团队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设计团队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做好APP需求评估。高校组织思政教师拟定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学生意向问卷,问卷以网络形式发放,针对APP内容、功能、结构、运营机制等维度展开调查。通过计算机统计调查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高职生日常行为进行数据分析,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性,获得高职生对思想政治教育APP初步意向。

第三,软件开发。在团队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要密切合作,加强交流,教师为技术人员提供方向指导,技术人员为教师提供技术支持。软件开发要多借鉴时下流行软件设计经验,APP功能要全面:既能学习,又能互动;既能分享,又能统计。使用要流畅,占内存要好,兼容性要好,满足不同情况的学习。

第四,封闭性测试。即在APP设计出之后,首先在团队内部进行调试,由技术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其次,邀请教师同行及专家学者进行功能测试。再次,根据学生成绩高、中、低排名,分别选取不同学生来试用APP,并据此提出意见和建议。最后,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投放各应用商店供学生下载试用。

第五,加强APP间的合作。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要增强在学生群体间的存在感。例如,与QQ、微信、微博等高职生常用的社交应用合作,开放APP登录形式,学生每天的学习时长、学习进度、推送消息等数据会体现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应用中,对高职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影响,增强高职生的使用频率。

通过建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将思想政治教育装入高职生的口袋里,实现即时学习、泛在学习。

(二)创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O2O教学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

O2O是Online To Offline和Offline To Online的缩写,是利用互联网使线下商品或服务与线上相结合,线上生成订单,线下完成商品或服务的交付。[5]为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创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O2O教学模式,即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分为“线上”——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与“线下”——实体课堂两部分。在教学目标的分配上:“线上”主要是知识技能的传递,学生自学为主;“线下”主要是知识技能的强化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教师教授,师生互动为主(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O2O教学模式示意图

“线上”层面,教师将新课程的课件、图片、视频、音频、习题等新课程所涉及的资料,上传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生通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APP或者电脑客户端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后通过练习题检测学习效果,系统会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师端,供教师分析学生学习效果。“线上”,学生可通过APP进行交流讨论,也可直接与老师进行互动。在整个“线上”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动态监控,已获得全面准确的学习信息,为“线下”组织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线下”层面,教师首先要进行知识技能的强化和课程重难点的点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性认识。其次,根据系统反馈的学生“线上”学习结果,有的放矢地进行“补短板”。再次,教师要加强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或其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知识点背后情感、价值观的感悟。最后,教师要根据“线下”学习情况,布置一系列网上作业,并据此安排下一次“线上”学习内容。

“线上”与“线下”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两个方面,二者密切联系,共同服务于教育目标。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育评价方式数据化

评价方式数据化指的是将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数据化,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找到各数据间相关性,为评价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1.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校园建设要以实现教育过程全面信息化的最终目标。首先,坚持先进性。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学校机房计算机数量和质量、校园宽带速率、电子图书规模、教室多媒体设施等方面)要以先进理念为指导,以成熟技术为支撑,保证数字化校园长久的实用价值。其次,坚持实用性。数字校园最终要服务师生、方便管理,为此,数字校园各项设施要以“实用”为中心,精心组织各项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校园利用率。最后,坚持安全性。数字化校园建设,将推动校园信息化,学校、师生各方面敏感数据,对数字校园的安全运行提出了严格要求。因此,数字校园建设要建立完善严密的校园安全机制。

2.量化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

当今社会已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首先要量化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即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数据化。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不仅包括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上课出勤率、参加课内外活动等易于量化的数据,还包括学生上课眼神、表情、情绪等不易量化的心理因素。既包括学生一段时间内个人表现情况,又包括一天内甚至一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等,只要与学生相关的数据都可以算作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随着计算机存储计算能力的提升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通过校园摄像头、传感器、识别码等方式对与学生相关数据的获得已成为可能。例如,通过对学校图书馆门禁系统数据的提取,可以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了解。通过对学生去图书馆时间数据的挖掘,可以知晓学生大致去图书馆学习的高峰期,以便辅助图书管理人员及早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对学生借阅图书类型的数据的挖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习情况。通过对学生借阅图书还书情况的了解,可以对学生信用情况进行评估,为学校申办助学贷款和奖学金评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3.建立校园大数据库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体每一个行为都可以用数据形式来表示和存储,每一个高职生的每一天的行为可作为数据点来表示,高校中所有学生每天的行为表现则构成了大数据。一段时间内高校内所有高职生数据则构成了大数据群。大数据的重要价值在于挖掘,而挖掘关键在分析数据相关性。因此,为合理管理和使用各数据。高校需要建立校园大数据库,以挖掘大数据价值,为校园管理、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首先,校园大数据库要建立健全数据库管理制度。大数据的大不仅仅在于量大,还在于类杂,为此,大数据库要加强管理,注重数据的整理、归类,注重数据库的维护。其次,建立数据库责任制。加强对校园数据库管理的人事安排,落实数据库管理责任制,坚持责任到人。最后,建立数据库安全预警机制。校园大数据在给校园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师生隐私、校园敏感数据带来了安全隐患。为此,高校要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建立信息系统安全防火墙,加强校园数据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保护师生信息安全。

4.提高教师信息化素养

“信息化素养是在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人们所具备的识别信息、获取信息、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教师信息化素养体现为对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的适应与操作能力,对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的设计、开发、组织与优化的能力,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等等。”[6]一方面,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教育逐步信息化,未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一批既有深厚理论功底、丰富一线教学经验,又能满足现代科技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数据是基础,大数据的价值密度低,挖掘大数据价值需要有较强的数据采集、整理、分析能力。为此,高校思政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积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自主使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5.评价结果再评价

评价结果再评价,指要客观看待评价结果,要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互联网思维下,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了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数据化,但大数据侧重相关关系而非因果关系。有些数据在量上可能存在不足,从而导致评价结果与预期有出入,因此,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结果,还需要再评价,即定量评价后,还需要定性评价予以矫正。另外,再评价中还要注意人为主观因素影响,协调教育评价与教师个人利益关系,协调教育评价与集体利益关系,避免出现教育评级的异化及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使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真正成为促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

[1]新华社.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6-12-08)[2017-05-05].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

[2]赵大伟.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3.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7年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7.

[4]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4-12-30(01).

[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2015.

[6]杨继龙,宋波.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素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4(7):89-92.

[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 辉]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Thinking

ZHOU Zheng1,YANG Zhen2
(1.Guizhou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Guiyang 551400,China;2.Xiuwen County First Middle School,Guiyang 550200,China)

G711

A

1009—7600(2017) 08—0009—05

2017-05-12

2016年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课题研究成果(2016C034)

周铮(1990—),男,河北永清人,助教;杨珍(1988—),女,贵州贵阳人,见习教师。

猜你喜欢
高职生政治高职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