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分析

2017-10-14 06:16
辽宁高职学报 2017年8期
关键词:子系统教学资源学习者

王 环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分析

王 环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辽宁 辽阳 111000)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们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教学模式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条件下教育教学创新的核心问题,明确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组成要素、构建原则和总体框架,以及信息化教学模式中应该坚持的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对更好地构建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教学模式

Abstract: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age,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changing people's learning and education,and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vocational education.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is the core problem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innovation under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etter construct the teaching mode in accordance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al law and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by clarifying the concept,constituent elements,construction principle and overall framework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and the basic la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hich should be followed in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information teaching;teaching mode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不断渗透至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学习和教育方式,对职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和标准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但是,在巨大投入的背后,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系统化观念尚未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尚未真正形成。如何回应来自各方对教育信息化“高投入、低产出”的质疑,明确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要素与构建原则,促进系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形成是职业教育领域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关系的总和。比尔和哈德格雷夫指出:“模式是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的形式。”[1]教学模式作为“模式”的具体化,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关系的总和。这些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关系、学习者与教学环境的关系、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关系、教师与教学资源的关系、教学与教学环境的关系、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被统一在教学理论和目标之上形成理论逻辑框架。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中各种角色地位和资源环境功能的总和。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2]这里的策略是指教学活动中的各种角色和资源环境的功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是两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地位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根本属性,即以学生为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各种教学资源和环境如何进行有机整合,使之形成系统,是教学模式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教学模式是一种抽象的教学理论。有学者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育理念支配下,对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教育体验,加以一定的抽象化、结构化的把握所形成的特殊理论形式。”[3]教学模式是根据教学实践抽象出来的,经过验证可以移植的总体解释系统。

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和资源环境功能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帮促者角色更加凸显,虚拟化资源环境成为学习者学习的主要资源与环境,教学的组织也由传统的班级制教学转向个性化教学,系统化的知识传授被零散的知识建构所取代,等等。因此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支持下,教学活动中各角色和资源环境之间形成的稳定关系和进程的系统。

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人的以职业化为特征的社会化过程。职业教育的中心是学生,学生的社会化发展程度是检验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性的核心指标。马斯洛认为,教育要真正关照人的终极发展,促进人的“自我实现”,培养“完整人格”。[4]这也是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而信息化条件下,这一模式出现了较大的局限。一方面,信息化环境下,师生在时空上出现了错位,以教师为中心的封闭环境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环境中,学生受控程度大幅降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愿望,按照自己设定的进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因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案各有不同,教师只能服从于这样的安排,并帮助学习者高质量开展学习活动。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学模式之上。

职业教育是职业技能、职业化的知识和职业化的素质形成的综合体系,这些重要元素在系统整合过程中存在着学习者学习策略和学习能力的重大差异,相同的学习内容在不同的学习者身上会有不同的建构,进而形成不同的职业综合能力,在信息化条件下,这种差异更加明显。按照建构主义描述,学习者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对信息化情境的不同理解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便会实现层次不同的职业意义上的知识技能体系建构。[5]应该说,信息化教学情境的统一性对学习者符合职业标准的职业化进程有着良好的助推作用。

任何学习都离不开师生和学习者之间的协作,职业教育更是如此。除了现实世界职业情境中“师徒”之间的协作外,在虚拟环境中团队协作学习要比一对一的师生学习更加有效。通过虚拟空间中学习团队、导学团队、师傅团队建设,实现班级的虚拟化和动态化,这是协作学习理论的要求,也是提升信息化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三、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原则

构建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既要尊重学习者学习规律,又要遵循互联网传播规律,更要满足职业教育教学规律要求。要坚持工学结合,坚持线上线下结合,坚持自主学习,构建和谐的教学系统。

1.自主学习原则

自主学习是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终极目标。它要求学习者要对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清醒的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帮学者要循序渐进地开发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其学习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不断提升学习者自主独立学习能力。

2.线上线下结合原则

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是线上教学模式,而是线上线下并存的教学模式。“做中教、做中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体现为线上和线下必须双轨并进,不可偏废。在线上教学活动中,主要解决人文素质和知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在线下教学活动中主要解决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问题,二者相得益彰。

3.工学结合原则

按照职业性的特殊要求,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要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各方面实施工学结合。要搭建好学习者与企业之间的平台,努力促进企业的现实技术、素质要求等进入教学资源;要合理组织教学,促进企业教学主体的形成;要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让学习者在线上学习的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基地中学习职业技能,锤炼职业素养;要引入企业评价主体,做好教学评价工作。

4.交流互动原则

信息化教学摆脱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形式,师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出现了错位,及时的交流互动对于稳定师生关系,增进关系偏向的叠加效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建立起交流互动的制度体系,构建学习者之间、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要平等对话,彼此尊重,彼此评价,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5.激励原则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传统的教学激励仍然有效。在交流互动过程中,教师运用提问、讨论、点赞、表扬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坚定学习者的学习信心,开发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把握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有效的激励,对于维护师生关系,提升关系的感召力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构成

职业教育的目标性和职业性与普通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组成要素也会有其特殊性。从系统论角度看,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是由目标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策略子系统、组织子系统和评价子系统几个部分组成的,围绕师生双方构建的教学系统。

1.目标子系统

职业教育课程群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客体。现代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现代职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这些目标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为实现总目标服务。职业教育的课程群也需按照具体目标进行分类,这些课程群包括了思想政治教育类、人文素质教育类、专业基础知识类、专业技能类等。不同的专业课程群因其教与学的基本规律不同,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这一规律在信息化条件下仍然需要遵循。

2.技术与资源子系统

信息时代,知识技能传播资源极大丰富,文字、图片、视频、微课程、虚拟仿真等数字资源大量涌现,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时间资源、空间资源、设备设施等物理资源与数字资源之间呈现的功能互补关系,也是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必须思考的问题。与此同时,这些资源也承载着有效的教育技术,并可能成为创新教学策略的重要来源。

3.环境子系统

相对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对教学环境依赖程度较高。除政策法律环境外,能够集合校内外的真实与虚拟的实训环境必不可少。教学活动在校内外、虚拟和现实之间如何分工协作,是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构建的重中之重的问题。另外,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各类网络设备设施、网络教学平台、社交网络等的完善程度也直接关系到信息化教学开放程度和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

4.策略子系统

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习者因传播介质变化引起两者在教学活动中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帮学,为学习者学习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在这种状态下,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成为主流,也成为信息化教学模式首选的策略。与此同时,根据教学中形成的大数据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成为信息化教学成功的一条必由之路。策略应用不当是当前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5.组织子系统

组织子系统即教师和学习者按照一定的策略形成的“搭配”关系。信息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师生之间在时空上的错位,这种错位的产生使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不再唯我独大,教学组织形式进入了多样化时代。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协作教学等教学组织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6.评价子系统

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否发挥真正的优势,其关键是对教学双方的评价采用什么样的模式。恰当的评价模式应该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自我构建起系统实用的学习成果,达到目标子系统的要求。同时,恰当的评价模式也是促进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习者学习特点设计并实施个性化的帮学方案,形成在新的传播媒介上的教学成就。除了学习者满意度外,在线作业、在线问答、在线考试、数字教学资源、各类教学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成为评价的新领域。

五、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总体架构

受职业教育目标限制,职业教育的任何教学模型都离不开环境的设计与利用,因此,信息化条件下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型的学习过程(也是教学过程)按照环境不同可以分为信息技术环境和生产实践环境两大组成部分(如图1示)。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经过设计科学整合的数字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获取职业知识和虚拟的职业技能操作能力,为生产实践环境下做好岗位工作任务奠定基础。在生产实践环境下,学习者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在操作过程中学习真实的岗位操作能力,并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在师傅的帮助下完成既定的工作任务,获取越来越多的工作经验,并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中。

图1 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框架

信息化教学模式发端于师生认可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师是教学模式的总体设计师。[6]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学习者个人的性格、兴趣、学习等特征后,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对学习内容、教学技术、学习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学习)策略进行科学设计,形成整体的打包方案,供学习者学习时使用。学习者熟悉教师帮助制定的学习方案,并对学习技术进行准备训练,随之进入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一个工学结合的过程,学生可以一边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习专业技能,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线学习相关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要实现这一模式,需要学分制、弹性学制等管理制度的支持,但这些制度是教学模式的上层,即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内容。在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包括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徒制学习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态度、交互的即时性等,对学习者的学习有着激励、关怀、促进等作用,是形成关系偏向叠加效应的源泉,需多样化科学运用。数字教学资源与岗位教学资源交织运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习者学习效率的提高,所有教学资源需要在教学组织中合理选择使用。

在一定阶段学习内容结束后,教师(师傅)、学生应该随时对学习质量进行评价,包括教师的评价、师傅的评价、学习者自我评价,同时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到影响学习质量提升的突破口,进行完善改进。

[1]BruceJoyce,MarshaWeil,EmilyCalhoun.Modelsof Teaching[M].Boston:Allyn and Bacon,1999:37.

[2]张武升.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J].教育研究,1988(7):60-63.

[3]朱小曼.小学素质教育实践:模式建构与理论反思[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1999:70.

[4]杨韶刚.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45.

[5]赵蒙成.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评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9):15-19.

[6]陈卫东.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辽建职院:付永生]

An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Huan
(Liaoning Jianzhu Vocational University,Liaoyang 111000,China)

G710

A

1009—7600(2017)08—0021—03

2017-06-10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JG14EA03)

王环(1972—),女,辽宁沈阳人,讲师。

猜你喜欢
子系统教学资源学习者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