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2017-10-14 14:53徐晓通
商场现代化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大数据

摘 要:互联网的发展在近代的十几年时间里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且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影响力已经扩散到了生活中的各行各业。互联网金融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第三方支付和互联网销售之外,还包括P2P、网络借贷、众筹融资等方面。本篇论文主要研究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更加具体的分析互联网金融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还具体阐述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服务经济;P2P;众筹融资

一、引言

金融行业的工作特点突出,需要存储大量的客户信息,需要运算大量的有关数据,还要有数据共享平台和监控系统。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使得金融行业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因此,“金融”这一概念也得到了拓宽。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他打破了传统商业金融在市场中的运营方式。其中,目前来说,金融行业最令人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进行技术创新来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传统的经济形势开始互联网新技术产生融合,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引发了新兴领域不断产生并且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的局面。未来,这场竞争一定会更加激烈。作为传统的商業银行,应当如何面对新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什么样的有效措施,成为了必须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金融市场并对他做出了优化,在金融领域,以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支付宝”等软件的出现,可以说是引发了支付方式的革命,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作为一场有意义的变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传统金融的创新。民间金融行为也得到了规范和发展,当然,也难免会引发争议。新生事物总是这样伴着不同的声音发展起来的。

1.服务经济具有高效、快捷、便利性

互联网金融具备操作简便、效率高的显著优点。举例来说,当今我们已经不需要去银行排队办理繁琐的业务,而是通过手机就可以轻松办理。有了互联网这一平台,我们可以更加快捷方便的享受相关金融服务,虽然不能否认大部分的老年人和互联网不够发达的地方依然没能享受到这一份便利,这份便利已经普及到大多数的年轻人群体和城市居民群体。常见的转帐业务,信用卡还款,支付等行为,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大大解放了实体的金融网点。

2.服务集中于个人与中小微企业

当年的“余额宝”非常火爆,无数的人都选择以“余额宝”作为自己的存储理财方式,究其原因,其实就是看上了普通人手中这些大型商业银行看不上的“小钱”。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好弥补了一般的大型银行对于小微企业或者个人业务不太感兴趣这一缺点,因此格外的具有吸引力,容易建立群众基础。服务的对象主要集中于个人和小微企业,这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

3.发展来源于监控的缺失,经营风险较高

每件事物都有两个方面,因此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弊端。当前,我国法律法规中对于互联网金融法律的相关条款和相关规定尚且不够全面与具体,因此存在着极大的监管漏洞。其中互联网金融也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缺点,也就是它的业务不受央行的监管,这使得它本身就具有了更高的风险性。一旦出现了违约情况和经济纠纷,受害方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时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一金融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扩张极具盲目性

互联网金融不受央行的监管,因此它的准入门槛更低,进入其中也就更加没有难度。一大批创业者看到了这其中的发展空间,纷纷进入这一新兴行业。他们只看到了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暴富传奇,却缺乏相关的经验,于是竞相模仿,也就产生了产品同质化日渐严重、过度宣传情况普遍等等突出的问题,竞争上体现在单一的价格战,这也不利于这一新兴行业的发展。

三、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下自身优劣势

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冲击效应

(1)对商业银行的中介地位做出了削弱

P2P网络借贷,可以说是给实体商业银行冲击最大的领域之一。金融的本质就是资金的流通,资金从一个市场流向另一个市场,从一个主体流向另一个主体,商业银行因为自身拥有庞大的资金供求信息,存在着这种中介的只能,自发的解决金融市场上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然而,P2P网络借贷的发展,冲击了商业银行的这一职能。互联网的发展,作为一种渠道,使得市场中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都能更加容易的被获取到。举例来说,一些互联网平台,例如阿里巴巴的淘宝,它们使得所有的网络用户都能够及时的全面的获取信息,一些搜索引擎,例如百度、谷歌,它们方便了网络用户能够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获取相关信息。金融市场中资金双方的信息能够非常容易的被扩散出去,所消耗的成本也更加低廉。因此,商业银行的这种中介职能,也就顺其自然的被削弱了。

(2)加大了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

近年来,电信诈骗相关案件频频发生,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究其原因,是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之间,对于风险控制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商业银行的交易中,一般采取数字证书也就是“网银盾”的当时来保障支付的安全,而第三方支付机构比如“支付宝”的交易中,一般采取手机验证码或者电子邮箱验证码的方式来保障支付的安全。这就产生了安全隐患。一旦手机或者电子邮箱被盗,验证码遭到了泄漏,账户的信息就难以得到保障。除此之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得到客户相关信息这一行为的合法性也有待商榷。如果没有经过客户同意就使用了客户信息,就会产生一定的法律风险。

(3)经营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首先是经营模式的问题。既然身为商业银行,那就以营利为最终目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的情况中,每家银行都设置了一系列严格的制度和考核指标,一旦要改革,那么从业务类型、财务管理、经营渠道、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都要相应地产生变化。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中,考核制度十分严格。作为银行的员工,他们每个月都有固定的指标,理财产品的销售额,拉揽储蓄的额度,电子银行开通的人数,办理银行卡的数量,都有具体的要求。严格的指标制度使得银行员工以完成任务为最大目标,久而久之,顾客真正的心理和感受就容易受到忽略。这种现象表明,当今的商业银行服务已经跟不上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尽管已经有银行意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开始做出改变,但传统的经营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换言之这种改变是换汤不换药的,不彻底的。endprint

2.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

(1)良好的信用和品牌效应

当然,传统商业银行和互联网金融行业相比,也有它自身突出的优势在。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来说具有更高的信誉与知名度。因为传统的商业银行的行为都在政府的管控之下,换句话说,商业银行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他们的行为更加具有保障。相比之下,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大多以私营企业为主,目前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出十分完善的监管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治理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和传统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信誉和名声方面都有所缺乏。

(2)较高的风险管理能力和经验

而且,对于风险的把控,传统商业银行更具有经验。因为经过了多年的经营,他们手中掌握了巨大量的客户信息以及相关数据,因此对于风向的把控也就更加的得心应手。一旦出现大规模的经济发展乏力现象,传统的商业银行具有更强的抵抗力。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对于风险把控的能力还十分不足,如果出现了较大数额的违约行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容易遭受重大的打击。

(3)资金充足率高

在资本方面,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相比依然难以相提并论,传统商业银行在资本方面依然具有显著的优势。依据银监会发布的最新信息,到去年年底,国内商业银行的资金总额达到了148.05万亿,这对于商业银行的持续健康运营,开拓新业务,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从这个层面的意义上来讲,新兴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是非常的不具备优势的。与过去相比,当今的商业银行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利用程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线上的相关内容建设也在不完的完善,但是我们仍然要看到,相比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我国商业银行对于科学技术方面仍然处于劣势地位。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企业还能掌握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信息,举例来说,不同商品种类的订单情况,不同时期销量的增减情况,仓储物流的周转情况,广告的投放效果等等。而这些信息正是传统的商业银行很难去获取的,但却对相关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产品设计、营销策略、客户服务、广告投放等决策方面。

四、互联网金融下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当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银行与银行之间的差异性越来越不明显,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拥有相似的理财产品、相似的金融服务、相似的收入结构,竞争的方式也主要体现在价格战上,这样的现状急需改变。对于传统商业银行的改变方向,有以下的几点建议:

1.加强创新能力,了解客户需求

首先,传统的商业银行第一步要改变的就是传统的理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互联网金融新产业的诞生,传统商业银行必须立足于顾客群众的真正需求,提升顾客的体验度,为他们提供高质量并且更贴心的服务;必须树立创新意义,从发展规划、服务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综合性的创新。

2.调整经营战略、重视大数据的获取与运用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标志着金融业新时代的出现,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要调整相关战略计划,使得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焕发新的生机。如果堅持原来的计划拒不改变,只会越来越受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商业银行应当重视起互联网业务和信息技术的利用,线上的业务和线下的业务相辅相成,相互融合,不断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简化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形成完整的服务体系。还要重视与客户的信息交互,积极吸取传统商业银行所具备的各种优点。

3.简化服务程序和流程

传统的商业银行经常遭人抱怨的一点,莫过于太繁琐的服务流程和太复杂的相关手续,而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可以依靠强大的互联网信息系统的支持。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一直是令公司运营者和企业相关部门头疼的焦点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要注意到个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积极地开展相关业务。抓住以前没有抓住的市场份额。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组织的扁平化,这一举措可以有效的提高业务效率,并且加强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亲密程度,可以更快速的响应顾客的各种需求,还有利于巩固原有的客户群体并开拓新的客户群体。

4.明确市场定位、注重差异化营销

为了应对当前商业银行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作为商业银行必须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想要成为一家不可替代的银行,就必须要以客户为中心。商业银行必须努力的了解客户有哪些需求,提高客户体验,完善优化业务流程,毕竟客户本身没有高低之分,都是商业银行利润和收入的来源。以客户为中心是永恒不变的基本出发点。当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目标群体,是对资金量需求不大的小微企业,或者个人。因为在我国,商业银行明显“看不上”小微企业和个人这一用户群体。经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用户对于各项金融服务的需求资金量较小、时间较短、需求比较急迫。同时他们对于寻找抵押担保人也比较困难,因此也很难得到商业银行的资金帮助。目前,我国不禁止商业银行开展P2P业务,近年来已经有一些金融机构开始做起了尝试,广发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在2013年也纷纷对P2P领域内展开了相关业务的有趣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曼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5年.

[2]曹凤岐.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挑战[J].金融论坛,2015年.

[3]姚国章,赵刚.互联网金融及其风险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

作者简介:徐晓通(1988- ),女,山东省临沂市人,经济学硕士,山东女子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金融工程,投资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数据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