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声琅琅,充盈课堂

2017-10-14 19:40徐绿
大东方 2017年4期
关键词:指导方法教学评价

徐绿

摘 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感情朗读课文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阶段目标之一。可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有感情朗读总是没有很大改观,究其原因,还是老师的指导存在问题。笔者试着从内容、评价、形式、层次等六个方面阐述感情朗读指导方法。

关键词:感情朗读;指导方法;教学评价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感情朗读就是要读出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新课程标准明确把有感情朗读作为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之一: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3/4年级)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5/6年级),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朗读同时也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然而,由于老师的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感情朗读几乎停留在一个水平,没有量的提升,没有质的变化。

一、理解文章,为朗读“奠基”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理解则是“情”动的前提,只有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走进文本,与作者、人物同喜同悲,感同身受,引起共鸣,朗读才会有感情。在初读课文以后,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会有一定感悟:或欢快,或悲伤,或赞美,或激昂……这就为感情朗读奠定了基础,为品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在此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才容易声情并茂,有感而读。反之,光在技巧上、形式上指导,感情朗读永远落不到点子上,只是为读而读,不知缘由。为文造情,不是缘情而发,学生感情朗读也就索然无味。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老师教给我们,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总会到的;慢慢地嚼,总会吃饱的。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骆驼的沉得住气?生: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骆驼做事慢慢悠悠的。生:骆驼做什么都不着急。师:除了这些“慢慢地”之外,还有其他的吗?想象一下,用“慢慢地……总会……”说话。师: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由于学生对内理解透彻,感悟到骆驼的“沉得住气”,朗读的时候不着急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了。

二、有效评价,为朗读“启航”

课堂上,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往往不够丰富,有的重复学生的回答,或者是“嗯,好的!真棒!”“大家要像他这样读。”之类的无关痛痒的泛泛之评,效果并不佳。只有真正给予每个朗读的孩子有针对性的评价,才能让其他孩子明白该注意的内容或该学习的地方。要优化评价语,在评价之中巧妙渗透读法,效果会更好些。

举例如下:1.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神奇了。2.如果你能够把加点的这几个词语读出重音来就更好。3.他仿佛沉浸到想象的画面中去了。4.他很会学习,老师一点拨,就会了,把掌声送给他。5.朗读就是要学会想像,一边读一边想,沉浸到其中,这样才会读出感情来。6.如果读得再慢一些,好像在欣赏品味,就会读得更好。7.大家注意到没有,他读每一种形状,好像都在发自内心的惊叹……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即使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老师也不妨“夸大”一些,在鼓励的同时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

三、创设情境,为朗读“燃情”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的需求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主题)的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④利用情境教学法,为感情朗读推波助澜。

1.音乐情境

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营造一种具有魔力般的课堂教学氛围,烘托情感,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播放一段与课文情感内容相吻合的音乐,学生的思绪将会随着音乐浮想联翩,积极调动形象思维,为感情朗读增色。在教学《月光曲》,老师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钢琴曲——月光曲,然后交流想象中的情景:无边无际的大海,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月光洒满海面,起先,海面是平静的;渐渐地起风了,海面泛起微波,最后是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如雪的浪花涌向岸边……在音乐声中,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读得津津有味,两眼放光,仿佛看见了迷人的景象。

2.图画、视频情境

教学《桂林山水》的时候,播放一段《印象桂林》視频:清澈的漓江,缥缈的云雾,奇特的山林,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梦幻般仙境,欣赏后再有感情朗读课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情感也就油然而生。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象等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运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从而化枯燥为生动,化静为动。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过程中的障碍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方面的功能,就能帮助学生解除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从而降低难度,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3.语言描绘情境

生动的语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在教学《儿童诗两首》中《我想》一诗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情朗读出“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伸进湿软的土地,汲取甜美的营养,长啊,长——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师: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景象?生:一个小朋友正悠闲地坐在柳树根上,把脚伸进那湿软的土地中。师:那会是什么样的感觉?生:舒服。生:很放松。师:请你们闭上眼睛,跟着老师的描述,来想象那悠闲地画面:在温暖的阳光下,“我”正在湖边柳树下玩耍,调皮的“我”脱下鞋子,急急地把自己的双脚塞进土里…… 在老师深情的描述中,孩子们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象那个画面,文中那童真、顽皮、可爱的“我”跃然纸上。孩子们感悟到后就能在朗读中表现出来了。

四、丰富形式,为朗读“添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感情朗读也是如此,单一的朗读方式,往往会让人生厌。从一年级开始,在一些能设计动作的文章中,我总是会添加或鼓励孩子根据内容加入一些动作,来帮助表达。渐渐的,孩子们在无需提醒的情况下,已能够慢慢养成这个习惯。教学中的一切,都不是一定的,正因为它的瞬息万变,才让整个过程变得如此迷人。抓住任何一个契点,激发孩子的朗读兴趣,让他们的朗读不再苍白!

(作者单位:兰溪市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指导方法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将“旋律——感受”反馈机制融入中学生物课堂的尝试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