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优秀女排主攻手扣球技术动作的对比分析

2017-10-16 01:36黄延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主攻扣球女排

曾 黎 ,黄延春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中外优秀女排主攻手扣球技术动作的对比分析

曾 黎1,黄延春2

(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2.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采用三维摄像、观察、技术统计等方法,对中外优秀女排主攻手扣球技术进行解析和研究。结果显示:中外优秀女排主攻手扣球助跑速度的平均值为3.84m/s,扣球最大球速的平均值为24.36m/s,击球高度的平均值为2.92m;空中击球动作都带有明显的前冲动作;中国女排主攻手与国外优秀主攻手相比,在扣球成功率、击球高度、击球速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中外优秀女排主攻手;扣球技术动作;对比分析

扣球是中外女排使用最多的进攻方式,主攻手的扣球实力是衡量一支球队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1]。依据历次国际排球大赛的技术统计可知,欧美优秀女排主攻运动员在扣球技术排名前十的位置中,占有较多的席位。国外优秀女排主攻运动员的扣球成功率接近50%,而我国主攻手惠若琪的扣球成功率在40%左右,两者相差将近10个百分点。据此,笔者通过对世界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扣球技术动作的录像进行分析,确定其强攻的动作规格和技术要点,找出中外优秀女排队员强攻扣球技术的差异及其原因所在,为提高我国选手对该技术的运用效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参考数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的强攻扣球技术动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我国女排队员惠若琪、日本女排队员木村纱织、美国女排队员汤姆洛根、意大利女排队员科斯塔格兰德和巴西女排队员杰奎琳的扣球技术动作。

(二)研究方法

1.三维摄像法

本研究采用三维摄像法,按照图1、图2所示,对研究对象的强攻扣球技术进行拍摄。两台摄像机分别固定在场地侧面和后面看台的最后一排座椅上,并使主光轴相交成直角,拍摄的区域对准球场2号、4号位区域,拍摄范围为25平方米。

根据DLT法的需要,在每次拍摄比赛前,进行坐标框架的拍摄,框架放置的位置如图所示,框架标定立体空间为两相机拍摄交叉的正方形所示,x轴、y轴、z轴的方向所指,如图1、图2所示。

图1 2号位区域扣球摄像机机位及拍摄示意图

图2 4号位区域摄像机机位及拍摄示意图

2.三维录像解析法

采用美国Ariel公司APAS三维动作分析系统,对优秀选手的典型强攻扣球的技术动作进行解析,从助跑起跳到空中击球,直至落地缓冲各环节动作画面的60-80格,逐格对画面进行解析,计算出每一画面由头到脚身体各环节部位24点和球计25点的三维坐标值,主要包括位移、距离、速度和高度等相关指标。采用低通数字滤波8HZ进行两次平滑处理。由于比赛现场无法安放同步器,因此在三维录像解析时,以侧、后两台摄像机拍摄的同一动作的踏跳着地瞬间、离地瞬间、空中击球瞬间和落地瞬间4个具有明显特征的画面及相隔同样格数作为与同步输入解析系统画面相吻合的依据,使所解析的每一帧画面的三维数据均做到同步输入。通过一根1m长的标杆,在框架的标定范围内分别平行于X轴、Y轴、Z轴,并在这3个方向进行误差检测,经检验,X轴方向的误差为0.013m,Y轴方向的误差为0.013m,Z轴方向的误差为0.008m。

3.数理统计法

使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和excel 等相关软件对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4.对比分析法

对世界优秀女排队员强攻扣球技术的相关运动学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把扣球技术动作作为一个过程来分析,可以分解为准备姿势、助跑、起跳、空中击球和落地缓冲等几个环节。但从影响扣球的效果来讲,助跑、起跳和空中击球等环节最为关键,因而把这3个技术环节作为重点分析的对象,以寻求中外优秀运动员各主要动作环节的差异及其原因所在。助跑是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起跳位置和适宜的起跳速度及角度。在选取动作的时候,选取的是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二传有相对较为充分的时间进行组织。因此我们可以认为4号位进攻效率也取决于二传的传球效果,助跑的不同多源于攻手对球的时空判断、自我弹跳高度的利用状况、自我动作速率的认知和调动、对球的预判、对赛场人员位置的把握和判断。

(一)中外优秀女排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助跑环节的分析

助跑的步法有一步、两步、三步、多步和原地垫步等。从比赛的录像观察和分析来看,运动员在比赛发球开始后,几乎没有处于静止状态的,但对运动员扣球前准备及最终接触球的过程进行观察,发现运动员在调整动作和助跑前有明显的停顿动作,因而这可以作为判断运动员开始助跑的起始点。从表1可以看出来,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采用两步助跑的步法较多,只有美国的汤姆洛根采用三步助跑。两步助跑时,第一步要小,以便寻找和对正上步的方向,使静止的身体获得向前的速度;第二步要大,便于接近来球,同时身体后仰,便于制动。从表1还可以看出,运动员的助跑特质也符合这样的规律,助跑第二步的步幅均大于第一步的步幅,助跑的步幅均有增大的趋势。通过分析并步的距离,我们发现,并步距离小于最后一步,助跑结束为最后起跳准备,两脚距离较小,便于起跳。

表1 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助跑阶段的相关数据汇总

助跑时每一步的速度为助跑步瞬间的重心合成速度。从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采用两步助跑还是三步助跑,从第一步到最后一步速度都有增大的趋势,并步瞬间重心速度较最后一步助跑重心速度依然有增大的趋势。所研究对象的助跑速度在3.68~4.42m/s之间。这说明高水平排球运动员的助跑速度大致位于这个区间。这一结果与“世界一流扣球手助跑结束获得的最大速度在290~442cm/s范围内,其最佳值为400cm/s”[2]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同时有增大的趋势。

并步距离为助跑结束后左脚和右脚之间的距离。通过分析各运动员并步距离和助跑速度,我们可知,并步距离的大小与助跑结束瞬间的重心速度(助跑速度)有一定的关系。科斯塔格兰德的并步距离为0.77m,在所有运动员中最小,而其助跑速度为4.42m/s,在所有运动员中最大。由此可知并步距离的增大有助于制动,而并步距离较小有利于提高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助跑距离是指运动员从助跑开始瞬间到并步瞬间,其重心在水平面上的实际移动距离。从研究结果分析,汤姆洛根的助跑距离最长为2.84m,其他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均在2m左右,这与汤姆扣球采用的是三步助跑有很大的关系。

(二)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起跳环节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扣球技术动作起跳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宜的高度和速度,以便形成适宜的扣球和击球角度、高度、速度及线路。依据起跳动作和其明显的时间特征,可以把起跳的过程分为着地瞬间、最大缓冲瞬间和离地瞬间三个特征时相。由于扣球起跳动作大部分采用双脚的依次起跳,左右两个膝关节都有可能存在最大弯曲的时相,且不一定都具备良好的同时性和统一性,因而根据研究的需求,在界定最大缓冲瞬间时,本研究采用右膝关节最大弯曲为临界点(以辅助重心最低点为参考)。把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瞬间作为缓冲阶段,把最大缓冲瞬间到离地瞬间作为蹬伸阶段。对于动作画面的选取,可以取“右脚着地瞬间”“重心最低瞬间”“左脚着地瞬间”“右脚离地瞬间”“左脚离地瞬间”这些具有明显特征的画面作为动作划分的临界点。

表2为各相关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下肢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在不同的时相临界点时的角度,即运动员下肢3个主要关节在着地瞬间、最大缓冲瞬间和离地瞬间的角度值。从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瞬间,为起跳的缓冲阶段;从最大缓冲瞬间到离地瞬间为蹬伸阶段。依据数据结果和动作画面,可以知道运动员的左右腿具有不统一性,且都具有起跳的特质,因而本研究对左右相关关节及其角度的变化数据进行分析,以期寻求其共性和差异。由于所选定的运动员均为右手扣球,右脚均领先于左脚着地,左脚并步与右脚依次起跳。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运动员右腿及相关关节角度的变化较为明显,这与运动员大多数是以右腿为支撑腿及其着地、制动、缓冲等动作较为明显有关,因而从其动作的效果和影响因素方面,可以对运动员的右腿起跳及相关动作进行重点分析。

表2 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时起跳过程各时相的下肢各环节角度(单位:°)

表3为运动员起跳时相下肢各相关环节的缓冲角度与蹬伸角度变化表。缓冲角度为着地瞬间关节角度与最大缓冲瞬间关节角度之差。蹬伸角度为各环节离地瞬间与最大缓冲瞬间角度之差。由于运动员均采用右腿为先着地腿,右腿各环节的相关变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右膝关节的变化具有明显特征,因而可以对右膝关节的相关变化进行重点的分析。由表3可知,相关运动员右膝关节的缓冲角度区间为4.36~41.89°,平均值为22.48°;运动员右膝关节的蹬伸角度区间为10.56~63.47°,平均值为40.53°;从缓冲与蹬伸的角度对比可以看出,缓冲角度均值要小于蹬伸角的均值。右踝关节的缓冲角度均值为28.01°,小于其蹬伸角均值52.35°,右髋关节缓冲角度均值也小于蹬伸角度,这充分说明运动员起跳时更注重蹬伸效果,蹬伸要求高于缓冲要求。从分析左侧下肢各关节的缓冲和蹬伸状况,我们可知,左膝关节、髋关节的缓冲角度为负值。这是因为在身体重心下降到最低点时,左腿并未达到最大缓冲,由于运动员采用左腿并步起跳,使得左腿缓冲较小,甚至没有缓冲,因此出现缓冲角度为负值的状况。而分析运动员左腿蹬伸,则没有出现负值的状况,这充分说明运动员对左腿的蹬伸效果的要求更为明显。

表3 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起跳缓冲和蹬伸各关节角度变化(单位:°)

表4为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起跳时相的两个阶段的时间对比。缓冲时间为着地瞬间到最大缓冲的时间,蹬伸时间是指最大缓冲到离地瞬间的时间,两者合计即为起跳的时间[3]。缓冲比、蹬伸比为各阶段所用时间占整个起跳时间的百分比。从表4我们可以得知,运动员右脚起跳时间均值为0.32s,其中缓冲时间均值为0.15s,蹬伸时间均值为0.17s,蹬伸时间要长于缓冲时间,在整个起跳中蹬伸的比例高于缓冲的比例,但两者差3个百分点。这与上面所分析的缓冲角度和蹬伸角度的对比结果相似。运动员左脚的缓冲时间均值为0.07s,蹬伸时间均值为0.12s,起跳时间均值为0.2s,同样蹬伸时间要长于缓冲时间,蹬伸的比例远高于缓冲的比例,同时从整个起跳时间看,左脚要明显小于右脚,这与左脚后于右脚并步起跳有关。

分析我国运动员惠若琪的起跳时间,我们可知,其右脚缓冲时间为0.22s,蹬伸时间为0.1s,缓冲时间明显比蹬伸时间长很多。这与其他选手有一定的差异。缓冲时间长,有利于把更多的动能转化为势能,但同时也影响整个起跳节奏,给对方更多的拦网反应时间。因此,从起跳环节分析,我国运动员存在起跳时间较长、缓冲比大于蹬伸比的不足情况。

表4 中外优秀主攻强攻扣球起跳时相的缓冲和蹬伸时间汇总

表5是运动员起跳高度、距离、速度和腾起角度的汇总。起跳高度是指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重心高度与运动员最大重心高度之差异;起跳距离是指运动员起跳瞬间与落地瞬间身体重心的实际移动距离;起跳速度是指运动员起跳瞬间重心的合成速度;腾起角是指运动员起跳瞬间其重心腾起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夹角,可以反映出运动员起跳瞬间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速度的分配,也可以表明在跳起高度与水平位移调配的概况。

从研究所得的数据分析可知,科斯塔格兰德的起跳高度为0.48m,这低于其他选手的起跳高度。起跳高度不足也就意味着在空中所能够利用的空间高度不够,从而也就很难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空中的观察、选择,导致击球选择性小、仓促出球较多。空中腾起高度不足和腾起角度较大是起跳环节不足而使攻手扣球成功率有差异的原因。惠若琪的起跳高度为0.82m,仅低于美国选手汤姆洛根的起跳高度,起跳的距离为0.97m,起跳速度不大。从起跳环节分析,我国攻手存在起跳高度不够、起跳距离较短、起跳速度较小的不足。

表5 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起跳高度、距离、速度和腾起角等汇总

(三)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时击球环节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空中击球环节是扣球技术动作完成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扣球效果的重要技术部分。击球的高度、速度、力量、线路的选择、动作的变化等最终能够影响甚至决定扣球的成败与得失。作为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根据来球、比赛等外部条件的变化,不可否认地会进行必要的调整和适应,但长期的训练、比赛也必然会使得她们具有一定的思维、动作习惯,进而使其保持较为恒定的竞技水平,在技术动作上也注定要表现出较为固定的数学参数。击球高度是指扣球、击球瞬间的实际高度;击球时重心高度是指击球瞬间运动员重心的实际高度;最大重心高度是指运动员腾起空中重心达到的最大实际高度;重心速度是指运动员击球瞬间运动员重心的合成速度[4]。

表6是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空中击球环节的相关参数。从研究结果,我们可知,中外优秀女排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的击球高度区间为2.85~3.06m,平均值为2.92m;击球时重心高度区间为1.30~1.75m,平均值为1.63m;最大重心高度区间为1.32~1.75m,平均值为1.64m;重心速度区间为2.85~4.74m/s,平均值为3.33m/s。从击球时的重心高度与最大重心高度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实际的比赛中,运动员达到最大重心高度时击球不是很普遍。

表6 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空中击球环节的相关参数汇总

从研究结果分析,我们可知,中外优秀女排运动员进行空中击球时,身体重心与最高身体重心高度并未一致,大部分运动员最大重心高度出现在击球前。我国攻手惠若琪的击球高度为2.85m,仅高于木村纱织击球高度,远低于科斯塔格兰德、汤姆.洛根等欧美攻手。从击球时的重心高度分析,汤姆.洛根、木村纱织等运动员都具有较高的重心高度。击球时重心高度的高低,一方面,与运动员重心腾起高度有关,与运动员腾起重心高度的空中保持有关;另一方面,与击球节奏的把握有关。空中击球高度不高是我国攻手与欧美攻手的差异之一,同时在重心腾起高度和空中滞留方面,我国攻手与欧美攻手也具有一定的差异。在击球时,运动员的重心高度应领先或吻合于最大重心高度,而击球时其重心高度不应低于最大重心高度,这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体背弓的发力。

表7是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击球瞬间各环节的速度、最大球速及手臂和躯干夹角汇总表。从研究结果,我们可知,运动员扣球时肩关节、肘关节和指掌速度均呈现增大的趋势。中外优秀女排主攻运动员强攻扣球肩关节的速度区间为3.41~4.91m/s,平均值为3.77m/s;肘关节的速度区间为6.22m/s~9.56m/s,平均值为7.57m/s;腕关节的速度区间为10.23m/s~15.35m/s,平均值为11.88m/s;指掌速度区间为11.76~18.47m/s,平均值为14.27 m/s。击球后的最大球速区间为14.53~34.14m/s,平均值为24.36m/s。扣球的击球点应在起跳最高点和手臂伸直到最高点的前上方,手臂与躯干的夹角约为161°。但从研究的结果看,手臂与躯干夹角的区间为133.02~159.69°,平均值为150.40°。这与排球教材上的论述有差异。

表7 中外优秀主攻强攻扣球、击球瞬间的相关环节参数汇总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中外优秀主攻运动员强攻采用两步助跑的步法较多,助跑速度在3.68~4.42m/s之间。汤姆洛根的助跑距离最长为2.84m,其他运动员的助跑距离均在2m左右。从起跳环节分析,起跳高度不够、起跳距离较短、起跳速度较小,使我国优秀主攻手同欧美选手存在一定的差距。

第二,我国攻手惠若琪的击球高度为2.85m,稍高于木村纱,但仍低于科斯塔格兰德、汤姆.洛根等欧美攻手。空中击球高度不够,使得我国女排主攻手与欧美主攻手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重心腾起高度和空中滞留方面,我国女排主攻手与欧美选手也有一定的差异。

(二)建议

第一,增快助跑起跳的速度,减少踏跳时间,提升最大重心的高度和击球瞬间各环节的击球速度,是我国女排主攻手需要完善和改进之处。

第二,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丰富全队战术打法和攻击效果,以高度制约亚洲的快,以速度制约欧美强队的高,是我国女排跻身世界女排一流水平的坚实保障。

[1]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5.

[2]刘文波.中国女排与世界强队进攻打法运用效果的比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3):95.

[3]赖亚文.中日女排进攻技术、战术特点比较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3):39.

[4]黄延春,李毅钧.中外优秀女子排球队进攻效果对比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2,2(32):92.

Abstract: Based on the 3D kinematic analysis, observations, and technical stat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ike techniques of some excellent female volleyball attack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attackers′ spike approach speed is about 4m/s, their maximum speed of spike about 30m/s, and their hitting height more than 2.9m; 2) they have an obvious forward movement when hitting the ball; 3) compared with their foreign counterparts, Chinese female attackers lag behind in rate of successful spikes, hitting height, and spike velocity.

Keywords: excellent female volleyball attacke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spike techniques; comparative analysis

(责任编辑:彭芬辉)

AComparativeAnalysisofChineseandForeignFemaleVolleyballAttackersandTheirSpikeTechniques

ZENGLi1,HUANGYan-chun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Hunan University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oudi 417000, 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G842

A

1673-0712(2017)03-0091-07

2017-03-27.

国家体育总局排球管理中心奥运攻关课题“关于提高中国女排扣球进攻能力的研究”( 2013A054)。

曾黎(1970—),男,湖南新化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黄延春(1979—),男,河南郑州人,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主攻扣球女排
主攻奇异印花衣橱
红楼女排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基于不同来向 指导排球正面扣球
自制扣球器的制作与使用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永远拼搏的女排精神
中学生排球扣球技术的应用分析
明确主攻 补齐短板
2015—2016年大超北京体育大学校女排主攻扣球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