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潍坊 感悟课改

2017-10-17 00:53刘健
教育界·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耐心精心用心

刘健

【摘要】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课程改革,我们对山东两所学校进行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一、所见所闻:校园文化篇、课堂篇、课程篇、社团篇、评价篇;二、所思所想: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耐心、课堂模式改革要用心、课程建设(社团建设)要精心、评价要贴心。

【关键词】耐心;用心;精心;贴心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升教育质量,让群众满意;提升教育形象,让社会满意,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教育管理方法和教学经验,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对山东省广文中学、昌乐二中为期三天的考察学习,这次组团考察学习速度之快、规模之大、收获之多、感受之深是前所未有的。

一、所见所闻

校园文化篇

在山东,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一流的学校靠文化,二流的学校靠管理;名校不是靠几个名师来教育,而是靠文化来熏染。我们观摩考察所经学校基本上都有“四特”格局: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办学有特质。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昌乐二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其独特的、系统的、深刻的、持之以恒的校园文化建设。

1. 先进的办学理念引领校园文化

昌乐二中正对大门的墙壁上,书写的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内涵却非常深刻。“每一个孩子”就是要面向全体,不放弃一个学生;“一生”就是教育着眼于长远,体现有效教育的深远影响;“成功而精彩的故事”,教育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通过教育来影响人、改变人、发展人、提升人,使其为社会做贡献,为自己谋幸福。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学校文化建设这面大旗,只有校长来扛。校长要想统领这一支有战斗力、凝聚力、规模较大的队伍,唯一的办法就是,建设一个适合学校发展,适合时代要求,适合素质教育的现代学校文化。

“目标引领方向,习惯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思考决定出路,勤奋决定成败”,这是昌乐二中赵丰平校长在国旗下向学生讲的;“将规范修炼成一种习惯,把认真内化为一种性格”这诗一般的忠告是学校办公楼前悬挂的标语;“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做”这是学校八大工作理念之一。赵丰平校长说,帮助学生放弃不良习惯要有恒心,如果学生需要100次才能改正,我们就要做好101次提醒、纠正的准备……

2. 幽雅的校园环境展现浓郁的校园文化

公园式的校园,舒适的学习环境,校园中处处都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牌上许多激励性的语句时刻教育着学生健康发展,例如:“不为失败找理由,只为成功找方法”“路虽远行则至,事虽难做则成”“成功是被改变了的自己主动吸引来的”“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人生我把握”“挖掘你的潜能,铸造巨大的成功”“张扬你的个性,描绘不凡的人生”“立身、立德、立志”等。在这个校园里,我们还能看到毕业生离校前为学校亲手栽植的树木,我们也能看到学校宣传部及时更新的书画作品和教学成果的展板群,这些同样构成了校园文化建设靓丽的风景。

3. 多彩的班级文化丰富了校园文化

在学校文化引领、倡导下,学校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以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昌乐二中,教室的前门上贴着个性化的班名:鲲鹏班,卓越班,展翼班,启航二班,班名下方是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寄语,语言都很温馨,但充满鼓动性和煽动性。

学校每个班级有班旗、班徽、班训、班歌、班誓等,教室外墙壁上都有学习园地,班级中每个学习小组都有一个奋发上进的名字,像卓越一组、朝阳二组、豪杰三组、梦创四组等。教室的内外墙上都是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主题墙报,如“五彩斑斓”“青春舞动”“学海拾贝”等,在楼层的拐角处都有各年级的海量阅读个人表彰及随处可见的励志性标语和条幅,操前和课上的鼓励性话语及放学后优美动听的音乐,还有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无处不显示其校园文化,班级文化。

徜徉在二中校园里,我感受到的是“生态的校园,诗意的空间”。每一缕空气都散我出特有的文化氣息。这里的文化富有哲理和启迪,真正潜移默化于人的灵魂深处,真切地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篇

走进昌乐二中的课堂,我们理解了“271”高效课堂的深刻内涵,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方面,20﹪的内容通过自学能够解决,70﹪的内容通过讨论、互相帮助能够解决,10﹪的内容通过老师引领点拨解决。二是时间分配,20﹪(约10分钟)由老师诠释学习目标,组织课堂教学,课堂引领、激励、点拨,70﹪(约30分钟)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示点评,质疑拓展,10﹪(约5分钟)由学生总结反刍,当堂过关。

通过听课、交流,我们了解了“271”高效课堂分步实施的过程:三段六步。“三段”即预习自学——高效课堂——训练拓展。“六步”即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学案引领、二次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自我完善、训练提升。

而支撑“271”高效课堂能得以顺利实施的是两个重点,即导学案编制及使用效果与小组建设。昌乐二中的导学案包括预习案、探究案、训练案三部分,每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检测。通过我们的观察与了解,昌乐二中的导学案编制已达到科学、精致化的程度,能实现导学案引导下的高效课堂。

最让我们感到振奋的还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活动似乎已经成为昌乐二中学生的习惯。教室里很多外校教师在听课,有的在拍照,在录像,有的在翻看学生的学案,学生们都置若罔闻。他们全神贯注地专注在自己的课堂上,对老师的意图都能快速领会。比如,在学生们探究讨论的过程当中,老师出示了一页分配展示和评价任务的课件,老师什么话也没有说,而学生们看到课件后迅速地各自按照老师分配的任务板书去了。学生展示的时候,姿态大方、侃侃而谈、挥洒自如,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风采。

总之,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真正地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建构的课堂。

昌乐二中的每间教室的左面墙壁都摆放着一排书架,书架上摆放着学生的学习资料,我们看到最多的就是各种中外课外阅读书籍和学生的阅读笔记,这让我们感到震撼。我们进一步观察了解到,原来昌乐二中已经把阅读(包括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作为一门课程,通过各种措施与方法,使阅读成为全校师生的生活常态。

昌乐二中初中部每周安排有10节阅读课,高中每周有6节阅读课。为了保证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每年都花大量的资金购进大量的图书供学生阅读。学校设置了阅读课程标准,编选优秀图书必读书目,规定初中学生每年读40本、高中每年读30本名著的读书任务。学生阅读书目分为三类:研读书目、精读书目、泛读书目。学校给每一个学生配发精美的阅读本和写作本,用来摘抄精美佳句和撰写心得体会。每班两周有一次班级读书交流会,年级每月有一次年级读书交流会,学校每年有一次读书交流会。通过交流评选学校阅读之星。学校每学期都会针对研读书目召开学术报告会,并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印刷出版。

要让生命厚实,就要读书。金子一样宝贵的时光应该阅读金子一样的图书。昌乐二中所实施的海量阅读扩大了学生视野,发展了学生智力,陶冶了学生情感,润泽了学生心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课程篇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质量决定教育质量,优化学校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也是学校教育質量提升的核心要素。我们看到的两所学校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都有自己特色。在广文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该校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出国家(地方)课程生本化、学校课程特色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路子,逐步构建起“生本化的国家课程、特色化的学校课程、个性化的活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课堂与课外、统一目标与特色目标、共性与个性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既保证了课堂的高效,又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该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国家课程的“生本化”:一是整合教材,就是把每个版本处理某个知识点的最佳办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二是搭建引桥,就是针对难点,从原因入手,给学生“搭桥”,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置于“前置知识”的铺垫之下,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超越过去普遍认为的“障碍点”,减少两极分化;三是梯式训练,围绕每个知识点,寻找学生巩固应用知识的习题量,对于“学习难点”适当加大训练量。这样,每个学科、每个知识点都设计出了数量、范围、等级不同的练习题。从适应范围来看,习题有预习时要做的、有课堂导入时做的、有课堂练习时做的、有课后巩固时做的、有复习时做的。从难易程度看,C级题目适应于“掌握基本知识”,B级题目适应于“综合运用知识”, A级题目适应于“拓展所学知识”,这些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该校的特色课程的一个很重要的亮点是,根据学校办学目标,形成了校本课程系列:一是“大家风范”,二是“人文底蕴”,三是“国际视野”,四是“探究能力”。系列课程旨在通过大家人物的介绍等,让学生走近大家、了解大家、感悟大家,感知、了解大家的追求、境界、精神和品质,透过大家人物的成长经历,通过大家作品的形成过程,汲取个人的成长力量。“文化”系列能够开发出的课程内容是最多的。以历史为例,历史与文学、历史与史学、历史与建筑、历史与服装、历史与饮食、历史与宗教……老师们可以从各个纬度展开这些课程。并且,学校的课程内容与学科内容紧密相连。学校构建了“实践与探究”系列课程。在这些课程中,有必修的课程,如“课前演讲10分钟”“小课题研究”“地方课程中的实践与探究内容”;更有基于孩子兴趣的选修课程,如初二年级的“生活中的化学”“物理小常识”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该校坚持活动课程化及活动课程的个性化,有效实现“必选课程模块与自选课程内容”的结合,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目前,学校已成功构建起包括“入校课程”“国旗下讲话课程”“主题教育课程”“班会课程”“实践课程”“社团课程”“节日课程”“阳光60课程”“离校课程”在内的九大活动课程体系,每个课程体系都实行“主题引领,模块推进”。在实施方式上,学校注重自主参与、个性选择、实践体验。如“节日”课程系列之文化艺术节是广文中学素质教育传统项目之一,每年12月份举办,历时一个月。期间,会有主持人大赛、十佳歌手选拔、课本剧表演、美术作品现场展示等十几个课程模块。对这些模块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学校规定:学生在每年文化艺术节课程中应该获得一定学分,但这个学分从哪里获得,则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展自主选择。在这些课程中,必修课程模块保证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选修课程内容又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得到较大程度的体现。

社团篇

昌乐二中每年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面向全体同学举行社团报名活动。每次活动都得到了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是社团课程的开发者、实施者,而且还积极为活动宣传造势。全体同学选修热情十分高涨,积极参与其中,踊跃报名。

社团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有益补充,是对全体学生学习内容的一次大延伸,它既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也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报其中的一门课程,社团课程的开设对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生活素养、品德修养、心灵成长等方面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深受学生欢迎。据了解,社团课程涉及内容广泛,不仅有和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的课程,更有从课堂学习深入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领域的,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艺术欣赏范围的、与生活密切结合下前沿的知识。

学校高度重视社团活动,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开发设计出一门社团项目,每学期由主管教科研的副校长对社团项目开发进行培训,学校成立专门的评审委员会,对教师开发的社团课程排队打分,选出其中的优秀者参与学校组织的社团项目选报活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选择,报名人数按规定达到要求的准予开课。

评价篇

广文中学的“33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是在潍坊市中考改革的大背景下诞生的。它落实了教育部关于综合素质评价的精神,体现了广文中学独具特色的评价要求,把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全面发展评价与个性发展评价统一起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发展的积极性,有效地引导了孩子的发展。

首先是“3”个评价层次。“常规性评价”注重过程,评价内容指向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初中是孩子成长中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如果小学阶段习惯不好,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实践证明,评价达到了预期的作用。

“主题性评价”针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体育与健康等六个维度进行,过程评价和学期终结评价结合,因为有更多的写实性内容,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

“标志性成果评价”是能够证明某一方面发展的实证性材料,因为其客观性,所以学生、家长、社会普遍没有质疑。

而学生自评、同伴互评、老师评价等“3”个评价主体的多主体评价,使得评价更符合客观事实。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审美与表现、体育与健康,以及标志性成果,“9”个评价维度既体现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因为标志性成果的存在,引导着孩子走向个性发展。

二、所思所想

考察是一种学习形式,学以致用才是我们的目的。在山东考察近三天的时间里,我们最大的感受是两千多年来山东人依然秉承孔子风范,继承孔子教育理念,把孔子的教育思想在齐鲁大地掀起了新一轮的旋风。我们看到了差距,看到了不足,更看到了要马上付诸行动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校园文化建设要有耐心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学校管理者需要有耐心,需要不断地积累。校园文化是熏陶学生的,不是给成人欣赏的。它不再是直接的单一的成功,而是注重过程的养成,立体而又多元。

我们在加强学校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硬件环境的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构建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我们要对学校的文化传统、办学业绩、精神风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用高雅的学校文化推进课程改革,引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2.课堂模式改革要用心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全市大部分学校已加强了对课堂模式的研究,但只有少部分学校实际行动起来了,如新坝中学的生本课堂、外小的10+30、油小的生本课堂、外中的一案三环六步、市一中的自然递进课堂、联中的三三三课堂等。这些课堂模式无论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层次都有很大提升的空间。我们在完善学生评价制度的同时要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上下功夫,学生的座位可按小组围坐,每组的小组长可定期竞选产生,组员可与组长双向选择,让每一组都有学习竞争的动力,这样就像和谐号动车组一样越跑越快。我们的课堂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合作与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建构的课堂。

我们要让教师真正成为导演,学生个个成为主要演员。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但关键时刻要及时追问、点拨、评述。我们要让我们的课堂成为一个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个体。

3.课程建设(社团建设)要精心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新课程计划靠拢,但不要指望一步到位地按新课程计划走。我们要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即师资、场地、设备、设施等硬、软件条件情况,因地制宜地开设校本课程、综合实践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广文中学的先进经验,把课程开发与我们传统的课程超市、社团活动、兴趣小组、班团活动等有机结合,不一定要开发文本(即不一定要编写成教材),但要有规范的课程纲要(写明课程的目的与目标、主要内容体系、如何评价等),要立足挖掘和发现现有教师的潜能开发校本课程,甚至可以聘请社会上有专长的家长和研究人员来校上课,通过不断的实践、创新,积累成富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采用学分管理,按照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可以安排在节假日、寒暑假等休息时间,主要让学生在课外完成,把研究过程(开题、过程、结题等)反映在网上,通过网上评价结果来给定学分。

结合相关文件要求,我们要在完善课程超市,深化拓展现有社团的基础上,精心组建社团。学校要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的调研,让有特长的教师、学生、家长成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的组建可参考昌乐二中的做法:学校通过调研和学生的报名情况确定社团项目。

4.评价要贴心

广文中学最成功之处就是德育,有了德育做保障,才使得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有序、高效开展。他们德育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灵活、创造性地运用了评价的手段。我们的评价方式与“339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有一个最根本的不同之处就是,我们没有真正进行过程评价以及结果的运用没有把它真正等同于语数外一样参与高中招生录取。而广文中学设置的“常规性评价”注重过程,有周评、月评、期末总评,评价内容指向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初中是孩子成长中可塑性最强的一个阶段,如果小学阶段习惯不好,可以通过这样的评价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惯。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关注过程评价,把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为素质教育的实施保驾护航。

评价标准是指挥棒,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指南针。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看学生在课堂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是,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否百分之百参与;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是否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三看学生的预习情况。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还看教师的备课情况。

山东考察之旅已经结束,我们將会把外地先进的办学理念、务实的课堂改革与扬中教育的实际结合起来,找到一条适合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真正做到学他人之长为我所用,从改革课堂入手,致力提高扬中教育的质量,愿全体教育工作者共同携手在课改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使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品质更加鲜明,让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的沃土,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让我们的校园更加生态,让我们的生活洋溢幸福。

猜你喜欢
耐心精心用心
用心
“精心、贴心、尽心” 赴一场一年一次的“约会”
精心选购 合理搭配
用心熬一碗汤
吾栖之肤
高职辅导员日常管理心得
精心准备 科学实验
用心,让家更有味